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本刊記者 趙原

北京市朝陽區高碑店地區安全檢查隊副隊長 張帆
“我叫張帆,今年34歲,現任北京市朝陽區高碑店地區安全檢查隊副隊長。我是一名平凡而又普通的安全員,為高碑店地區提供安全生產服務,肩負著數千家單位的安全監管使命,做著不平凡的安全事業。”這是張帆在“2018安監之星·北京榜樣-安全監察先鋒特別榜”評選時的自我介紹。
2018年,作為一名“平凡而又普通的”安全員,張帆連續榮獲了“2018安監之星·北京榜樣-安全監察先鋒特別榜”“北京市青年安監衛士”兩項榮譽稱號。她在這個崗位上作出了哪些突出貢獻呢?
本刊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張帆在大學時所學專業為廣告設計,而在加入到安全檢查隊之前,曾從事的是行政主管工作。“我之前從事的工作幾乎與安全生產沒有任何交集,俗話說‘隔行如隔山’,一提到‘安全生產’這幾個字都覺得離自己很遙遠。2016年初,剛入職安全檢查隊時,面對陌生的環境、陌生的面孔、陌生的業務知識,我感到非常茫然。”張帆坦言。
高碑店地區總面積15.08平方千米,張帆負責的區域就有3.77平方千米,約占了1/4多,轄區內生產經營單位大大小小加起來三四千家。不僅數量龐大,涉及的行業類型也較多,有汽車4S店、大型商市場、加油站、賓館酒店、工業企業、高爾夫球場等。形形色色的企業中,面臨的生產安全問題也是各式各樣,這對“新手”安全員張帆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挑戰。
入職后,張帆深感自己在安全生產專業知識上的缺乏,“笨鳥先飛”成了她的座右銘。她不但積極參加市、區組織的各項業務知識培訓,在日常檢查工作中時刻注意積累,就連工作之余的時間也都用來學習安全生產相關的各項法律法規。
平時,張帆手里總會備著一個小本子,這個本子里記錄了日常檢查中的點點滴滴,甚至在企業檢查中發現的每一個問題、和企業負責人溝通的每一句話都記錄了下來。為什么要這樣呢?“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我在最初加入到安全檢查隊時,只有入職前培訓的那點理論知識,全靠死記硬背記下來,既沒有感性認識,也不理解那些理論在實際操作中是如何運用的——我知道這在工作中是遠遠不夠的。只有靠在實際檢查中向老安全員們一點一滴地學習,觀察他們是如何檢查、如何向企業提問、什么樣的企業重點檢查什么問題、遇到問題是如何講解和說服企業進行整改,邊學邊記,有不懂的多向前輩們請教,回來以后再結合書本上的知識消化溫習。別小看了這個小本子——全靠它才讓我盡快進入到安全員的角色當中來!”張帆解釋說。
刻苦、用心的學習和工作態度讓張帆在安全檢查工作崗位上迅速地成長起來,成為了同一批入職隊員中的佼佼者。“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她的努力沒有白費,在2016年7月進行的新一輪隊長、副隊長的評選中,張帆被隊員們投票評選為了檢查隊副隊長。
但張帆并沒有滿足于此,在去年年底,她報名參加了注冊安全工程師的考試,利用業余時間繼續不斷地“充電”。張帆的愛人告訴記者,備考的那段時間,張帆像著了魔一樣,每天晚上回家都抱著注冊安全工程師的教材和習題,“連吃飯、上廁所都不撒手”。雖然第一年報考很遺憾只通過了部分科目,但是通過學習讓她獲得了很多安全生產專業知識——“是值得的!”張帆說。
現如今,張帆還經常接到社區居委會、街道辦等的邀請,到社區街道進行講課,普及安全知識,她負責轄區內的企業遇到安全方面的問題也經常主動打電話向她咨詢,這讓她感到了一種由衷的成就感。“我通過提升自己的業務能力,能夠實際幫助到企業提高安全生產水平,改善我們這個轄區的安全狀況,這就是讓我最欣慰的。”張帆表示。
從入職至今,張帆共計檢查生產經營單位2 000余家,下達執法文書4 200余份,立案30余起,處罰金額14.8萬元。參與保障了春節、兩會、“一帶一路”、亞洲文明對話、世園會等重大活動。在安全檢查工作中,張帆也遇到過很多曲折的故事。
2017年3月,在一次檢查中,張帆發現轄區有家餐飲單位在使用沒有任何資質、未獲得任何許可的液化壓縮天然氣,“我也是第一次見到這種壓縮天然氣罐,就先要求他們停止使用。回到隊里后,趕緊查閱了相關法律法規標準,并咨詢相關政府職能部門,確定其違反了GB 50016-2014《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 50028-2006《城鎮燃氣設計規范》及《北京市燃氣管理條例》,屬于違法使用,便立即對這家單位進行約談整改。”但是張帆多次跟蹤回訪,這家單位均以各種借口推托,遲遲未整改,于是張帆最終將此事件上報至區安委會,最后該單位迫于法律壓力,終于改為使用其他供氣方式。
后來,張帆帶領檢查隊開展了針對液化壓縮天然氣的專項治理,對轄區內多家違法使用液化壓縮天然氣的餐飲單位都逐家進行了整改,徹底消除了這一大隱患。整個過程雖然經歷了種種阻礙,但是多虧張帆的這份執著,讓轄區又多了一份安全保障。
在平時的檢查中,張帆也經常會遇到類似的企業不配合的情況,“曾經有一家賓館企業,地下主配電室堆滿雜物,有很大的消防隱患,每次去檢查,店長態度很好,但就是拒不整改,‘滾刀肉’一般。后來我們去得多了,店長自己都覺得尷尬,就干脆避而不見。”但是,張帆從未放棄任何一家企業,也不會放任任何一處隱患,“不論企業負責人態度如何,我們都得查下去,干這份工作就得有副‘厚臉皮’,也要有百折不撓、鍥而不舍的精神。”張帆非但沒有放棄對這家賓館的督促,還將檢查頻率從3月一次,增加為每月一次,堅持了一年多,這家店長終于被她的意志所折服,最終將隱患進行了整改。
在單位,張帆是副隊長;在家,她也是一名普通的媽媽。2017年夏天,張帆所在的轄區發生了一起有限空間事故,現場兩人死亡。出事后,檢查隊開展了全高碑店地區的有限空間專項治理行動。“那一陣子天天都加班,每天帶隊夜查。那時,我女兒只有兩歲,平時繁忙的工作,讓我陪伴她的時間特別少,每次夜查完凌晨回到家,看到她一直等著我不肯睡、眼淚汪汪的樣子,我心里很是難受。”但張帆深知自己身上的責任重大,“比起我的小家,大家的安全更需要更多的人付出和努力,我必須克服工作與家庭的困難,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情。”
說起對未來的期許,張帆說:“今年我還將繼續沖擊注冊安全工程師考試,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不斷迎接新的挑戰——我覺得這才是這份工作的真正意義,才是自我價值的最好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