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 志 董 歡
中國鹽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鹽集團”)堅定不移地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圍繞“破、降、轉、立”四個著力點,通過斷腕治虧、瘦身健體、降本增效、產業升級、創新發展等一系列措施,增強了企業活力和戰斗力,實現了企業扭虧脫困,逐步向建設世界一流的“國家鹽業公司+優秀化工企業”戰略目標邁進。
中鹽集團緊緊圍繞扭虧脫困這一主題,“一企一策”制定“處僵治困”方案,確保虧損企業能退出的退出,能恢復造血機能的恢復造血機能。
一是周密計劃,強化組織。中鹽集團糾偏了過于重視規模速度的發展思路,提出了“回歸、轉化、退出、創新”戰略方針,先后制訂《2015-2017年三年扭虧脫困實施方案》、《2017年“處僵治困”方案》,成立以中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為組長的扭虧脫困領導小組和危機處理領導小組,與3 家僵尸企業和6 家重點困難企業簽訂目標責任書,分解目標,細化措施,層層傳導壓力,并嚴格實施考核兌現,壓實責任。采取“每周小結、月度例會、季度評估”的方式,合力攻堅、接力推進,有序采取破產清算、兼并重組、改造提升、資產處置等方式,成功止住“止血點”,超額實現了三年扭虧脫困目標并初步完成集團戰略轉型,打贏了扭虧脫困關鍵戰役。中鹽化工板塊2016年實現扭虧為盈,2018年實現盈利14.06 億元。2018年中鹽集團取得歷史最好經營業績,經營性利潤10.24 億元;2018年經濟增加值為3.87 億元。
二是突出重點,割瘤止血。果斷啟動并穩步推進了中鹽株化關閉破產。在分流安置過程中爭取到提前退休和社保掛賬政策,并將土地資源由政府收儲,確保了資產處置收益的最大化。堅決推動中鹽宏博的破產重整。重整后資產公開拍賣交易,由下屬優秀制鹽企業中鹽東興摘牌,這既處理了“僵尸企業”,得以輕裝上陣,又確保了中鹽集團在湖北省的食鹽定點生產企業不流失。對中鹽華湘實行破產重整,并充分發揮中鹽華湘的技術、資源等優勢,與中鹽吉蘭泰合作建成4 萬噸糊樹脂項目。截至2018年12月底,累計生產糊樹脂3.56 萬噸,比年度預算成本下降了210 元/噸。截至2018年12月底,3 家“僵尸企業”已全面完成人員分流安置任務。
三是改善運營,治虧創效。針對一些由于歷史原因、行業周期、管理不善等導致虧損,但仍有競爭優勢的企業,中鹽集團采取降本增效、運營轉型、管理提升等方式,統籌推進扭虧脫困工作。中鹽吉蘭泰和蘭太實業持續開展業務優化,著力加強生產管控、物資采購、產品營銷、資產管理等關鍵環節的源頭治理,2018年兩家企業共完成盈利10.69 億元,實現了從虧損大戶到盈利大戶脫胎換骨的質變。中鹽?;皶r調整產品結構、深化技術改造,實施產銷聯動,實現了量價齊升,2018年實現盈利2.01 億元。
中鹽集團以改革脫困作為重要抓手,以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主攻目標,主動破題、細化措施、壓實責任,堅決打好打贏瘦身健體提質增效攻堅戰。
一是壓層級。為確保有效推進,中鹽集團制定壓減工作目標和指導原則,堅持以企業為工作主體,各企業分別制定《開展壓縮管理層級減少法人戶數的工作方案》,分解工作任務,責任落實到人,并加強對壓減工作的監督考核。截至2018年12月底,中鹽集團凈減少法人企業占總數的21.52%;管理層級、法人層級分別由原來的5 級、6 級壓縮到現在的4 級和5 級,提前完成了三年減少法人企業數20%的任務,壓縮層級也圓滿完成了年度工作目標。
二是去杠桿。出臺《中鹽集團有限公司降杠桿減負債工作方案(2018-2020年)》,明確劃分了行業管控線和警戒線,分解三年壓降目標任務,與企業簽訂責任書,強化對降杠桿減負債工作的定期監測和跟蹤督導。同時,積極提升企業經營積累,穩步推動混合所有制改革,為降杠桿減負債提供新動力。
三是降本增效。積極推進企業運營轉型,強化對標管理,優化工藝控制,提高運營效率。重點從降低消耗、提升產能、提升質量、控制檢維修費用以及節能減排等方面提出了工作目標和保障措施。截至2108年12月底,集團全年營業成本共計173.1 億元,比2017年下降5.9 億元。同時,加大對指標體系和責任體系的跟蹤、評價、監督、考核工作力度,確保各項指標有效落實和執行。推進招投標采購管理,完善機制,抓住關鍵環節,加強招標活動的全過程監管,有效降低了供應成本。截至2018年12月底,集團全年招標采購節約資金2.3 億元,節資率達15.82%。持續加強全面預算管理,預算控制、經費節約成效顯著。2018年集團總部會議費、差旅費、招待費等費用比2014年下降三分之二以上。
中鹽集團緊緊圍繞“創新、變革、競爭、共贏”的戰略方針,著力推進結構調整與布局優化,加快推動行業聯合重組,構建鹽行業新格局,引領行業持續健康高質量發展。
