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洪泉 王桂權 于智涌 鄧生玉 劉金超
【摘要】 目的 研究部分切開重瞼術與傳統埋線法重瞼手術的優缺點。方法 180例進行重瞼手術患者, 隨機分為試驗組與對比組, 各90例。試驗組患者進行部分切開重瞼術, 對比組患者進行傳統埋線法重瞼術。比較兩組患者術后滿意度及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 術后隨訪3個月, 試驗組患者中滿意86例, 不滿意4例, 滿意度為95.56%;對比組患者中滿意72例, 不滿意18例, 滿意度為80.00%;試驗組患者滿意度顯著高于對比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10.150, P<0.05)。試驗組患者出現重瞼線消失1例、線結外露0例、瘢痕明顯1例、雙側重瞼不對稱2例, 并發癥發生率為4.44%(4/90);對比組患者出現重瞼線消失4例、線結外露3例、瘢痕明顯2例、雙側重瞼不對稱3例, 并發癥發生率為13.33%(12/90);試驗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比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390, P<0.05)。
結論 對進行重瞼手術的患者進行部分切開重瞼術可以取得更高的滿意度, 且能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和穩定性, 可以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關鍵詞】 重瞼術;部分切開;埋線法;滿意度;并發癥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24.035
時代的發展使得人們更加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 重瞼成形術是臨床整形外科中比較常用的一種手術, 重瞼成形術可讓患者的眼睛變得更美, 從而使得患者具有良好的外在形象。重瞼術從理論上看比較簡單, 但想要選取適合患者的重瞼術, 讓患者術后可以擁有動人的雙眼皮卻存在一定的難度。本次研究中對兩組患者采取不同的重瞼術, 取得一定的療效,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本院收治的180例進行重瞼手術患者, 本次研究取得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的申請批準, 且所有患者均已完成知情同意書的填寫。將患者隨機分為試驗組與對比組, 各90例。試驗組中女80例,
男10例;年齡20~36歲, 平均年齡(26.38±3.36)歲。對比組中女82例, 男8例;年齡21~35歲, 平均年齡(25.63±
3.15)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對比組 患者采用傳統埋線法重瞼術, 具體步驟為在患者眼上畫出重瞼線, 讓患者保持仰臥位, 對其展開常規性消毒后, 對患者進行局部浸潤麻醉處理, 麻醉所用藥物為1%的利多卡因, 麻醉時沿著切口線方向。皮膚進針方向為重瞼線外眺端, 待掛住瞼板深筋膜后, 再將針拔出來, 出針點與進針點之間維持6~7 mm的距離, 然后再從原來的出針點再次進針, 且在皮膚內1 mm范圍進行游走, 采取相同的方法出針。按照次序進行連續交叉縫合, 一直到重瞼線內毗端, 再使用相同的方法向外毗方向進行縫合。通常情況下需要進行8~10針的來回縫合。在重瞼線外毗端展開出針措施, 進行5~6個正反打結之后, 在患者眼輪匝肌層內埋藏線結。
1. 2. 2 試驗組 患者采用部分切開重瞼術, 具體步驟為醫護人員叮囑患者輕輕將眼閉上, 使得上瞼皮膚保持自然, 重瞼線標注的位置距離上瞼6~8 mm, 在此過程中使用龍膽紫溶液, 切口線位置選擇重瞼線的中央或是稍微靠外側處取1 cm的長度, 運用1%利多卡因在患者皮下處進行局部浸潤麻醉處理。沿著患者的設計線將皮膚與皮下組織依次切開, 再利用小剪刀將眼輪匝肌到眶隔進行分離, 差不多與切口保持一樣的長度, 再將眶隔打開, 讓上瞼提肌腱膜得到充分暴露, 如果情況需要將多余的眶隔脂肪進行切除, 縫合切口下唇眼輪匝肌和提上瞼肌腱膜時采用7-0尼龍線, 從而讓重瞼線形成, 此外使用8-0尼龍線進行皮膚的縫合。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術后隨訪3個月, 比較兩組患者術后滿意度, 采用本院自制滿意度量表進行調查, 結果分為滿意和不滿意, 滿意度=滿意例數/總例數×100%;比較兩組患者重瞼線消失、線結外露、瘢痕明顯、雙側重瞼不對稱等并發癥發生情況。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術后滿意度比較 術后隨訪3個月, 試驗組患者中滿意86例, 不滿意4例, 滿意度為95.56%;對比組患者中滿意72例, 不滿意18例, 滿意度為80.00%。試驗組患者滿意度顯著高于對比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10.150, P<0.05)。
