文/劉景凱 肖斌濤 侯洋
今年,全國危險化學品企業先后發生多起安全生產事故,造成了較為惡劣的社會影響。在危險化學品企業安全管理備受質疑的同時,事故應急成為普遍關注的一個熱點話題。
對于企業內部來講,安全生產應急已經不僅僅是局部裝置、罐區滅火,而是整個工藝流程的停車、退料等處置與救援響應行動,還涉及上下游工藝一系列的聯動措施或是應急程序的啟動;對于企業外部來講,則涉及周邊群眾疏散、撤離,可能造成的大氣、水、土壤等污染情況,需要由當地政府、社會公眾等協調應對和共同處置。如果處置不當,救援響應不及時,措施無效及能力不足等,某個局部裝置的事故甚至引發不可接受的社會危機事件,對政府、企業都將產生不可預知的嚴重負面影響。
為降低事故的后果嚴重程度,在危險化學品企業安全生產活動中開展應急演練至關重要,它是應急預案培訓與完善的重要抓手,是檢驗、評價和保持應急能力的一個有效途徑,開展突發事件應急演練對于提高企業應急準備能力和應急救援能力十分必要。
依據《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條例》(國務院令〔2019〕708號)規定,危險化學品企業應當至少每半年組織1次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演練。如何通過演練強化應急準備,提升救援能力及效果,是當前亟需解決的突出問題。
應急演練是一種系統性、多功能的演練。應急演練活動需要以制定的應急預案為基礎,也需要相應的技術手段作為支撐。應急演練的方案策劃需要上下游企業、周邊企業、周邊社區和地方政府的預案相互銜接,與當地應急體系形成聯動機制。應急演練人員一般需要各層級,即從現場處置到各級組織及相關部門、單位直至最高管理層的響應及救援的共同參與,以系統檢驗整個企業的應急處置及救援響應能力。
危險化學品企業生產連續性強,而且生產、使用的物料種類繁多,大都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險特性,尤其是發生爆炸后能量釋放快、波及范圍廣、破壞力大,易造成連鎖反應,事故后果特別嚴重。若現場處置不當,錯過應急處置機會窗,就會造成事態升級。
如果企業能在事故初發階段,做好監測預警和迅速反應,做好第一時間的工藝截斷、設備停機、泄漏危險物料控制、緊急疏散等有效處置措施,是可以將事故損失降到最低的程度。
應急指揮機構處置決策科學、迅速、有序、高效,才能確保企業將事故后果降到最低。危險化學品企業發生的重大安全生產事故應急處置及危機管理,一般持續時間長、影響范圍廣,涉及協調聯動的組織、部門、隊伍較多,應急指揮鏈和應急隊伍之間溝通、協調聯動所交互的信息量巨大,而且工藝調整、火災控制、傷員救治、人員安置、損失賠償、責任認定等工作時間緊、關聯多、難度高。各項應急處置任務需要根據瞬息變化的發展趨勢,按照輕重緩急統籌處理。企業決策者只有保持沉著冷靜,在眾多決策困境中,選取最優處置方案,有序有力開展應急處置各項工作,才能將事故惡化發展趨勢扭轉,減少損失、避免最壞的結局。因此,企業組織應急指揮機構強化決策模擬演練,提升企業應急指揮人員在壓力環境下的分析研判、會商決策、協調聯動、指揮調度的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質量安全環保部副總工程師劉景凱,分享應急處置方法
近年來,社會公眾獲取、傳播、發布消息的方式途徑廣泛,微博、貼吧、微信朋友圈等社交軟件瀏覽率高,消息傳播速度快。企業和政府如不能在第一時間公布事實真相,不及時發布正確信息,信息溝通、輿情等不能妥善處理,謠言和虛假信息就會很快大肆傳播,很容易造成事件發酵,把簡單的事件復雜化,負面影響擴大,社會危害嚴重。
