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福來
【摘 要】研究地方高師院校教師教育轉型發展面臨的問題。探討地方高師院校教師教育轉型發展目標與任務。提出地方高師院校教師教育轉型發展舉措,強化基礎教育師資培養培訓,引領區域基礎教育研究和改革發展,推進高校—政府—基礎教育學校協同育人“三個一體化”等措施。
【關鍵詞】高師院校;教師教育;轉型
中圖分類號: G648.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9)24-0127-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24.059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problem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er education transformation was researched in local normal universities. The target and task of teacher education transformation was explored. The measures was put forwor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er education transformation: strengthening the training of teachers, leading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basic education, promoting the “three integrations” of university-government-school in cooperative education, etc.
【Key words】Normal Universities; Teacher Education; Transformation
進入新世紀來,伴隨高等教育大眾化步伐,我國師范教育迅速向教師教育轉型,教師培養體現了專業化、多元化、一體化、開放性、終身性等特點。特別是《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實施之后,《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中發〔2018〕4號)、教育部等五部門印發《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2018-2022)》(教師[2018]2號)等文件的頒布,高師院校內涵發展、基礎教育均衡發展、教師隊伍專業化發展,均不同程度地涉及教師教育領域的改革。可以說,教師教育既面臨著巨大變革的新挑戰,同時迎來了創新發展的新機遇。在教師教育轉型發展過程中,高師院校面臨教師教育育人模式創新、專業教育與教師教育深度融合、職前培養與職后培訓協同創新等問題。
1 地方高師院校教師教育轉型發展目標與任務
面對新時期下新挑戰,地方師范院校迎來了發展的新機遇,結合學校辦學傳統和發展定位,明確和落實新時期教師教育轉型發展的新目標與新任務。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堅持服務區域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奠定扎實基礎。作為地方高師院校,必須牢固樹立“立足地方,服務區域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培養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受歡迎的優秀基礎教育師資”的地方性辦學定位。為落實發展目標與任務,在制訂學校章程、編制發展規劃過程中,深入開展教育思想大討論,樹立先進教育理念,更新教育觀念,使全體教職工思想認識統一到學校發展的新目標與新任務上。在制定修訂人才培養方案過程中,開展培養目標定位專題討論,審視培養目標是否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是否落實國家教師教育相關政策,是否契合國家、地區基礎教育改革發展和教師隊伍建設重大戰略要求,是否符合學校辦學定位。此外,在教師教育轉型發展過程中注意解決師范生培養向多元人才培養目標轉換問題。
2 地方高師院校教師教育轉型發展舉措
2.1 著力抓好基礎教育師資培養培訓
