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楚欽 何浩天 胡沁蓉
摘 要:隨著新媒體的日益發展,以售賣書報為主的傳統報刊亭的生存發展面臨挑戰。目前北京城市報刊亭存在法律法規尚未健全、經營模式單一化、管理部門權責模糊、網絡沖擊力大等問題。針對報刊亭面臨的問題,分析了上海、廣州、巴黎、報刊亭改造發展的經驗,并據此提出了相應解決措施。
關鍵詞:報刊亭;改造;路徑探究
中圖分類號:F27 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28.030
1 問題的提出
報刊亭被視為城市文化的載體,書香社會的符號。在數十年的報刊亭發展史中,報刊亭發揮著文化傳播、政治宣傳、人際交往、社會溝通的功能。然而,由于數字出版浪潮的沖擊,以及報刊亭自身的經營資質問題,報刊亭日益式微。2014年8月,北京市三環路、長安街沿線的72家報刊亭被拆除。郵政報刊發行量也并不景氣。2018年,報刊發行180.8億份,相比五年前下降了約25億份。同時,北京城市報刊亭數量顯著下降,《北京市郵政行業發展統計公報》數據顯示,2014年,全市擁有郵政報刊亭總數為2053處,這一數字正在逐年減少:2015年1852處,2016年1725處,2017年1369處。
報刊亭的商業價值可以弱化,但其承載的文化價值和社會意義使其難以退出歷史舞臺。國外有關報刊亭的改造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在法國巴黎,面臨停業危機,管理者積極改造報刊亭,使報刊亭的建筑風格與城市環境相適應,最終報刊亭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國內也不乏呼吁改造報刊亭的聲音:2015年的全國兩會上,白巖松表達了對報刊亭消失的擔憂,并提出將報刊亭改成綜合文化亭的設想。全國政協委員孫步新認為應該加快報刊亭的轉型發展,將建設與管理納入公共文化體系與城市規劃中。
綜上可知,研究北京城市報刊亭的改造與發展問題具有現實必要性。本文從北京城市報刊亭的現狀出發,通過走訪調查、文獻研究等方式,分析報刊亭日益衰微的原因,研究國內外城市報刊亭的改造發展歷程,以期為北京城市報刊亭的改造提出可行性建議,讓這一古老的“文化符號”煥發新生。
2 報刊亭日益式微的原因分析
報刊亭作為公共文化設施的重要部分,擁有政治、經濟、社會等職能,如今面臨零售量與訂閱量斷崖式下跌、攤主因產業鏈斷裂而退出、報刊亭被拆除等窘境。指因索果,只有全面地分析報刊亭窘迫現狀的原因,才能對癥下藥,尋找出最佳的解決方案。
2.1 法律法規尚未健全,立法缺乏系統性
目前我國尚未針對報刊亭出臺具有統籌性的法律法規和整體規劃,“報刊亭”僅僅出現在個別的法律法規和規定之中。因此,與報刊亭相關的法律法規體系尚未健全,立法缺乏系統性。
國家層面的法律中,報刊亭只作為郵政行業中的郵政設施,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被提及。經過2009年、2012年、2015年的三次修訂后,報刊亭作為郵政設施進行了細化的規范,規定郵政設施在滿足普遍需要的同時,地方各級政府也應將郵政設施的布局和建設納入城鄉規劃,對郵政設施的建設給予支持,重點扶持農村邊遠地區郵政設施的建設,逐漸形成國家基礎通信網絡。報刊亭的設置、運營、監管缺少統一的國家標準,往往只體現在地方性行政法規和地方標準中。《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中提到的公共服務基礎設施是指教育、衛生、文化等設施,而報刊亭作為城市道路服務設施,相關規劃設置問題無據可循。
同時,地方性法律法規存在內容不健全且難以有效指導實踐的問題。例如,《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提出,北京的各種環路、高速路、主干道路都應加強整修、加快建設,但在整體道路規劃時,并沒有將報刊亭考慮在內,報刊亭反而成了阻礙道路建設的障礙物。在“北京市政務門戶網站”中檢索“報刊亭”,共有297個結果,其中以報刊亭為主題的文件僅有2018年12月21日發布的《關于規范報刊亭設置和管理的實施意見》。
2.2 經營理念落后,從業人員素質較低
報刊亭初以零售報刊為主,后增加訂閱和郵政服務的功能。新媒體時代到來后,報刊亭逐漸轉型,增加商品零售、電話卡充值等生活類服務的功能。但隨著城市化建設,傳統報刊亭落后破舊的形象與城市繁榮發展的形成鮮明的對比,報刊亭經營主的較低職業素質和社會服務的更高需要也產生了較大矛盾。首先,作為報刊亭設置單位的郵政企業發展滯后,存在自然壟斷的特點,具有僵化管理的問題。在經營模式上依賴于銷售報刊和零售商品,面對變化多端的市場,缺乏市場導向的觀念,沒有積極地調整戰略進行創新。傳統報刊亭經營模式單一化、創新落實不到位是矛盾的根本原因。其次,報刊亭經營者多為下崗職工和務工人員,總體年齡偏大,對市場缺乏敏銳地認識和前瞻性思考,只將其當作一筆生意。久而久之,非法搭建、經營不善等問題逐漸顯現。