從近期發生的重大事故暴露出的問題和普遍反映的情況看,通常的演練一般是由組織指定或委托專門的機構編寫演練腳本,參照應急預案或以往的演練情況,設定場景并按照劇本化、角色化進行演習,會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
一般應急演練方案的整體框架是按照已有的應急預案處置標準流程進行設計,然后嵌套不同的事故場景。應急預案不是在發生事故時照搬的方案,輕微事故和現場處置方案是可以固定化的,但重大事故的處置過程千變萬化,需要根據具體情況對處置流程作出應變調整。以往應急演練多為小事件或單項事件的演練,并沒有根據企業的實際,結合事故可能影響的周邊環境、公共設施、居民等因素構建場景,也沒有考慮事件升級的擴大應急,進而有效地開展綜合性演練項目。同時,一些演練場景構建沒有從生產實際出發,按照事態發展的規律進行研究分析,設定隨意,為了演練而演練。
企業的應急演練一般是按照應急預案或結合實際情況,專門編寫演練腳本,設定場景并按照處置流程進行演習,井然有序地列出每個演員的角色、分工、使用道具、溝通話術等。由于事先進行了充分的編排和預演,這種演練的觀摩性效果較好,在訓練響應流程和職責方面能夠起到示范作用。其缺點是組織內直接參與應急的有關人員的演練參與度不夠,常常是用“演員”扮演一些角色,且大都為了演練的順利進行而把可能遇到的復雜場景有意回避掉,把演練搞成了“演戲”。同時,企業開展的實戰演練中,參與者多為基層崗位員工、現場搶修隊伍,關鍵的應急指揮核心人員并沒有參與到日常演練。采用腳本式演練方式,無法有效檢驗應急預案和鍛煉應急隊伍,不能真實反映演練的效果,并沒有發揮應急演練的功能與作用。
大部分企業應急演練設計,主要是企業應急處置的單方面行動演練,即便是設置相關聯動環節也僅僅是消防、醫療、環保機構進行的示意性聯動展示。企業并沒將周邊相鄰單位、附近社區,以及政府相關部門納入演練策劃中,與相關機構和單位有效建立起聯動機制,共同構建情景、設置演練課題,策劃綜合性演練項目。相互影響的眾多部門和機構,日常不加強區域協同聯動演練,很難在事故發生后展開協同有序的應急處置。
演練評估總結點評的環節時限設置很短,一般都是匆匆進行此次活動的總結,并沒很好地對演練過程存在的問題和失誤進行總結分析。往往很多企業以總結代替評估,將個別專家對此次演練的點評和領導的總結講話作為評估結果。因前期對應急演練的方案策劃不足,很難通過搞一場簡單的、走過場式的演練活動來反映企業實際應急管理情況。同時,由于對應急演練活動的深度、廣度及規模等缺少統一要求和可操作性的評估標準,也很難對演練效果作出準確評價。
目前,企業制定的輿情管控方案還不夠健全,負責媒體應對的部門、網評員在輿情研判、媒體素養,以及事態發展、理性評估事件可能產生的影響等方面的經驗不足。企業開展應急演練活動時,也沒有同步進行現場應急處置決策和媒體應對演練,應急指揮機構與媒體應對部門的相互支持、管控能力還不足。
2019年3月底,利用2天半時間,中國石油在ZJ油田公司XN采氣廠集中開展了基于“情景構建”的桌面推演應急演練。通過這一演練活動的成功舉行,項目組在方案策劃、桌面推演實施、輔助道具設計的研究等方面進行了實踐探索。
基于“情景構建”技術開展無腳本式應急演練與傳統的腳本化、角色化演練不同,這種演練是基于企業真實背景、組織模式、事件類型、資源環境等情況,預先分析確定最大可信度事故事件,通過情景及后果分析編制演練方案。在參與人員事先不知道事件演化確切后果的情況下,采用這種導調的“盲演”方式,組織演練人員進行多場景、多情節的應急資源、救援隊伍調動,以及現場救援的實戰拉動。

中國石油情景構建應急演練團隊成員合影
