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潔欣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互聯網給群眾帶去了更加豐富多樣的精神和物質文化生活,讓人民群眾的精神世界更加富足,并對傳統的群眾文化工作帶去了全新的考驗。互聯網時代下,群眾文化工作更應當以弘揚社會正能量、激發群眾的愛國情懷、家國情懷,讓群眾感受到群眾文化工作帶來的精神上的富足。通過對中國群眾文化工作地發展現狀和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并對在互聯網時代下,如何創新群眾文化工作做出實踐和探討。
關鍵詞:互聯網時代;群眾文化工作;工作創新;發展研究
一、互聯網對群眾文化活動產生的影響分析
(一)互聯網拓寬了群眾文化生活的范圍,實現了文化服務內容的創新
在互聯網的時代下,群眾接受文化教育的途徑和范圍變得愈發廣泛,無論是從手機上還是電腦上,都能獲取到最新的文化活動信息,根據調查顯示,2019年智能手機的普及率為68%,其中新增用戶群體中中老年的比例很多,對于互聯網中老年人有著更高的興趣度和關注度,并且對“抖音”“快手”、微信公眾號等情有獨鐘,互聯網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很多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也不僅僅局限在跳廣場舞、合唱團等線下的文化活動形式,也逐漸開始向線上文化活動延伸,并實現了文化服務活動內容的創新。同時互聯網能為群眾提供一個無障礙的交流平臺,也能覆蓋到更多的用戶群體,具有獨特的發展和延伸優勢。
(二)互聯網平臺信息復雜多樣,群眾文化工作開展難度增加
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具有兩面性,給群眾豐富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時,也需要注意到一些不良的社會風氣和不實言論對大眾認知的影響,并且互聯網的方便快捷,導致很多用戶對線下文化活動的關注度參與度降低,并且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群眾對于文化工作的開展要求更高,不能局限在以往的群眾文化活動發展模式上了。人民群眾是社會的主人,也是文化工作者的主要服務對象,因此在新形勢下,創新文化傳播內容,將文化宣傳的精神引導力量內化為人民群眾的精神支撐,真正把群眾文化工作做到百姓心坎里,才能達到應有的工作開展效果。
二、互聯網時代下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原則
(一)大小型活動融為一體,文化活動要有地方特色
首先群眾文化活動需要分類,需要根據規模的不同分小型、中型和大型活動,不同活動融為一體。還要根據我國的傳統文化和風俗習慣安排文化活動。以小型的文化活動為例,可以根據本地的特色和群眾的生活喜好來安排活動。例如某小區有很多中老年人,可以安排太極拳表演、廣場舞比賽,象棋比賽等。如果小區中小學生和青年居多,多則可以開展一些類似于街舞大賽、中小學生文藝匯演等活動。在一些比較重要的節假日,比如春節、端午節等,可以開展大型的文化活動。例如,在春節的時候可以開展社區晚宴活動;端午節安排社區包粽子活動;重陽節可以組織一次社區的團體爬山等。
(二)群眾文化活動要豐富多樣,盡可能滿足不同群眾需求
在設計群眾文化活動的時候,要根據人們對文化活動的需求“文武兼備”,例如,在某一個小區中,有人偏愛運動,有人偏愛文學,還有人喜歡藝術,那么在設計群眾文化活動的時候,一定要秉承豐富多樣性原則,盡可能滿足不同群眾的文化需求。根據喜歡運動的群眾需求,設計健美操、腰鼓表演、集體武術一系列的文娛活動;針對喜歡文學的群眾開展書畫展覽、象棋一類的文娛活動;針對喜歡藝術表演活動的群眾,開展藝術欣賞、曲藝表演、樂器演奏等等一系列的文娛活動。讓社區中的所有的人,能在群眾文化活動中發現自身的價值,并與區位相投的人形成共鳴,這樣才能促進群眾文化活動的更好、更快發展。
(三)文化活動要與時代結合,提升線上文化活動比例
