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葳
保定市徐水區城區辦事處轄21個社區,7萬余人。辦事處黨委轄21個社區黨委和85個基層黨組織,黨員2700余人。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框架的拉大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建設與管理的矛盾日益突顯,重建設輕管理問題日益突出。針對這些問題,結合徐水實際,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著力以加強城市黨建為統領,積極推行“一制、二化、三會、四服務”工作機制,努力構建科學、規范、實用的現代領導體系、治理體系、管理體系和服務體系,營造城市建設管理新局面。
面對城市基層黨組織弱化、組織力不強、凝聚力不高、執行力不夠及城市社區職能不全、力量不足、協調乏力、事難辦、人難管、工作難推動等問題。從加強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入手,以此為龍頭和統領,為城市社區治理體系建設奠定組織基礎和干部保障。組建城區辦事處和社區“大黨委”,分別由轄區內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非公企和社會組織黨組織選派精兵強將加入“大黨委”,通過“大黨委”聯席會議制度、協調議事機制、共駐共建臺賬等加強管理,使其真正發揮作用。目前,城區辦事處和社區共有“大黨委”委員192名,其中兼職委員101名。各單位派駐的兼職委員依托職能特點、業務專長和自身資源,幫助社區解決了一批自身難以解決的問題,充實和補充了社區領導力量和工作力量,形成了條塊結合、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駐共建的區域化黨建新格局。
“網格化”是建立城區辦、片區、社區、小區、樓院、樓棟單元“六級網格”管理機制,分設六級網格長。一級網格長為城區辦主任,履行指揮責任,牽頭抓總;二級網格長為城區辦分包社區科級領導干部,履行督導責任,分包負責;三級網格長為社區書記,履行主體責任,屬地管理;四級網格長為社區干部,履行主辦責任,各負其責;五級網格長為樓院長,履行協調責任,承上啟下;六級網格長為樓棟單元長,履行具體責任,一線落實。各級“網格長”公布聯系電話,方便群眾辦事,定期走訪入戶,收集意見建議,解決實際問題。通過網格管理,分級負責,形成全覆蓋、無死角,科學規范的治理體系。
“智能化”是建立兩個智能化管理服務平臺。一是智慧黨建(社區)管理平臺(電腦版)。投資開發智慧黨建(社區)管理軟件,逐戶錄入居民詳細信息,建立居民信息大數據庫,一鍵查詢,方便快捷。特殊家庭圖案標注,特殊人員文字注明,直觀形象,一目了然。二是互聯互通(信息)服務平臺(手機版)。利用手機微信平臺,建立五級微信網絡,實現城區辦、社區、樓院長、黨員、居民之間交流互動,解決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問題。
居委會、業委會、志愿者協會,在社區“大黨委”領導下協調聯動,發揮作用。居委會作為居民的“主心骨”,每月組織召開一次“片區例會”,每季度組織召開一次“居民議事會”,每半年組織召開一次“居民代表大會”,共同研究解決居民實際問題。業委會作為居民的“代言人”,通過了解業主需求,征集意見建議,監督物業服務,化解矛盾糾紛,形成較為完善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務機制。志愿者協會作為實施有效管理的“催化劑”,以行政企事業單位、非公企黨組織、各類社會組織、愛心人士、熱心居民為主體,組成各類“志愿者協會”,廣泛開展各類志愿服務活動,增強了居民的幸福感和歸屬感。居委會、業委會和志愿者協會相互依托,相互促進,協調聯動,提升了社區整體管理水平。
“一站式服務”特點是快捷。各社區建立一站式服務大廳,實行一次性告知、限時辦結、領辦代辦、應辦即辦,實現“進門能辦所有事”。“應需式”服務特點是實用。根據居民需求,開展“一對一、點對點”菜單式服務,最大限度地滿足居民個性化需求。“共享式”服務特點是普惠。整合轄區內各類資源,搭建專業化服務平臺,根據政務需要和居民共性化服務需求,實現資源共用、服務共享。“志愿式”服務的特點是實惠。組建32支志愿服務隊,招募7000名志愿者,采取“網購式”服務方式,通過居民下單、志愿者攬單和志愿者制單、居民收單兩種途徑,實現服務事項公開化、服務方式具體化、服務效果數字化,營造“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和諧融洽的社會氛圍。
(作者單位:保定市徐水區城區辦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