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銳 李珊英 盛方清
摘 要:郵輪母港是郵輪產業得以運營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我國的郵輪產業方興未艾,郵輪旅游市場繼續擴張,郵輪港口建設速度不算加快,本土郵輪發展不斷提速,有關的政策法規不斷完善。目前,中國郵輪市場步入調整優化期,也是轉型升級期和政策紅利釋放期。借鑒國際郵輪母港的先進經驗,通過分析我國郵輪母港的現狀,進而提出發展的對策,包括對郵輪港口進行合理定位和布局,促進各港口的聯動發展;抓好硬件設施和軟件系統的配套建設,提升郵輪港口的服務質量和經營效率;優化郵輪港口的配套服務,注重郵輪產業鏈的集群發展等。
關鍵詞:郵輪母港;郵輪產業;發展對策
中圖分類號:F25 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28.014
郵輪母港是郵輪產業得以運營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其基本功能是為郵輪船舶的停靠,旅客的候船和上下,郵輪物資供應及其他運輸貨物的裝卸、集散,以及郵輪所需燃料、物料的補給等提供有關作業服務。
1 我國郵輪產業的發展
1.1 我國郵輪產業的發展環境
1.1.1 宏觀經濟步入高質量發展
當前,中國經濟發展處于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總體來看處于穩中趨好的增長態勢,改革開放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深化,經濟結構不斷得到優化,主要經濟指標保持良好發展趨勢,經濟實力顯著增強,經濟發展更加充滿活力。2017年我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是82.71 萬億元,全年人均GDP達到5966萬元。其中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全國GDP總量比重有所提升,達51.6%,超過半數。全年最終消費額對全國GDP總量增長的貢獻率處于較高的水平,接近60%。國內貿易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對外經濟也保持著良好的增長。
1.1.2 居民消費能力推動郵輪市場增長
郵輪旅游市場發展與居民的購買力提升有著直接的關系,消費能力的提升將有效促進市場規模的擴大。2017年我國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59萬元,增長幅度較為明顯,其中位數達到2.24萬元,同比增長7.3%,農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34萬元,同比增長86%。根據全國居民五等分收入分組的劃分,在人均可支配收入方面,中等收入組人群和高收入組人群分別為2.24萬元和6.49萬元。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我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有較大幅度提升,居民購買力的提升將有利于現有旅游市場的發展和郵輪潛在市場的開發。
1.1.3 旅游業發展為郵輪旅游奠定基礎
旅游已經成為人們重要的生活方式和休閑渠道,2017年,我國國內游客規模達到了50億人次,同比增長12.8%,人均出游已達3.7次。出境旅游的市場規模更是達到1.31億人次,處于世界第一,消費額度達到1152.9億元。從目前態勢來看,我國旅游市場規模持續擴大,為郵輪產業發展創造了優質條件。
1.2 中國未來郵輪產業發展的預測
1.2.1 郵輪旅游消費市場繼續擴張,需求多樣化趨勢明顯
近年來,我國的出境旅游需求十分強勁,從2012年起我國就一直保持世界最大出境旅游市場的地位,境外人均消費水平排名也全球第一,是世界最有消費能力的重要客源市場,未來30年依舊是中國旅游業快速發展的“黃金期”。