積極打造云端群眾文化活動,定向做好特殊時期的公共文化服務。以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的文化活動為例,全國各地的文化單位競相推出了云課堂、云賞劇等一系列的線上文化產品,通過微信群直播、抖音直播德國一系列的途徑,組織群眾開展豐富多樣的文娛活動。在云端開展文化活動的優勢在于,它能更多地照顧到群眾,并且讓群眾更積極地參與到文化互動中來。積極打造有時代性的文化活動,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指導,堅定傳揚文化自信的觀念,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的興盛和繁榮。積極打造接地氣、有節日氛圍的文化活動。堅持打造群眾的文化品牌,為群眾文化活動牽線搭橋,提升群眾文化活動的水平,降低群眾的參與門檻。
三、互聯網時代下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創新發展措施
(一)制定工作機制,實現區域全覆蓋和人員分類管理
此項工作主要從社區內群眾文化活動的覆蓋范圍和活動及人員的管理模式上開展。第一,實現區域內的群眾文化工作全覆蓋,根據社區的規劃和地理位置信息,將原有的社區居委會、行政村進行統一規劃和調整,以社區管理的模式提升群眾文化統一性,第二,按照一個社區對應一個群眾文化活動點的網格化模式設置,充分協同下轄區內的企業,實施定點幫扶和定點管理,積極組織各單位開展環境共建、活動聯辦、治安聯防等工作,廣泛協同社會力量開展社區內群眾文化活動工作。第三,文化館工作人員作為鄉鎮板塊聯系人,對應鄉鎮板塊、村社區,進行工作聯系和監督,保證社區內群眾文化活動的順利、有序開展。
(二)明確工作目標,結合地域文化創新社區群眾文化活動
基層群眾文化工作需要先確定明確的工作目標,才能不斷推動社區工作的有序開展,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群眾文化活動需要以提升城市文明水平、打造高素質公民為目標,積極進行集中市民文化教育。在確定了明確的工作目標以后,積極開展多樣化的社區活動。充分認識到文化活動聯盟伙伴的工作優勢,在基層居委會的牽頭帶隊下,積極以促進文化活動進社區為重點,積極開展“文明社區”建設活動、群體性文化娛樂活動、單位幫扶活動、科教文衛宣傳推廣活動,讓群眾在積極參與過程中,不斷豐富業余文化活動,并不斷提升本社區居民的綜合素質。
(三)多途徑宣傳推廣,加強基層文化工作的廣泛性
積極發揮互聯網在基層黨組織建設的積極推動作用,并積極開拓創新,利用微信公眾號、抖音等途徑對社區活動進行宣傳和推廣,讓基層群眾文化工作在互聯網的借力下煥發出全新的活力。積極開展“百姓大舞臺”系列群眾文化活動,針對目前基層群眾對“抖音”“快手”等視頻平臺的關注程度很高,可以開展線上文化活動工作,如“家鄉好”小視頻大賽,在微信公眾號開展“家鄉古今巨變”系列攝影活動,真正讓每一個老百姓都參與到群眾文化活動中來,讓群眾在群眾文化活動中收獲愉悅和激發對生活的熱愛。
四、結語
總而言之,群眾文化工作的開展應當以服務人民、聯系群眾,想群眾之所想,幫群眾做實事做好事,真正把群眾文化工作做到群眾的心坎里,堅持以正確的輿論導向為工作中心,保證群眾文化工作的有效開展和順利開展。利用互聯網能提升群眾文化工作的實效性,在新形勢下,我們要以將群眾文化工作打造成優良中華民族傳統的利器,同時規避互聯網發展帶來的各種不良影響。在設計群眾文化活動的時候,一定要以群眾為中心,想群眾之所,想念群眾之所念,不斷聯系群眾。切實讓群眾在文化活動中,體會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帶來的美好,切實把群眾的文化活動做到心坎里。加強對群眾文化活動的宣傳和推廣,積極開展線上群眾文化活動,并提升群眾文化活動的廣泛性。
參考文獻:
[1]張體洋.加強群眾文化工作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繼承
探討[J].現代營銷(信息版),2020(02):217.
[2]史維濤.新形勢下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與文化服務供給
研究[J].大眾文藝,2019(24):9-10.
[3]邢健,王習梅,馬杰,馮艷紅.自媒體環境下,群藝(文化)館全民
藝術普及的創新方式研究[J].大眾文藝,2019(23):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