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瑞香 林永榮
福州市連江縣是閩東土地革命的發源地,是閩東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塊紅土地上,曾留下老革命家陶鑄、鄧子恢、葉飛等人的足跡。從土地革命、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中共黨組織和武裝始終堅守在這里,開展各種斗爭,涌現出了許多英烈,陳可珠就是其中一員。
1948 年到1949 年,在解放戰爭取得節節勝利的大好形勢下,中共閩(清)古(田)林(森)羅(源)連(江)五縣中心縣委所屬的各游擊隊積極開展工作,創建了多個游擊根據地。其中,由凌尚武任支隊長、陳添源任政委(后由陳可珠繼任)的林連羅沿海工委游擊支隊(俗稱定安游擊隊),是五縣中心縣委領導下的一支能征善戰的隊伍。他們依托以連江定安村為中心的游擊根據地,展開了可歌可泣的革命斗爭。
陳可珠是福州馬尾快安村人,1925 年出生,6 歲上私塾,小學畢業后,曾在梅亭、君竹小學任教。在時任中共閩浙贛省委城工部副部長林白的指引下參加了革命,于1947年6月由林白和凌尚武介紹入黨,并派到定安、曉澳沿海一帶開展工作。她先在定安宣傳發動群眾,建立聯絡站,打開局面后,又化裝成農婦,與母親林春妹秘密去曉澳,以走親戚的名義住在貧苦農民邱金俤(陳可珠稱“娘舅”)家。陳可珠將娘舅家作為革命活動的落腳點和聯絡點,廣泛聯系貧苦農漁民,同時還聯系各階層同情革命的人士,做好宣傳,喚起廣大群眾對革命的支持,在此期間發展了一批貧苦農民入黨。在定安、曉澳地區先后成立了30多個黨支部。1949 年5 月,工委改稱中共連江縣委,凌尚武任縣委書記,陳可珠為副書記兼游擊隊政委。在各黨支部的努力下,有力地推動了連江沿海地區革命的發展。
1949年初,五縣中心縣委書記林白從閩北回來,先后在連江湖里和曉澳山門后召開了沿海地區工委干部會議和中心縣委所屬各工委主干會議,要求進一步發動群眾,堅持武裝斗爭,發展壯大游擊隊,配合解放軍南下,解放福州和連江沿海地區。陳可珠全力以赴投入到這一革命斗爭中去。
1949年初,連江沿海地區在凌尚武、陳可珠領導下,積極發展貧農團,各鄉鎮都成立了貧農團。陳可珠在曉澳的道澳上店召開了林連羅沿海地區貧農團團員代表會議,宣布成立林連羅沿海地區貧農團聯防委員會。貧農團作為中共外圍組織以及游擊隊的后備軍,積極行使政權職能,組織貧農漁民開展減租抗捐,反抓壯丁活動,打擊土豪、惡霸勢力,不斷輸送人才到游擊隊,為壯大沿海地區工委游擊隊、建立鞏固的沿海地區游擊根據地創造了有利條件。
1948 年8 月,根據五縣中心縣委的工作部署,凌尚武、陳添源、陳可珠領導的游擊隊從魁岐向定安、曉澳沿海一帶發展。游擊隊剛成立時才60多人,陳可珠以定安為落腳點,向沿海的曉澳、赤灣、百勝、東岱、湖里、琯頭、瑯岐等地展開工作。她緊緊依靠地下黨員和貧農團員積極分子,通過宣傳教育和實際斗爭考察,吸收了堅決革命的積極分子,擴充了隊伍。比如,曉澳籍地下黨員、定安武工隊隊長邱和明,作為陳可珠的好幫手,在曉澳蛤場工人反剝削罷工斗爭勝利后,從貧苦漁工中發展游擊隊新隊員,協助建立了沿海工委游擊支隊曉澳中隊。至1949年2月,林連羅沿海工委游擊支隊發展到了300 多人,下轄定安、曉澳、東岱、瑯岐等幾支游擊隊。
