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萌萌 吳燕 鄔真力 何雪梅

【摘要】 目的 探討雙心診療模式對老年冠心病伴焦慮情緒患者生活質量及心功能的影響。
方法 80例老年冠心病伴焦慮情緒患者, 用單盲法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4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藥物治療加常規護理干預,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結合心理治療干預。觀察并對比兩組患者干預2個月后生活質量情況及干預前后心功能指標[N-末端B型鈉尿肽前體水平(NT-proBNP)、左室射血分數(LVEF)]水平。結果 干預2個月后, 觀察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評分為(85.09±4.62)分, 高于對照組患者的(71.47±4.58)分,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前, 觀察組患者的NT-proBNP、LVEF分別為(2789±432)ng/L、(39.3±3.5)%, 對照組患者的NT-proBNP、LVEF分別為(2774±451)ng/L、(39.6±3.7)%, 兩組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2個月后, 觀察組的NT-proBNP水平(349±94)ng/L低于對照組的(574±114)ng/L, LVEF(52.8±2.5)%高于對照組的(48.5±2.1)%,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老年冠心病伴焦慮情緒患者采用雙心診療模式干預能夠改善其生活質量和心功能。
【關鍵詞】 冠心病;焦慮情緒;雙心診療模式;生活質量;心功能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20.076
目前, 臨床上不僅注重給予冠心病患者藥物治療方案, 更強調給予患者提供科學合理的心理治療, 保證患者的病情得到更好的治療與改善。本次研究旨在對老年冠心病伴焦慮情緒患者采用雙心診療模式干預, 對其生活質量和心功能的影響進行探討,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伴焦慮情緒患者80例, 納入患者病情均符合《內科學》[1]中的診斷標準, 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價患者的焦慮癥狀, 評分均≥50分;排除合并腫瘤和皮質醇增多癥、重度腦血管疾病及入組前3個月使用過嗎啡類藥物治療的患者。采用單盲法隨機將80例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40例。對照組中男26例, 女14例;年齡62~80歲, 平均年齡(72.53±5.47)歲。觀察組中男24例, 女16例;年齡60~78歲, 平均年齡(72.67±5.30)歲。兩組患者年齡、病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研究內容均征得患者的同意, 簽署知情同意書。
1. 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藥物治療加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結合心理治療干預, 具體干預內容如下。
1. 2. 1 常規藥物治療? 納入患者均接受常規治療, 包括給藥抗凝、抗血小板聚集以及他汀類和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等。
1. 2. 2 心理治療干預 ①建立雙心診療小組:成立由心內科專家、心理科醫生、管床醫生、護士長組成的雙心診療小組。②建立正確的認知:由雙心診療小組中的心內科醫師為患者講解冠心病的病因、發病機制、診療方法、常見并發癥、日常生活注意事項。③個性化的生活指導:根據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生活方式、心理狀態等給予專業的指導。④情緒引導治療:指導患者通過多種放松療法緩解緊張焦慮的情緒。⑤家屬支持:加強與家屬的交流溝通, 為患者建立家庭支持體系, 給家屬開展針對性的健康宣教, 引導家屬配合治療, 給予溫馨的家庭氛圍, 監督患者的服藥、飲食、鍛煉等, 以良好的家庭氛圍緩解患者的負面情緒。⑥藥物治療:若患者的焦慮嚴重, 可在咨詢精神科醫師后給患者服用合適的抗焦慮藥物, 如西酞普蘭、帕羅西汀等。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觀察并對比兩組患者干預