隨著大眾旅游時代的到來,越來越多的我國游客參與到郵輪旅游的體驗中,切身感受郵輪的魅力所在。越來越多的郵輪服務商在積極推動郵輪母港的發展,我國游客的郵輪旅游認知度在逐漸提升,以郵輪為核心形成的郵輪文化在中國也將不斷地成長起來,郵輪旅游產品也隨著創新發展不斷豐富起來。
1.2.2 郵輪港口規模建設速度加快,逐漸形成規模競爭態勢
我國的郵輪港口布局日趨完善,數量日益增多,沿海各地在郵輪港口建設上投入了大量資本,但在郵輪港口經營管理方面讓然處于探索階段,郵輪港口的盈利主要依賴靠泊費,盈利能力較差,港口巨額投資的回收期較長。
目前,招商局集團在深圳、上海、廈門、青島和天津均有郵輪港項目;中交建設集團擁有三亞鳳凰島國際郵輪港;大型央企憑借其雄厚的資金實力不斷加深對郵輪港口的項目介入,未來郵輪港正在逐漸出現寡頭競爭的局面。
1.2.3 本土郵輪發展不斷提速,市場影響力逐漸增強
各方對于我國郵輪產業的前景看好,都在積極探索本土郵輪的發展,目前中資參與的有中華泰山號、鉆石郵輪輝煌號、鼓浪嶼號等郵輪。政府也相繼推出政策,大力推動在郵輪設計、制造、經營管理等方面的創新發展。我國具有豐富的郵輪港口資源,東海、環渤海、黃海、南海的海域條件良好,沿海各地的旅游資源非常豐富,在船舶設計制造領域具有良好的基礎,加上我國是世界最大的出境和國內客源市場,這就為我國本土郵輪的興起提供了良好條件。未來隨著政府及企業對郵輪產業重視的力度逐漸加大,可打造中國本土特色的中國籍郵輪旅游船隊和相應的岸上旅游目的地,開發本土郵輪旅游航線,吸引國內外游客以郵輪方式開展海岸、海島、海洋旅游,我國郵輪產業的市場影響力也會增強。
1.2.4 有關郵輪產業發展的法律法規標準不斷完善健全
在推動郵輪產業的發展過程中,我國中央及地方政府不斷推出新政策大力支持郵輪產業的發展,其中有一些指導性的宏觀政策,不過想要更好地推動郵輪產業的發展,還必須繼續完善健全更多有力度的政策法規。在未來發展中,在郵輪制造、購置郵輪的稅收政策、游客通關手續、過境免簽政策、郵輪旅游領域的服務標準及規范、外籍郵輪公司設立總部、船供稅費、金融服務、近海郵輪、人才培養等方面的政策都要不斷建立健全,力求突破現有的政策限制,不斷與國際郵輪產業發展模式對接,給郵輪產業發展簡政放權或者注入活水。
2 中國主要郵輪港口發展的現狀分析
2015年以來,我國郵輪產業建設發展的“重頭戲”主要集中在大規模建設專業化的郵輪碼頭、郵輪母港及其相關的配套設施之上,沿海各地紛紛招商引資,擴張迅速。
2.1 中國郵輪港口的布局情況
從目前我國郵輪港口的布局來看,主要母港碼頭沿海成片布局在北、東、南三個方位。經過近幾年快速的建設已形成三大郵輪圈:一是以上海為核心的長三角郵輪圈;二是以天津為核心的渤海灣郵輪圈;三是以香港、廣州、深圳、廈門為核心的南部郵輪圈。各區域都在充分利用自身區位和客源優勢,積極挖掘郵輪旅游市場潛力,深入探索如何通過港口轉型升級等創新手段來促進郵輪旅游及區域城市的經濟發展。
2.2 中國郵輪港口的發展
2.2.1 郵輪港口接待情況
據中國港口協會郵輪游艇碼頭分會、中國交通運輸協會郵輪游艇分會的統計分析,2018年我國13個郵輪港(上海、天津、廈門、廣州、深圳、海口、青島、大連、三亞、連云港、溫州、威海、舟山)共接待郵輪有969艘次,近1000艘次,但是同比下降了17.95%,數據顯示郵輪出入境的旅客總計有4906583人次,近500萬人次,但也同比略微下降0.98%。總體看,進過十年的快速發展期,我國的郵輪市場正在進入一個調整階段。2018年,我國的母港郵輪為889艘次,同比下降了19.03%,母港旅客為4728283人次,同比下降1.10%;訪問港郵輪80艘次,同比下降3.61%,訪問港旅客178300人次,同比增長2.32%。
在各大郵輪港中,上海、天津的接待規模仍分別位列第一、第二。上海的吳淞口和國客兩個郵輪碼頭2018年共接待國際郵輪403艘次,下降幅度較大,同比下降有21.29%,接待郵輪旅客有275.29萬人次,但是由于郵輪大型化的影響,旅客量只同比下降了7.56%;天津國際郵輪港接待郵輪有116艘次,同比下降幅度較大,達到33.71%,接待郵輪旅客為68.39萬人次,同比下降幅度也有27.41%。廣州全年接待郵輪94艘次,同比下降22.95%,但郵輪旅客達到48.12萬人次,同比增長19.26%,旅客人數位居全國第三。值得注意的是在2018年全國郵輪旅游市場普遍呈現下降趨勢的大環境下,廈門全年接待國際郵輪達96艘次,同比增長幅度為24.68%,接待郵輪旅客也有32.48萬人次,同比增長翻了一番,為100.73%,創歷史最好成績。
