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波
摘 要:東道國制度是對外直接投資的重要影響因素。東道國的制度可以分為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兩類。本文分別就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對對外直接投資的影響進行分析。
關鍵詞:制度;對外直接投資;東道國
中圖分類號:F74 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29.017
與國際證券投資等國際間接投資不同,對外直接投資是一國投資者為取得國外企業經營管理上的有效控制權而輸出資本、設備以及技術和管理技能等無形資產的行為,必須更深入地嵌入到東道國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環境中,受經濟運行、企業運營的支撐因素——制度的影響更明顯。因此,東道國制度已成為對外直接投資的重要影響因素。
1 正式制度與非正式制度
東道國的制度可以分為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兩類。
東道國的正式制度主要包括政治法律制度和經濟市場制度。正式制度具有兩個重要特征:明確性和強制性。明確性是指制度的內容、含義明確清晰,一般不會有模糊地帶。強制性是指正式制度通常和國家機器綁定在一起,其執行不以當事人的意志為轉移。
非正式制度是指人們在交往過程中逐漸形成的約定俗成的行為準則,包括意識形態、語言符號、價值觀念、風俗習慣、文化傳統等。非正式制度具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具有一定的穩定性。雖然非正式制度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發展變化而慢慢改變,但是這種改變的速度是相對較慢的,在一定的時期內,非正式制度通常是比較穩定的,但在發生重大政治社會變革的時候,也可能出現比較快的變化。二是非正式制度是一個統計上的概念,也就是說,某種非正式制度只是對某個時間大多數人行為準則的一種反映,一般不會囊括所有的人,不遵守這些非正式制度的人一般也不會受到正式制度和法律的懲罰,但有可能受到道德和其他人的譴責。三是非正式制度是在社會發展演變過程中逐步形成的,一般不會受到外界強力的控制,而正式制度則是政策制定者有意識地針對某個特定目的制定的。四是非正式制度雖然具有相對獨立性,但是也會受到正式制度以及社會實踐的影響,可以說,非正式制度包含著以前所有正式制度和社會實踐的影子。比如,中國的官本位思想則是受到了2000多年封建集權正式制度的影響。
非正式制度是正式制度的重要補充,但二者是相互滲透的,在某些特定領域,非正式制度和正式制度的界限是模糊的,甚至是可以互相轉化的。與正式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量化,并且可以測量其對經濟發展的作用不同,非正式制度一般沒有優劣之分,都是人類歷史留下來的寶貴財富。在跨國直接投資時,非正式制度影響投資決策和投資效果的主要是東道國非正式制度和母國非正式制度之間的差異。因此,本研究主要從非正式制度的差異來探討非正式制度在國際直接投資中的作用。
2 東道國正式制度的影響
東道國正式制度主要包括政治法律類和經濟市場類兩類制度。
2.1 東道國政治法律類制度對對外直接投資的影響
不同國家的發展狀況千差萬別,政治穩定性、政府治理水平、民主化程度、腐敗程度也是多種多樣。這些都會對企業經營的外部環境產生影響。有些因素甚至會滲透到企業內部,改變企業自身的狀態和效率。
(1)東道國的政治穩定性。不同國家的政治穩定性差別很大。在政治穩定性高的國家投資,一般不會遭遇政權被顛覆、政治環境發生巨大變化的情形,企業遭受巨大損失的情形比較少。而有些國家由于歷史、文化、宗教、政治體制等方面的原因,社會動蕩,政府的穩定性和合法性受到挑戰,政權甚至有被顛覆的危險。一旦新政府上臺,就會對原有的制度和政策作出重大改變,甚至在方向上與原來的相反。在這樣的國家投資,一旦發生政治劇變,企業的損失很有可能是巨大的,甚至是血本無歸。