2個月后生活質量情況及干預前后心功能指標(NT-proBNP、LVEF)水平。患者的生活質量根據《常用心理評估量表手冊(修訂版)》[2]中的ADL進行評估, 得分越高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好。NT-proBNP采用固相免疫層分析法檢測, LVEF應用超聲心動圖檢查計算。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干預2個月后, 觀察組患者的ADL評分為(85.09±4.62)分, 高于對照組患者的(71.47±4.58)分,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前, 觀察組患者的NT-proBNP、LVEF分別為(2789±432)ng/L、(39.3±3.5)%, 對照組患者的NT-proBNP、LVEF分別為(2774±451)ng/L、(39.6±3.7)%, 兩組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2個月后, 觀察組的NT-proBNP水平(349±94)ng/L低于對照組的(574±114)ng/L, LVEF(52.8±2.5)%高于對照組的(48.5±2.1)%,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冠心病是一種臨床常見慢性疾病, 病程長、病情容易反復, 且患者需要較長時間用藥維持, 久之便會導致患者產生不同程度的負性情緒[3], 比如焦慮情緒。而冠心病合并焦慮情緒患者的心率變異發生風險大, 且會嚴重影響患者的心臟功能。焦慮情緒會導致交感神經異常興奮, 導致大量兒茶酚胺釋放, 增加外周血管的阻力, 出現水鈉潴留現象, 加重心臟負荷, 影響心功能恢復;而且大量兒茶酚胺釋放也會影響冠狀動脈, 可能導致部分冠狀動脈分支的痙攣, 出現心肌缺血缺氧現象, 導致心功能惡化[4-6]。
雙心診療模式主要是將雙心醫學模式作為基礎內容, 強調為患者提供疾病生物性治療, 且強化心理治療, 采用多種心理治療措施緩解患者的負面情緒, 避免心理應激反應發生, 幫助患者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預防病情的反復發作[7]。本次研究中雙心診療注重對患者的心理治療。加強對患者的認知干預, 組織患者參加以冠心病為主題的知識講座, 科室要每周組織1次冠心病專科知識講座, 將冠心病各方面防治知識制作成手冊發給患者, 不斷加深患者對冠心病的認識, 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 促使其能夠積極配合各項治療和康復工作;教會患者冠心病各方面不良事件急救措施, 確保患者在緊急情況下能夠自救, 使患者對冠心病的認知偏差得到糾正。同時從生活角度叮囑患者要做適當的運動, 注意自身情操的培養與陶冶, 可以讓患者通過步行、液體阻力搖臂等方式加強心臟耐受力, 保證其心理狀態穩定。叮囑家屬要營造舒適的家庭環境, 給患者更多的關心與愛護, 及時糾正患者的不良習慣, 持續加強其生活能力;可以在家中播放優美的輕音樂, 與患者聊其感興趣的話題, 盡量分散患者的注意力, 及時消除其負性情緒。同時本院的雙心診療模式還適當給予患者抗焦慮藥物治療, 輔助提高抗焦慮效果, 幫助患者保持平和的心態接受治療。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干預
2個月后, 觀察組患者的ADL評分高于對照組, NT-proBNP水平低于對照組, LVEF高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證明雙心診療模式的應用能夠促進患者心功能改善和生活質量提高。
綜上所述, 雙心診療模式對老年冠心病伴焦慮情緒患者生活質量及心功能改善具有積極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葛均波, 徐永健, 王辰. 內科學. 第9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8:218.
[2] 戴曉陽. 常用心理評估量表手冊(修訂版). 北京: 人民軍醫出版社, 2015:1-6.
[3] 張晉. 試析冠心病患者焦慮和抑郁狀況調查及心理護理. 中國實用醫藥, 2014, 9(23):234.
[4] 張學強, 鄢利, 艾瑛, 等. 心理干預對冠心病介入治療后焦慮抑郁情緒障礙的影響. 中國實用醫藥, 2016, 11(4):274-276.
[5] 侯學清. 冠心病患者焦慮和抑郁狀況調查及心理護理. 養生保健指南, 2016(50):94.
[6] 汶阿妮. 個體化心理護理對緩解冠心病患者焦慮和抑郁情緒的效果分析. 山西醫藥雜志, 2017, 46(9):1113-1114.
[7] 牛素貞, 秦連菊, 段和春, 等. “雙心醫學”對冠心病伴抑郁和焦慮患者心率變異性與心功能的影響. 臨床薈萃, 2014, 29(8):
910-911.
[收稿日期:2019-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