隨著林連羅沿海工委及游擊支隊不斷發展壯大,對經費、糧食、槍支彈藥的需求也增大。工委決定在經濟條件相對較好的曉澳開展打土豪、籌糧款、收繳私人槍支,同時還支援五縣中心縣委下屬新建的游擊隊需要。凌尚武決定,先向曉澳蛤場老板籌措,由陳可珠負責。陳可珠通過細致的工作,第一次就籌得銀元500 塊、長槍5 支、子彈200 發。1948 年2月,邱和明協助凌尚武、陳添源、陳可珠和其他隊員一起到曉澳蛤場,計劃從運輸蛤的“海安”輪上收繳槍支彈藥。剛開始溫和地動員,蛤場老板不同意,無奈之下,陳可珠說,如果不答應,游擊隊將封鎖東岸的閩江口。蛤場老板害怕“海安”輪無法運輸,只好答應。于是,順利地從蛤場“海安”輪上收繳機槍一挺、步槍4支、手榴彈若干箱等。
當年,沿海地區除了“海安”輪擁有槍支彈藥外,不少漁船也擁有槍支,同年3 月,邱和明帶領貧農團到道澳、曉澳等地做漁船主工作,每只漁船有兩支以上槍支的必須收繳一支,動員了30 多個船主,共收繳步槍30 余支。他們還動員開明鄉紳也獻出槍支彈藥和物資。邱金俤則重點幫陳可珠做曉澳鄉鄉紳的工作,共籌集銀元1000多塊、糧食300多擔、游擊隊服裝400 多件,還有黃金幾兩、手表十幾塊等。籌到錢款后,陳可珠指派邱和明的大弟邱和芬前往連江官嶺區的白鶴、紅下和馬鼻及長樂石井港等地籌糧購糧,有力支援了游擊隊的武裝斗爭,使游擊隊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壯大。
當時,閩江口下嶼島駐扎著潰退下來的國民黨軍及其指揮部,陳可珠安排邱和芬、陳友斌、林寶玉一起前往下嶼島搜集駐軍人數、槍支彈藥數量等軍事情報,傳遞給游擊隊,使游擊隊耳聰目明。在艱苦卓絕的地下斗爭中,邱和芬也經受了組織的考驗,光榮地加入了中共地下黨。
1949年,解放軍大軍南下,國民黨反動派在福建的統治岌岌可危,蔣介石急奔福州,下令死守。福建守軍加上潰退入閩的蔣軍殘部十幾萬,有八萬多人集中在福州地區。其中,有3 個軍駐守羅源至連江、福州西北及古田一線。敵人時常調兵遣將,對游擊隊及根據地進行“圍剿”,給林連羅沿海游擊隊和根據地造成極大的威脅。面對敵軍氣勢洶洶的“圍剿”,陳可珠毫不畏懼,堅決率領游擊隊投入反“圍剿”的戰斗。
1949 年1 月,敵連江保安隊和駐守在長門要塞的國民黨海軍陸戰隊200 多人于夜間偷襲定安游擊根據地,凌尚武、陳可珠率領游擊隊及貧農團堅決抵抗,利用夜幕掩護造成敵人自相射擊,游擊隊趁機反攻,以少勝多,粉碎了敵人的偷襲,聲威初振。
1949 年2 月,特務頭子魏耿帶水上保安團100 多人分乘兩艘機帆船從海上包抄曉澳,意圖“剿滅”曉澳游擊隊和貧農團,破壞反霸分糧。陳可珠得知消息,提前布置,率游擊隊埋伏在礁石后,集中火力打得機帆船無法靠岸,敵人只好退兵。
6 月下旬,敵海上保安總隊伙同七十四軍一部及陳為慶匪部分五路向定安游擊區發動大規模“圍剿”,凌尚武、陳可珠率領游擊隊集中兵力,聯合我三十一軍偵察部隊,打垮了侵入湖里村和進犯浦口的保安隊及土匪,進而鎮壓了這些地區的反革命分子,開展除霸分糧,鞏固和擴大了游擊根據地。
