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習
摘 要:海上絲綢之路自古以來就是我國重要的交通要道。據最新的考證,媽祖文化是海上絲綢之路繁榮發展的文化基礎之一,這對于21世紀的“一帶一路”建設無異于是一個具有極大文化價值的結論。因此,打造媽祖文化品牌,建立媽祖文化產業,發揮媽祖文化紐帶作用,是歷史和現實的最好交互。
關鍵詞:海上絲綢之路;媽祖文化;歷史作用;現實作用
海上絲綢之路是中國古代海上重要的通道,主要是指海上的三條商品運輸通道,包括“北線沿著遼東半島和朝鮮半島的海岸線南下,然后經過對馬海峽到達日本列島的北部,或者橫渡黃海、東海到達朝鮮和日本;中線是從中國的東部和南部海港經海路到達東南亞諸國;西線是從中國的沿海港口至南亞、阿拉伯和東非沿海諸國”。
1 海上絲綢之路視野下媽祖文化的歷史作用
1.1 世所公認的海上守護神
宋元之后,中國的經濟重心向南方轉移,再加上海上相對于陸地的局勢更為穩定,海上絲綢之路因此得到了較大的發展。政治交往、外貿交流、文化交流都在海上絲綢之路上得到了實踐,這也使得海上絲綢之路成為中國與世界連接的主要通道。但是古代的航海技術和航海設備都非常落后,稍有不測就會“雜遝東入海,歸來幾人在……”人們對于自然的束手無策和恐懼驚慌變成了對自然的順從與祈求,媽祖成為人們心中的神靈。“以海之險,貢艘商舶之所通而無颶風蛟浪之恐者,惟神是憑,而其最靈曰天妃”。航行者們都會在出海之前來到廟宇祭拜媽祖,祈求保佑,平安返回后也要到媽祖廟感謝媽祖的一路庇佑,久而久之,無論海上往來的商貿人士,還是水手船工都認可了媽祖,媽祖成為各個港口城市的重要信仰。
在古代航運最為發達的幾個重要時期,中國都是世界文化的中心,尤其是明代的鄭和七下西洋,不僅是中國古代航運事業的巔峰,更是對世界宣揚了中國的國威。鄭和本人把七次順利歸航的功勞也都歸功于媽祖,“而我之云帆高張,晝夜星馳,涉彼狂瀾,若履通衢者,誠荷朝廷威福之致,尤賴天妃之神保佑之德也”,更是將媽祖的地位在中國乃至所到之處進行了確立和彰顯。
1.2 文化繁榮的精神支柱
古往今來的海上生活都是以商貿為基礎,有了媽祖的庇佑,海上的往來更加頻繁,很多沿海的集散地后來發展成為重要的港口城市。例如青島,“竊聞青島開創以來,百有余年矣,迄今旅客商人,云集而至于湖下者,實難枚舉。曰人力全賴神明之默祐,爰有天后圣母”。媽祖的誕辰是在每年農歷的三月二十三日,農歷九月初九是媽祖升天之日,各地的媽祖廟都會舉行隆重的祭祀大典。期間舉行的民間文藝表演又豐富了當地居民的文化生活,為更多的貿易交往提供了機會,促進了各個地域的經濟發展和文化繁榮。
媽祖以大愛奉獻、德高行善、扶危濟困、渡劫救難的形象存活在人們的心中,是和古代兇險的海上交通相匹配的表現,雖然媽祖文化最早起源于人們的封建思想,但是在發展的過程中卻成為一種積極的精神力量,暗示并鼓舞著人們奮發圖強,也在關鍵的時刻給人戰勝苦難的勇氣和信心,“船搖蕩于暴風雨中,篷破、桿折、舵葉失,舟人號哭,祈于天妃,妃云立即換舵可保平安”。這些經過流傳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精髓部分的表現,也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發展的重要文化基礎,人們在媽祖信念的引領下,開啟了航運貿易在歷史上輝煌的篇章。
2 媽祖文化在新的海上絲綢之路中的現實作用
在當前我國倡導“一帶一路”的新時期,由于媽祖文化的特殊性,形成幾乎有海水的地方都有媽祖信仰現象,并且成為海事活動、經濟貿易、人文互動、文化交流等方面都能體現的特殊歷史文化。我們應以戰略的眼光重視媽祖在新的海上絲綢之路中可能產生的重要作用。
2.1 促進媽祖文化品牌的形成
進入到21世紀,國家與國家之間的交流更加頻繁也更加多元,媽祖也有了更廣泛的傳播渠道,因此其影響力不減反升。回望媽祖的歷史已經有上千年,在這一千余年中,積累和流傳下來大量的媽祖廟、媽祖民俗、媽祖雕刻、媽祖繪畫以及史料中關于媽祖的記載,它們上及天文,下至地理,連通海運,凝聚人事,經、社、文、醫無所不包,為今人研究歷史累積了豐富的史料。
福建莆田湄洲本就是媽祖文化的發祥地,素有“天下媽祖,祖在湄洲”的說法。這種地緣和文化結合的優勢,讓湄洲乃至莆田獲得了新的發展機遇,其建設的世界媽祖文化中心在國內外有極大的影響力。尤其是進入到互聯網時代后,全世界媽祖的信眾都可以突破空間的阻隔,隨時分享、獲取媽祖文化的動態,圍繞著媽祖文化開展的各種形式的學術研討會和論壇也促進了莆田和世界各地的交流與交往。當然,這種交流和交往是相互的,我國綿延數千公里的海岸線,有許多像莆田一樣的發展中城市,媽祖作為一個具有深刻意義的文化標簽,可以成為他們走向世界的一個途徑,可以縮短交往的距離,找到更快交流的方式,促進其他領域的合作。目前,在世界各地有上萬座媽祖廟,遍布45個國家和地區,信眾超過三億人。如此看來,媽祖文化儼然已經成為一個具有龐大消費群體的文化品牌。