一是優化產業布局,積極拓展鹽產業鏈。中鹽集團擺脫了“世代唯鹽”經營思想的桎梏,實現了鹽行業產業結構的歷史性跨越。在制鹽領域,進一步完善海鹽、湖鹽、井礦鹽的全國布局。實施“三品戰略”,成立中鹽品牌委員會,推動企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精心打造綠色環保、具有地標意義的高端食鹽產品新疆天山鹽、福建海鹽、海南鶯歌海鹽和植物性功能鹽;拓展生活用鹽、水處理鹽、融雪除冰鹽、醫藥用鹽、高純度工業鹽、動物用鹽等鹽業應用新領域。目前,中鹽已有100 多種食鹽產品進入全國31 個省市市場,實現了不同層次食鹽產品全覆蓋,充分滿足消費者需求。在鹽化工領域,推進東部和西部兩大化工基地建設,以基礎化工產品規模發展和精細化工、新材料產品創新發展為主線,加快東西互動,集中產能力量、技術力量、銷售力量等要素,形成化工業務整體優勢。
二是實施內整外合,構建鹽行業新生態。以“內整外合、統分結合、創造價值”為指導思想,進一步加大行業整合力度,拓寬行業合作范圍。中鹽集團率先響應國家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整合京津冀三地鹽業,主導組建了鹽行業歷史上第一個跨區域產銷結合的中鹽京津冀公司;與海南鹽業合作成立中鹽南海公司,共同開發優質海鹽資源;與河南省鹽業總公司合作成立中鹽中部公司,共同打造立足河南、輻射周邊的中部區域龍頭企業;與重慶化醫集團啟動重組重慶市鹽業公司,組建中鹽西南公司;與廣東省鹽業集團有限公司簽訂廣鹽股份混合所有制改革框架協議。此外,中鹽集團先后與安徽鹽業、福建鹽業、內蒙鹽業等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實施產銷對接、品牌代理,在食鹽產品、品牌、渠道、服務等方面展開全方位、多層次的戰略合作。
三是改革產銷體系,引領行業有序競爭。積極推行“五統一”原則,即統一營銷戰略與區域劃分、統一品牌塑造與宣傳、統一大客戶開發與維護、統一研發安排與質量標準、統一業務流程與服務標準,明晰了中鹽集團食鹽產銷體系改革的任務目標和工作重點。出臺了《中鹽集團食鹽產銷銜接方案》和《關于規范中鹽集團基礎食鹽產品價格的通知》,確定了多層次、多樣化、有針對性的營銷策略,建立了產銷配合,區域市場責任明確的協調機制,明確了帶頭穩定食鹽價格、不打價格戰、引領行業有序競爭的堅定立場。2018年中鹽集團鹽產量達1490.5 萬噸,約占全國總產量的16.3%;食鹽銷量達288.4 萬噸,市場份額持續增長,中鹽集團進一步鞏固了“國家鹽業公司”的行業龍頭地位。
中鹽集團堅持走創新驅動發展之路,加快完善創新體制機制,以科技創新為抓手,提升企業管理水平,推動企業轉型升級,提升核心競爭力。
一是健全創新制度體系,引導科技創新方向。出臺《科技工作委員會職責及議事規則》、《技術中心管理辦法》、《科技投入管理辦法》、《專利管理辦法》、《科技發展計劃項目管理辦法》等,形成了一套成熟、科學、規范的科技創新管理制度體系。同時,以行業發展技術難點為突破口、重點推進產品結構調整、節能減排和資源綜合利用領域的科技創新。截至2018年12月底,中鹽集團全年設立253 個科技發展計劃項目,橫跨節能降耗、資源綜合開發利用、安全環保、新產品開發等多領域。2018年,中鹽集團全年累計研發費達2.21 億元,同比增長97.3%。
二是加強創新平臺建設,提升研發創新能力。成立了中鹽科技工作委員會,組建了分屬制鹽組、化工氯堿組、化工純堿組等8個技術領域方向的專家組。搭建了以中鹽鹽業技術研發中心、中鹽鹽化工技術中心、中鹽鹽業技術轉化與應用中心、中鹽礦山地質環境技術中心、中鹽鹽品研發轉化中心為支撐的“4+1”技術中心,為整合資源,有效推動企業科技創新搭建平臺。目前,中鹽集團擁有15 家高新技術企業,1 家國家技術中心,7 家省級技術中心,9 家省級工程技術中心,3 家省級實驗室,2 家企業設立博士后工作站,2 家企業設立院士專家工作站,11 家企業通過兩化融合評定。截至2018年12月底,全集團累計申請專利達970 項,授權專利544 項。這有力提升了中鹽研發創新能力,增強了企業核心競爭力。
三是加強信息化建設,提高集團管控能力。中鹽集團成立了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全面負責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建設工作,實現縱向貫通、橫向協同,推動實施“互聯網+鹽業”,助力各項業務特別是食鹽業務的轉型升級。將管理和運營緊密結合,做到“戰略上一致、財務上集中、整體上協同”,確保集團利益最優化、價值最大化、內部資源配置最優化,以支撐集團改革發展,實現抓經營、強管控、防風險、增強競爭力的愿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