通過“情景構建”開展應急演練活動,能夠增強參演人員的參與感,啟發參演成員對應急職責、流程及應急準備能力建設的反思,改變了以往演練定腳本、定角色、定場景,走過場的演戲模式。雖然在演練環節出現銜接不緊湊,甚至出現錯誤的決策和處置,但這也正是參演人員遇到實際問題進行應急處置的真實情況。通過演練發現問題、聚焦問題并做好整改,為企業做好突發事件預防和應急準備,提供了一個比較全面、科學、系統的工作思路。
應急預案桌面推演項目策劃是根據企業生產實際,按照應急處置職責,定制化設計。對照總體預案,項目組策劃團隊通過與企業對接、實地調研和梳理分析,確定了由地震引發的集氣站裝置受損、外輸管道斷管2起最大可信度事件,綜合企業最為關注、大概率、高后果的天然氣泄漏、火災、爆炸、人員受傷等幾種突發事件,結合事故點周邊居民、設施、自然環境可能造成的影響,構建情景、設置演練科目及決策困境。
同時,對企業應急救援能力和周邊可依托救援能力進行調查,統籌考慮周邊環境因素和可利用的應急資源,梳理應急處置流程,編制演練手冊用于輔助推演過程相關決策的參考。根據應急預案桌面推演的需要,項目組提前設計預制了演練輔助決策畫布,利用小組討論、圖上作業、新聞發布等方式,促使參演人員更順暢地開展桌面推演,更好地應對事故復雜多變的安全生產危機。整個演練過程凝聚了應急管理、媒體應對、行動學習、三維仿真等多個領域的智慧,營造了“底線思維、平戰結合、居安思危、化危為安”的演練氛圍,突出了“專業處置、科學救援、情景體驗、接近實戰”的演練特點。
應急預案桌面推演項目實施采用“導學、推演、復盤”階梯漸進模式。
在導學環節,結合企業應急管理特點,緊緊圍繞情景構建的“情景、后果、任務”三大要素,以及應用的關鍵措施,融入典型事故案例,開展演練導學,明確處置任務、流程、方法、技巧。
在推演環節,通過構建情景、設置決策困境,綜合運用三維仿真技術,構建一系列的極具真實的場景。項目組作為策劃團隊全程參與導調,以現場處置和媒體應對“雙線路”為主線,不斷拋出問題,通過開展小組討論、圖上作業、信息發布等活動,迫使參演人員在較短的時間內沉浸角色。項目組在應用“應急任務分配表、輕重緩急決策矩陣、應急處置區域劃分圖等輔助決策畫布”等方面進行了創新,明確應急處置負責、支持、響應的責任分工,按照時空觀和“輕重緩急”決策矩陣,梳理應急處置任務的緊急程度和優先順序,劃分應急處置核心區域,將影響范圍控制在合理時間、空間領域。通過演練輔助決策畫布的圖上作業,為應急處置決策提供科學合理的依據。
在復盤環節,結合演練情況,具有豐富經驗的促動師,全程復盤,聚焦危機難題,準確定位時機,進行深入分析和研討。通過方向性和策略性的引導,利用甬道式流程圖和應急處置魚骨圖,對不同時間、時段事件的演化,結合后果、任務分析,對比找出可能在某一時段做好就會避免事件惡化,提出應急處置的最佳時段和處置方法,找到應急處置的“機會窗”,促使職責更清晰、流程更順暢、處置更高效。
演練評估團隊在演練方案設計階段,根據演練科目的設置,結合總體應急預案,專門設計了桌面演練應急演練量化評估表單。評估團隊演練過程,時時跟進參演人員處置環節的決策,全程記錄打分,對決策行為和輿情管控作出評估,演練評估更加全面和系統,有利于指導應急預案、機制的完善。
同時,組織各應急處置工作組在不同的視角下進行點評分析,發現自身的不足,提出需要協調聯動的問題,進而達到引發思考和啟迪應急能力建設的目的。最終,將整個演練過程的方案設計、演練輔助工具、演練手冊、演練成果、演練點評匯總成冊,形成可借鑒的經驗成果。為企業應急機制建設、資源配備、預案修訂、處置決策、地企聯動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