(1)構建教師素質培養體系,強化教師職業養成教育。堅持“以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的師范生培養理念,按照“打基礎、塑品格、錘能力”的培養思路,著力培養未來教師的專業素質和專業持續發展潛力。貫徹落實《教師教育課程標準》《教師專業標準》,優化教師教育課程體系,強化“一踐行,三學會”養成教育,著力培養師范生“踏實、忠實、求實、愛心”的“三實一心”職業品格。通過練寫“粉筆字、鋼筆字、毛筆字”;練習“講課、演講、講普通話”;練習“課件制作”;練習“班級指導、班級管理”,熟悉“中小學教材、新課程標準”的“四練一熟”職業訓練,培養學生的課堂教學能力、實踐活動指導能力、班級管理能力、教學研究能力、現代教育技術運用能力、教育教學創新的“五能一創”職業能力。加強教師教育實訓室建設,建立“互聯網+”教師技能訓練平臺,開發教師職業技能綜合訓練校本教材及電子化資源,保障學生教師職業技能訓練。建立師范生教師職業技能考核機制。構建全員化、全過程、常態化的師范生教師職業技能訓練與考核體系。
(2)強化基礎教育學校教師培訓,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充分發揮高師院校科學專業、師資隊伍等資源優勢,與地方政府、教師進修學校合作建立基礎教育學校校長、骨干教師培訓基地,發揮繼續教育學院平臺優勢,開展基礎教育學校校長、骨干教師培訓,提高教師隊伍素質,促進地方基礎教育教師的專業發展和城鄉基礎教育均衡可持續發展。
2.2 引領服務區域基礎教育研究和改革發展
(1)建設各級研究平臺,構筑基礎教育研究高地。地方高師院校為地方基礎教育培養合格師資的同時,必須積極開展教師教育和基礎教育及其相關領域的教育教學研究。建立基礎教育研究中心、教育經濟研究中心等研究機構,設立基礎教育課程與教學研究協同創新團隊,鼓勵校校、校所聯動開展研究。通過實施學科帶頭人培育計劃、創新團隊支持計劃、特聘教授制度、教師名師評選、校內教授聘用等機制,為研究平臺匯聚高水平人才隊伍。建立高校教師與基礎教育學校教師聯合開展教育教學研究機制,設立基礎教育專項攻關項目,鼓勵高校教師與基礎教育學校教師協同申報各級各類教師教育、基礎教育相關研究課題,將高校打造成地方基礎教育發展智庫。
(2)組建基礎教育服務團隊,助力區域基礎教育改革。組建“教授服務團”、“博士服務團”、“課程與教學論教師服務團”,建立產學研用工作機制,教授、博士深入基礎教育學校開展教師培訓、發展咨詢、教學研究等活動,積極參加基礎教育學校改革與發展、校園文化建設等研討活動,參與地方政府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咨詢、評價、決策活動,全方位服務地方基礎教育改革,促進區域教育事業發展。
2.3 大力推進高校--政府—基礎教育學校協同育人“三個一體化”
(1)教師教育職前培養與職后培訓一體化。職前培養中實施“卓越教師培養計劃”,開展“專科--本科”、“本科--教育碩士”貫通培養,構建教師教育貫通的“一體化”課程體系,變革“互聯網+”和智慧教育背景下的教師教育課程內容體系,強化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教師教育與養成教育有機融合,職前培養課程與職后培訓課程相互銜接、相互補充,防止職前培養與職后培訓內容相互割裂和重復現象。強化師范生教師教育實踐能力培養,實行一學期“頂崗支教實習”。高師院校加強與基礎教育學校的合作,在合作中促進雙方的共贏與提高,建立高校和基礎教育學校教師“雙向互聘”、“崗位互換”等機制,基礎教育學校教師在高校開設“名師講壇”、教師技能訓練指導、課程與教學論研討等活動,基礎教育優質師資資源反哺職前培養,使高師院校師范生獲得基礎教育教師的指導,同時基礎教育學校教師受到高師院校濃厚的學術氛圍熏陶。
(2)高師院校教師、師范生和基礎教育學校教師專業發展一體化。高校教師深入基層調研服務,參與教師培訓、基礎教育學校教研活動。基礎教育學校教師參加職后培訓、指導師范生實訓、各類研討活動。師范生通過“頂崗支教實習”的全過程經歷,提高從教技能,鞏固從教思想,強化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高師院校教師、師范生和基礎教育學校教師共同成長。
(3)高師院校與地方政府、基礎教育學校持續提升一體化。通過建立共商、共建、共享、共贏運行機制,高校提升服務基礎教育能力,擴大社會影響,提高社會聲譽。政府緩解教師結構性缺失矛盾,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基層教育學校提升教師隊伍水平,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教育質量。
【參考文獻】
[1]熊孝梅.高師院校教師教育職前職后“一體化”改革路徑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5.2.
[2]高閏青.辦好高師繼續教育推進教師教育職前職后一體化[J].中國高等教育,2011.24.
[3]王敏,凌云志.地方高師院校教師教育一體化的三重維度[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19.1.
[4]林鳴.以本為本關于地方高師院校內涵式發展的思考[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2018.11.
[5]陳慕杰,徐捷,何紅雨.地方高師院校特色化、應用型教師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J].高教論壇,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