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信息技術的創新成果迅速地飛入尋常百姓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可以說互聯網是20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一。同時,隨著智能時代的到來,快速熟練地使用網絡服務功能基本上已成為人人應該必備的“技能”,科普的力量日趨明顯,公眾科學素質的提升對人類發展和社會文明進步凸顯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沒有全民科學素質普遍提高,就難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質創新大軍,難以實現科技成果快速轉化。但科普工作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取得成效,全民科學素質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大幅提升。隨著傳媒手段的不斷豐富,科普場館建設的不斷完備,科學傳播的方式也日趨多樣化,不再拘泥于板著臉講科普,以報刊、動漫、影視劇、小品、戲曲、展覽活動等為載體,涌現出許多形式各異內容豐富的優秀科普作品,就連科普文章都生動有趣起來。科普的內容也變得越來越有意思,它不僅僅是孤傲的陽春白雪,還是接地氣的“下里巴人”。多元化的傳播形式和多姿多彩的科普資源,讓公眾自覺自愿地參與到科普活動中,近距離接觸到科學知識,感受到科學的魅力。就拿山西省來說,據2018年第10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結果顯示,山西省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達到8.03%,比2015年第9次調查大幅提升2.76個百分點,與全國平均水平差距由0.93%縮小至0.44%。其中,科普的力量不容小覷。
科普路上,任重道遠。如何讓更多人共享科技創新成果,縮小知識鴻溝?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