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行走在晉中市左權縣拐兒鎮天門村,一條條街道除舊棄陋、煥然一新,一幅幅畫卷徐徐舒展、清新宜人。曾經貧窮落后的村子有了今天的新面貌,都要得益于村里的第一書記——石勇。
2016年12月,晉中師范高等專科學校保衛處治安消防科科長石勇被晉中市委組織部委派到左權縣拐兒鎮天門村駐村工作隊擔任第一書記。初來乍到,除了各種數據表上的數據,石勇對村里的情況一無所知,但是他知道,只要沉下心來與村民相處、了解村情,就能融入到這個新環境中,扎扎實實地為村里辦點事兒。
駐守貧困村 心系村民事
2017年元旦剛過,石勇就正式“開工了”。為了摸清貧困戶基本情況,他幾乎頓頓帶著口糧去貧困戶家中吃飯,通過與貧困戶拉家常的形式拉近與他們之間的距離,了解他們的需求。他還經常利用自己所掌握的國家政策去暢通一些社會關系,為貧困戶尋求補貼。“剛來到天門村時,正好遇上新春佳節,就一心想著怎么能讓天門村村民過上一個安樂祥和的春節。我想到自己所在的學校每年都會有一部分專項資金用來扶貧,便通過駐村工作隊聯系了學校,看能否為貧困戶爭取點過年的福利。后來,學校主要領導親自來天門村進行了慰問,情意濃濃的慰問活動不僅拉近了干部與貧困戶村民之間的距離,還增強了群眾的獲得感、滿意度,對我在村里順利開展幫扶工作起到了一定的效果。”石勇欣慰地說道。
在走訪串戶時,石勇得知村里有位殘疾大學生陳前,2017年以優異的高考成績考取大同大學中醫學專業,但因其雙腿殘疾,使得他在去往大同時異常困難。“陳前家中兄弟姐妹三人,由于他情況特殊,母親常年陪讀在他身邊,父親在村內打零工,屬建檔立卡貧困戶。去大同路途遙遠,需要多次乘車中轉,僅行李托運就是一筆不小的費用……”回憶起當時情況,石勇心情沉重。他將此事向工作隊作了匯報,在工作隊王隊長的支持下,由天門村工作隊出資,送陳前到大同報到。隨后,石勇又協助陳前父母積極聯系校方,開啟綠色通道,順利辦理了入學手續。
調動積極性 舊貌換新顏
天門村是一個靠天吃飯的貧困村,全村擁有耕地730畝,均為旱地,主要以種植玉米為主,兼種少量小雜糧,唯一的經濟作物就是核桃。“雖然村里兩委班子都比較團結,村里風氣也正,但村民隨遇而安者居多,凝聚力不足,我剛來時候村民比較懶散,對于村里唯一的產業也沒有積極維護,再就是天門村自然環境欠佳,基礎設施一般,這些因素嚴重制約著天門村的經濟發展。”石勇向《科學導報》記者介紹道。要想改變這一現狀,就要先讓村民們動起來。石勇與駐村工作隊一起積極聯系縣林業局,爭取到修剪資金5萬元。天門駐村工作隊又利用業余時間,與村民一起對村里的1000畝核桃經濟林用兩周時間進行了集中修剪。2018年,核桃獲得了大豐收。
石勇不僅在產業上幫助村民,在村建上也為村子出了不少好點子,將村里的灰磚土墻都“換妝”就是他的想法。“我通過工作隊聯系上了學校,協調學校藝體系師生利用學校放暑假時間來給天門村做墻體彩繪。墻體彩繪內容新穎,主題思想突出,緊扣當前扶貧工作,有很深的教育意義,成為建設美麗鄉村的一道靚麗風景。”談起了為村里做的貢獻,石勇的臉上不由得流露出開心的笑容。
開展“種養殖” 致富天門村
盡管2018年天門村的核桃獲得了豐收,但是單一的產業結構還是無法改變天門村落后貧困的現狀。為了尋覓適合天門村長期發展的產業,石勇先后考察了很多地方,也了解了很多產業,但都因為種種原因宣告失敗。就在他失落沮喪的時候,一次偶然,他想到了利用核桃林的資源優勢,在核桃林里搞養殖。
2017年3月,在石勇的帶領下,由村黨支部書記牽頭,天門村成立了左權巨豐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這個養殖場占地50余畝,當時一期工程就投資20多萬元,養殖了1000多只雞,這些雞可不是普通的品種,都是麻羽和黑羽五黑烏骨雞。黑羽烏骨雞是國內外罕見的特異性遺傳基因群,屬于國家重點保護品種。你看這個雞蛋殼是綠顏色的,這是黑羽五黑烏骨雞產下的雞蛋,這種雞由于生長在大山深處,不受空氣和水質污染的影響,在純自然放養條件下產出雞蛋,它的卵磷脂含量是普通土雞蛋的5倍呢。”石勇隨手拿起一顆雞蛋向記者介紹道。
有了新型產業,養殖方面的問題又顯現出來,經常有雞因為疾病出現不良反應。石勇又利用個人人脈資源,聘請技術員全程對養殖場進行了技術幫扶,保證了養殖場的雞都能健康地成長。目前,養殖場已經能保證日產雞蛋500多枚,而且每斤雞蛋能賣20多元,如今合作社已經吸收貧困戶37戶,產業幫扶在天門村已初見成效。
對于天門村以后的發展,石勇信心十足地說:“下一步,天門村將充分利用優美的環境發展鄉村旅游,帶動農家樂經濟,把天門村建設成為集生態觀光、旅游度假為一體的生態旅游美麗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