(2)東道國的政府治理水平。一個國家即使政治上比較穩定,但是如果管理水平不高,不能及時有效地處理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各種問題,長此以往也會影響各市場活動主體的積極性,不利于生產效率的提高。在政府治理水平低的東道國投資,經濟活動主體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從事一些與生產經營相關性不大的活動。同時,政府治理水平低還會導致資源錯配,使資源無法被放置到它能發揮更大作用的地方,降低了整個經濟體的運行效率。腐敗也是政府治理水平低的一個重要方面。如果一個國家的腐敗問題比較嚴重,將會導致經濟活動主體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找關系搞賄賂,使企業的運行成本增加。同時,賄賂也使得資源的配置不合理,造成了資源向有關系、有門路的經濟主體集中,而這些經濟主體中很有可能是技術和管理水平較低的企業。當跨國企業進入一個新的國家時,它所面臨的周圍環境通常是陌生的,在關系和門路上同東道國本地企業相比具有一定的劣勢。如果這個國家的腐敗嚴重,會極大地降低跨國企業在這些國家直接投資的積極性。
(3)東道國政府的政治傾向。不同國家的政府代表的集團利益并不是完全相同的。有的傾向于維護本國資本家的利益;而有的傾向于維護這個國家勞動者的利益。即使都是維護資本家利益的政府,也會有所不同。比如,有的傾向于維護少數大資本家或官僚資本家的利益;而有的傾向于維護包括中小資本家在內的大部分資本家的利益。即使都是維護勞動者利益的政府,不同的國家也會有所不同。有的傾向于維護中產階層,有的傾向于維護工農階層,或者有的二者兼有。這些政治傾向的差異會對外來直接投資進入的規模和進入的產業范圍產生一定的影響。
2.2 東道國經濟市場制度對對外直接投資的影響
東道國的經濟市場制度主要包括經濟的市場化程度、市場的準入狀況、市場競爭制度、金融制度等方面。
(1)經濟的市場化程度。市場化程度是指市場這種資源配置方式在整個社會資源配置中發揮作用的范圍以及影響深度的大小。一個國家的經濟市場化程度越高,這個國家的政府對該國經濟的行政干預就越少,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也就越明顯,外來直接投資者在該國的經營活動就越自由,就越有利于國外直接投資的流入。現實情況下,政府為了自身利益,有時對經濟的管理較多,導致違背價值規律的情況經常出現,扭曲了經濟行為,使資源流向了效率較低的企業特別是本國企業,國外投資者往往不能獲得發展所需要的資源。
(2)市場準入方面的制度。有些國家對一些敏感性和戰略性的部門往往限制外資的進入。當東道國認為外來直接投資對本國的經濟安全或產業安全造成一定威脅的時候,往往會制定各種法律和規定來對外來直接投資進行限制。隨著全球資源環境問題逐步加深,即使那些發展資金緊缺的發展中國家也對自身的安全以及生態環境比較重視,也漸漸通過各種手段對外來直接投資進行審核。當認為外來投資威脅本國安全或對該國的能源資源環境造成威脅的時候會施加各種限制措施。
(3)競爭方面的制度。跨國企業通常都是大型企業,在資金、技術和管理等方面相對東道國本地企業具有一定的優勢。因此,這些跨國企業極容易形成行業壟斷,控制東道國的市場。為了限制壟斷行為、促進市場競爭,很多國家都設立了反壟斷調查機構。這些調查機構不但對國內企業的壟斷行為進行審查,也會對跨國企業在該國的壟斷行為進行審查。因此,反壟斷會限制外國企業大規模進入該國市場,跨國企業在某個國家的投資和市場份額必須控制在一定的“度”以內,否則很有可能遭受懲罰。另外,反壟斷機構作為一個政府部門,在執法過程中有可能存在主觀性或者由于本國投資者對他們做工作,使得該機構濫用權力,給外來直接投資者造成一定的限制。
(4)金融方面的制度。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金融因素在跨國投資中的作用也越來越明顯。金融因素不但影響著國際貿易和國際投資的結算、匯兌,也影響著跨國企業的資金來源。一個良好的金融體系和資本市場,能夠使跨國企業通過使用各種金融工具,比如股票、債券、期權等為自己的經營進行融資,幫助跨國企業發展壯大。一個國家如果擁有完善的金融制度,那么,這個國家就更有可能為跨國企業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務,降低企業的資金使用成本。