2.2 豐富的資源促進媽祖文化產業的形成
文化看似是無形的,但在經過較長時間的發展之后,會以各種載體展現出來,而成為有形的文化資產。文化一旦有形所發揮出的潛力是任何具象的物質不能比擬的。目前媽祖文化還沒有形成產業鏈,但是隨著我們對媽祖文化深度和廣度的不斷挖掘,其轉化為社會財富的能力也會逐漸增強。仍以福建莆田為例,當地有著豐富的媽祖文化旅游資源,這里的湄洲祖廟素有“東方麥加”之稱,每年都會吸引上億的媽祖民眾前來瞻拜,背后龐大的消費力量不容小覷。而宏偉龐大的祖廟建筑、廟內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又是文化考察和學習進修的圣地,由此也帶動了湄洲其他旅游地的發展,促進了國內外旅游企業的深度合作。除了旅游,由媽祖衍生的舞蹈、音樂、戲劇、電影、競賽又促進了休閑文化、創意文化的發展,很多文化合作基地就是在這種背景下誕生的。當文化的產業鏈真正形成之后,海上航運事業的發展目標也會有的放矢地達成。對于我國數千公里連接的海岸城市來說,媽祖文化的騰飛是國內新的文化產業鏈形成的重要依托,即使是那些小小的漁村,也可以通過文化創業實現經濟的跨越式發展,為政府的扶貧扶持減負減重,走上一條文教興業的綠色道路。
2.3 經貿合作得益于媽祖文化的紐帶作用
媽祖文化是一條無形紐帶,它維系著海內外華僑華人的情感和意識。當地域的阻隔讓人們在衣食住行上有所不同時,文化作為一個共同的歸宿,可以讓人們產生向心力和凝聚力。港澳臺同胞、海外華僑華人聯系鄉誼、敦睦親情、尋根謁祖都是以文化為根基的。縱覽媽祖文化遍及之處,印度尼西亞、韓國、印度等都是新海上絲綢之路沿線的國家和地區,這里聚集了大批華人華僑,他們對媽祖的虔誠、對家鄉深厚而特殊的情誼使他們對祖國有深厚的回報之誼,這種回報大多是以經濟的形式反映出來的。2016年世界華商報告統計顯示,以媽祖文化為核心的華商總資產已經超過4萬億美元,他們通過交易會、經貿洽談會等各種途徑回報國家、回報家鄉,是一股不容小覷的經貿力量。而相對那些以共同利益為出發點的經貿合作伙伴,華商們的投資基礎顯然更加穩固、更加堅定、更加包容。因他們和自己國家之間深厚的情誼,更能深刻地踐行合作共贏的理念,從而實現國家、地區和個人的經濟騰飛。
3 結語
綜上所述,海上活動與媽祖文化深深相依,兩者對彼此發揮著積極的作用,歷經千年媽祖文化仍然顯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在21世紀的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過程中,我們要大力弘揚媽祖文化中開拓進取、拼搏無為、大愛包容的精神內涵,用媽祖文化的紐帶連接世界的四面八方,實現文化與經貿的共贏。
參考文獻
[1]于光勝.打造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障礙與路徑[J].理論月刊,2017(5):155.
[2]蔣維錟,劉福鑄.媽祖文獻史料匯編(第一輯·詩詞卷)[M].北京:中國檔案出版社,2007.
[3]蔣維錟,鄭麗航.媽祖文獻史料匯編(第一輯·碑記卷)[M].北京:中國檔案出版社,2007.
[4]蔣維錟.媽祖文獻資料[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65.
[5]周金琰.媽祖文化:在新的海上絲綢之路中傳承[N].中國海洋報,2017-02-15(02).
[6]吉峰.回溯、演進與展望——海絲之路之上的媽祖文化傳播考察[J].媽祖文化研究,2019.
[7]吳培植.泉州海上絲綢之路與中外文化交流[J].絲綢之路,2014(10).
[8]洪三泰.海上絲綢之路的靈魂[J].人民之聲,2004(2).
[9]謝重光.媽祖文化:建構東亞共同體的重要精神資源[J].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04(2).
[10]陳宜安.試論媽祖信仰的文化紐帶作用[J].世界宗教研究,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