在林白的領導下,凌尚武、陳可珠的沿海工委(連江縣委)游擊支隊到1949年6月已擁有了以定安為中心,以曉澳的赤灣、山門后及湖里、洋西為基點,向東經曉澳、官嶺發展至羅源的里尾村,與北茭郭婆連接,向西接原魁岐工委地區,向南到七澳島、南北竿塘(馬祖列島)一帶方圓160 多里游擊根據地,是五縣中心縣委機關和游擊總隊撤離大小北嶺根據地后新的可靠落腳點,游擊支隊也成為一支能打硬戰的隊伍。
隨著林連羅沿海工委黨組織和游擊支隊的進一步發展壯大,加強對黨員干部的素質教育提上了工作日程,凌尚武決定成立黨員骨干訓練班。由陳可珠任黨訓班黨總支書記,主持培訓班工作。陳可珠請林白擬定了黨訓班訓練大綱,確定了學員的必讀教材,并親自授課;陳可珠還經常請林白、凌尚武、鄭蔭敏等人上輔導課,講授黨的知識和游擊戰略戰術等。
黨訓班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在學習過程中經常組織學員參加反霸、開倉分糧斗爭,還參與反“圍剿”的斗爭。在陳可珠的主持下,工委先后在定安、曉澳、赤灣、洋西、湖里等地舉辦了十幾期黨訓班,受訓的黨員骨干達幾百人,為工委和游擊支隊培養了不少干部和人才。邱金俤和邱和明都曾在黨員培訓班學習過,他們在二抗(抗丁、抗糧)、反三征(征兵、征糧、征稅),打土豪分糧,摧毀保甲政權,建立貧農團等方面都發揮了帶頭作用。
連江縣解放前夕,面對游擊隊星火燎原之勢,國民黨福建省主席兼福建“綏靖”主任朱紹良將連江沿海劃為省直屬“清剿”地區,統一部署“軍事清剿、政治清鄉”任務。1949年7 月,國民黨保密局毛森也到福州,下令大肆屠殺地下黨和游擊隊。他們派出七十四軍、連江縣保安團等對地下黨和游擊隊進行瘋狂的“清剿”,七十四軍匪兵經常便衣偽裝到處跟蹤偵察。作為中共連江縣委與游擊隊聯絡點的邱金俤家被盯上。7月20日,在反“圍剿”斗爭中,邱金俤和邱和明不幸被捕,同東岱黨支部書記謝枝亨等多位游擊隊員一起于21 日壯烈犧牲。
斗爭的殘酷絲毫沒有動搖陳可珠的革命意志,她以百倍的努力繼續率領游擊隊積極配合解放軍進行福州戰役,做了大量支前工作。8月12日,凌尚武與陳可珠帶領游擊隊與解放軍會師,準備配合解放連江全境。當隊伍行進到敖江才溪村時,與國民黨七十四軍的一個團遭遇。陳可珠沖鋒在前,手持雙槍,只身掩護大隊伍安全突圍,自己負責斷后,直至子彈打光不幸被捕。敵人采用各種手段想從她嘴里獲知游擊隊去向,但高官厚祿和嚴刑拷打都沒有讓這位優秀的女共產黨員動搖與屈服。8 月15日,解放軍逼近連江縣城,敵人撤退前決定將陳可珠處死。在赴刑場的路上,陳可珠昂首挺胸,沿街高呼口號。在連江縣城關江南橋頭的沙灘上,敵人嚎叫著:“女共黨,給你最后一分鐘考慮!”陳可珠輕蔑地回答:“劊子手,開槍吧,解放軍會為我報仇的!”槍聲響了,陳可珠犧牲了,年僅24歲。陳可珠用她年輕的生命實踐了入黨的誓言,跟著共產黨,為人民的解放事業奮斗不息,直至獻出生命。這一天,距離人民解放軍第三十一軍九十三師二七八團攻入連江縣城,只差一天。雖然陳可珠再也不能和戰友們同聲歡呼勝利,但人民永遠不會忘記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