(5)其它方面的經濟制度因素。跨國企業的投資行為要受到東道國對投資形式、跨國企業所占資本比例、企業經營管理權、員工雇傭等很多方面具體規定的限制。比如,為了學習跨國企業的先進生產技術和管理經驗,東道國可能需要跨國企業必須與本國企業采取合資或者聯合經營的方式才準許該跨國企業的投資。有的國家從對經濟控制的角度出發,會對一些敏感部門或重要部門外來投資資本的比例作出一定的限制,即外來直接投資者所持有的資本比例不能高過一定的標準。不同國家對勞動者的保護程度也存在一定的差別,有的國家在勞動者雇傭方面的法律法規不是很健全,而有的國家有著完善的勞動者保護機制,對企業發給工人的最低工資、加班的補償、員工的辭退、工會的作用進行了詳細的規定并嚴格實施,這使得跨國企業在這些國家的用工成本提高,影響了跨國企業在該東道國的直接投資。
3 非正式制度差異對國際直接投資的影響
與正式制度不同,非正式制度對對外直接投資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東道國非正式制度和母國非正式制度差異的影響。非正式制度的差異導致了不同國家的人們對于同一事物、同一問題的理解和解釋不同,從而導致了觀點和態度不同。非正式制度的差異從不同的方面以不同的方式影響著國際直接投資。非正式制度決定了國際直接投資企業在東道國經營的適應性。非正式制度影響著跨國企業在當地的人員招聘、產品銷售、企業管理、組織制度等多個方面。如果東道國對該企業的認可度比較低,那么這家企業將很難在該東道國持續長久經營。對國際直接投資企業在跨國投資時起影響作用的主要有以下幾種非正式制度差異。
3.1 價值觀的差異
價值觀影響著人們的思維規范,也影響著人們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行為選擇偏好。由于歷史發展和自然社會環境等方面的原因,不同的國家和民族在價值觀上存在較大的差異。比如,美國強調個人主義,追求自由和平等;而日本則強調團隊精神和集體主義。不同國家價值觀之間的差異會導致兩國人之間溝通、協調的困難,降低直接投資的效率。
3.2 語言差異
語言差異是非正式制度差異中一個非常明顯的方面。一是語言差異會對跨國企業的人力資本產生影響。二是語言差異會影響跨國企業的交易成本,影響跨國企業投資區位的選擇。為盡量減少溝通上的障礙,對外直接投資企業往往傾向于選擇那些與本國語言和文化背景相近的國家進行投資。
3.3 企業文化的差異
企業文化在對外直接投資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企業文化是一個企業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從事生產經營活動時逐漸形成的與該特定文化背景相適應的一種文化,是被企業絕大多數成員所認可和遵循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和行為規范的總和。因此,企業文化來源于本國文化的同時又帶有本企業的特色。但無論個性如何,企業文化里總是嵌入著本國的文化因子,這也就使得同一個國家的不同企業的文化盡管不完全一樣,但總是有共通的地方。國家不同,這些共通的內容也會不同。這種不同會對投資造成一定的影響。
參考文獻
[1]王金波.雙邊政治關系、東道國制度質量與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區位選擇——基于2005~2017年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定量研究[J].當代亞太,2019,(3):4-28+157.
[2]潘海英,賈婷婷,張可.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直接投資:經濟發展、資源稟賦和制度環境[J].河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21(2):35-46+106.
[3]林毅夫.后發優勢與后發劣勢——與楊小凱教授商榷[J].經濟學(季刊),2003,(3):989-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