2. 2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試驗組患者出現重瞼線消失1例、線結外露0例、瘢痕明顯1例、雙側重瞼不對稱2例, 并發癥發生率為4.44%(4/90);對比組患者出現重瞼線消失4例、線結外露3例、瘢痕明顯2例、雙側重瞼不對稱3例, 并發癥發生率為13.33%(12/90)。試驗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比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390, P<0.05)。
3 討論
重瞼手術在臨床上是一種能夠進行選擇的美容手術, 對患者進行重瞼或是單瞼, 都不會對視物造成嚴重的影響, 同時也不會對眼瞼的睜閉造成影響。是否選擇重瞼術的關鍵在于患者的欲望強烈程度, 在進行重瞼術前首先要避免手術禁忌證[1, 2]。在進行重瞼術前, 醫生與患者進行詳細的交流具有重要意義, 醫生與患者要對重瞼的寬度與重瞼的審美觀保持一致, 醫生不能夠輕率地替患者做出決定, 避免給患者帶來生理與心理上的傷害。同時醫生在進行重瞼術前要對患者的眼瞼情況展開有效的評估, 明確各種重瞼術的適應證, 為患者選擇合適的重瞼手術方法[3, 4]。部分切開重瞼術具有良好的切開效果, 手術創傷相對來說較小, 且具有較深皺襞, 立體感較強, 術后形成的重瞼具有較高的穩定性與可靠性, 能夠得到長時間的保持, 同時部分切開重瞼術還可以對患者的上瞼各個層次的組織結構進行適當的調節與改變, 能夠讓患者的睫毛內翻、眶隔松弛、上瞼皮膚松弛等眼瞼復雜問題得到有效的解決[5, 6]。但部分切開重瞼術也存在手術創傷較大、術后會出現比較嚴重的腫脹、切口容易留下線狀瘢痕等缺點。傳統埋線法重瞼術具有手術簡單便捷、手術所需時間少、手術完成后即可出院、愈合所需時間少、不會對患者的學習與工作帶來太大的影響等諸多優點, 但傳統埋線法重瞼術也存在上瞼皺襞容易變窄變淺, 如果手術中技巧沒能掌握好, 上瞼皺襞容易消失, 線結埋入的深度不夠, 使得其容易外露或是形成小囊腫等缺點[7]。在本次研究中兩組患者都有出現重瞼線消失的情況, 這可能是由于在手術中不具備足夠的固定接觸面所導致的, 患者再次進行手術修復后都能夠取得較為滿意的效果[8]。
本次研究中試驗組患者采取部分切開重瞼術, 對比組患者采取傳統埋線法重瞼術, 結果顯示, 試驗組患者滿意度95.56%顯著高于對比組的80.0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10.150, P<0.05)。試驗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4.44%顯著低于對比組的13.33%,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390, P<0.05)。。
綜上所述, 部分切開重瞼術和傳統埋線法重瞼術均具有其優點與缺點, 但部分切開重瞼術可讓更多的患者滿意, 且能夠有效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 所以部分切開重瞼術可在臨床重瞼術中進行選擇使用, 以提升臨床對該部分患者治療的綜合效果, 幫助該部分患者能夠在較短時間內得到恢復。
參考文獻
[1] 王洪勇, 李琳, 沈紹勇, 等. 對部分切開重瞼術與傳統切開重瞼手術的對比研究. 求醫問藥(學術版), 2011, 9(10):260.
[2] 紀郁郁, 余萍. 倒L內眥成形及切開重瞼術對單瞼伴內眥贅皮的矯正效果. 醫學臨床研究, 2017, 34(8):1607-1608.
[3] 高惠英, 高毓妍, 周志毅. 上瞼下垂矯正術聯合微創內眥贅皮矯正術療效分析. 中國實用眼科雜志, 2015, 33(8):927-929.
[4] 陳遠琨, 黃蓉, 張嚴睿, 等. 上瞼緣切口修復重瞼術后并發癥. 中國美容醫學, 2012, 21(7):1130-1133.
[5] 王璟, 盧敏. 改良微創小切口重瞼術與傳統埋線重瞼術療效對比分析. 現代診斷與治療, 2015(17):3847-3849.
[6] 譚小梅. 改良小切口重瞼術與埋線重瞼術臨床效果比照觀察. 中國醫師雜志, 2016, 18(s1):163-164.
[7] 馬艷, 陸宏. 探討三種術式重瞼術后并發癥及其處理方法. 中國醫療美容, 2016, 6(8):11-13.
[8] 吳海龍, 馬群, 劉燁, 等. 小切口聯合埋線重瞼術的臨床研究. 醫學信息, 2012, 25(12):4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