從以上數據可看出,中國郵輪市場正處于調整優化期,并且還會持續一段時間,也可以看作是轉型升級期和政策紅利釋放期。未來,追求郵輪旅游的品質即高質量發展將成為郵輪港口、郵輪公司、旅行社等共同要面對的局面。
2.2.2 母港郵輪運營情況
盡管市場總量有所下降,但在中國港口靠泊運營的母港郵輪的數量相對穩定,每年雖然都有郵輪公司在進行船隊部署的調整,但是這屬于郵輪公司的市場正常行為。總體上,國際郵輪公司仍然對潛力巨大的中國市場充滿期待,紛紛將最新或者最大的豪華郵輪投放中國市場,甚至開始為中國游客群體量身打造中西結合的國際郵輪,加速培育中國的郵輪文化,想方設法拓展中國的市場規模。
據統計,在中國大陸運營的郵輪公司主要有美國皇家加勒比游輪、歌詩達郵輪、地中海郵輪、公主郵輪、諾唯真游輪、云頂郵輪、銀海郵輪等;本土郵輪公司主要有渤海輪渡、鉆石國際郵輪等企業。海洋量子號于2019年前往新加坡運營;海洋贊禮號于2019年5~9月離開天津,部署到美國西雅圖運營;海洋航行者號于2019-2020年去往澳大利亞運營。
3 國際著名郵輪母港的先進經驗
國際著名郵輪母港如美國邁阿密、美國巴薩羅那、新加坡等,其建設運行的先進經驗體現在:一是發揮樞紐港口優勢,打造航運中轉基地。著名的國際郵輪港均是大型樞紐港,充分發揮其作為海上航運中轉站或主要基地的優勢,發展成為重要航線的必經之地。二是結合腹地城市發展,綜合考慮港口選址。成熟的國際郵輪港十分重視港口選址,通過分析腹地城市的發展情況,充分考慮文化、交通、旅游、商業等方面因素,確定選址。三是優化港口的配套設施,提升旅客的周轉能力。先進的郵輪港口是一個配套設施豐富、功能完善,提供現代化服務的綜合體,依托其強大的立體交通網絡,能夠實現旅客的快速轉運,具有很強的客流集疏能力、旅客通關能力和設施空間需求。四是科學制定港口規劃,融合周圍人文地理。國際知名郵輪港在發展初期,碼頭客運、客滾和郵輪共同發展,后期隨著港口穩定、快速運營逐步擴大規模,形成現有的郵輪母港。五是合理引入社會資本,實現雙方合作共贏。郵輪港的建設和運營需要大量資金管理經驗作為支撐,國際知名郵輪港會積極與公司合作建設,有效提升港口的生命活力。六是加強軟件環境建設,提高港口運營效率。國際著名郵輪港經常同時停靠近十艘,新加坡郵輪中心、巴塞羅那港管理運作效率國際知名,這些郵輪港強大的運營效率表現出了成熟規范服務流程和便捷通關。七是引進先進港口技術,采用成熟運營模式。國際郵輪港口近年來不斷在擴大規模,采用先進、成熟的技術,增加大型郵輪的泊位,新建或者翻新客運大樓,不斷優化港口的運營管理,從而提升港口的運營效率和游客滿意度。許多方面的措施和經驗值得我國郵輪港口加以學習和借鑒。
在我國各沿海郵輪港口的建設運營和快速發展的同時,諸多問題也逐漸凸顯,如郵輪港口大量資金投入與投資回報率較低之間的矛盾,郵輪港口的商業配套需求增加與規劃不夠科學合理之間的矛盾,郵輪旅客的登離船高峰與港口接待服務能力不足的矛盾等。如何理性建設我國郵輪港口,整合沿海郵輪港口資源,如何加大郵輪港口建設的規劃力度,實現更加科學的建設與運營,已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4 我國郵輪母港建設的發展對策
4.1 對郵輪港口進行合理定位和布局,促進各港口的聯動發展
根據如今我國郵輪旅游市場的格局,國家交通部、文旅部等有關部委應盡快修訂適合國情的郵輪產業總體規劃,包括郵輪港口建設規劃,確保在中長期內能夠有效指導和推動我國各郵輪港口的有序建設和協同發展。我國須積極主動的引導各郵輪港口形成核心郵輪母港、一般郵輪母港及訪問港相銜接的定位清晰、功能配套的協同發展格局。各沿海港口之間應加強合作,區分類型和層次,錯位競爭,有序競爭,注重發揮自身比較優勢。國家有關部委和地方政府須不斷完善郵輪港口的管理法規與標準規范,借鑒國際經驗,拿出一套完整合理的郵輪母港管理的“中國方案”,改善目前規制模糊的現狀,并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以規范郵輪港口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