2.3 管理部門權責模糊,公共利益被肢解
報刊亭的經營由郵政部門、郵政企業、市政部門、工商部門、食藥監部門城管部門進行多元監管。多元主體監管具有雙重性:積極方面,各部門各盡其責,如市政部門負責道路審批、環境建設,郵政部門和工商部門負責商品審批、零售管理。消極方面,多元主體監管將造成管理主體缺失,目前北京市城區報刊亭以租賃經營為主,郵政企業受巨大利益的驅使,導致報刊亭層層轉租,產權界定不明晰,作為公共設施的報刊亭往往忽視了公共利益。
2.4 居民訴求升級,網絡沖擊力大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網絡時代的到來,居民的文化需求和消費方式產生了質的變化,社會上逐漸要求更高品質的社會公共服務產品。而面對不斷萎縮的傳統報刊零售業、日漸式微的城市報刊亭,社會的輿論逐漸導向了報刊亭的轉型,這給北京為數不多的傳統報刊亭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3 報刊亭改造發展的成熟模式
報刊亭的存在和發展困難是許多城市共同面臨的現實問題。然而,一些城市積極轉變思路,采取一系列舉措讓報刊亭煥發新生。本文選取上海、廣州、巴黎報刊亭改造的實例進行分析。
3.1 上海快閃書店
面臨報刊亭日益衰微的困局,上海世紀出版集團積極轉變思路,打造了城市新型閱讀空間——快閃書店。該書店承襲報刊亭一貫的“袖珍”風格,在出售報刊、圖書等出版物的基礎上把不同藝術風格的主題融合到快閃書店中,致力于打造城市新型“人文心臟”。
2017年11月,快閃書店概念店初現于上海,主辦方邀請了金宇澄等60位作家學者在60天內輪流駐店,吸引了大批文學愛好者,掀起了人文風潮。2019年3月,快閃書店再次現身上海。此次融入了音樂元素,并以“樂海書情”為主題,出售400余種音樂、曲藝、舞蹈等主題的精品出版物與多種音樂文化創意產品。上海快閃書店結合藝術元素充分創新,用令人耳目一新的方式打造了新型城市文化空間。北京城市報刊亭的改造可以學習其主要思路,將出版物與北京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相結合,打造外觀和內容兼具特色的主題報刊亭。
3.2 廣州智能報刊朗讀亭
廣州市針對留住報刊亭問題進行了有益探索。2018年8月,全國首座智能報刊朗讀亭亮相于羊城書展中。不同于傳統智能報刊亭,該亭增設了朗讀區,朗讀者可以選擇電子書庫中的文學作品進行朗讀,結束可掃描二維碼一鍵分享,更具互動性。智能朗讀報刊亭還提供查閱時政新聞、電子地圖、自助購書、自助借閱和新書試讀等服務。此外,廣州市開展“尋找花城最有溫度的聲音”宣傳活動,在中山圖書館、廣州市圖書館等城市閱讀空間同步投放智能朗讀報刊亭,吸引市民參與。北京市可以吸取廣州經驗,對外表破舊的報刊亭進行升級換代,增添實用的新功能,如電子圖書閱覽、自助借閱等。
3.3 巴黎新型報刊亭
報刊亭管理和發展民營化是巴黎解決報刊亭萎縮問題的主要方式。2005年10月,巴黎市政府將報刊亭網絡的管理和發展授權于德高集團旗下的Media kiosk公司。該公司每年向報刊亭項目投入200萬歐元,主要通過平面廣告獲取收入。在民營企業資本的注入下,巴黎報刊亭的數量不降反增。2010年,Media kiosk公司開始配置新一代報刊亭,增添了互動服務和數字屏幕。同時,該公司研發部門與市政部門積極合作,使報刊亭完美融入城市風景。為滿足城市可持續發展需要,該公司使用可回收材料建設報刊亭,并積極開發太陽能環保報刊亭。
如民營化大師E.S.薩瓦斯所說:“政府的角色是掌舵,而不是劃槳。”巴黎經驗為北京報刊亭改造提供了一條新的發展路徑。北京市政府可以在保留報刊亭設置規劃權的基礎上,采取合同承包、特許經營等方式將報刊亭的經營權外包給民營企業,充分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作用,讓民營資本帶給古老的報刊亭更多活力。
4 報刊亭發展的路徑選擇
《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中提出要將北京建成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實現文化中心的發展目標,基本實現“一刻鐘社區服務圈”城市市區全覆蓋。城市報刊亭作為社區服務圈中的文化設施、城市精神文明建設和公共文化服務的載體,應在未來得到法律法規、政策方針、社會力量的全面支持。
4.1 完善法律法規,將報刊亭納入城建規劃
國家層面的法律指導以及地方政府在國家法律指導下出臺的地方規劃、政策是城市報刊亭設置、經營、管理的保障。目前,北京出臺了《關于規范報刊亭設置和管理的實施意見》,這是將報刊亭納入城市規劃的關鍵一步,但缺少國家層面的集中指導以及地方上實施的細化。在未來,設計報刊亭的發展路徑時應當考慮城市道路建設、城市文化營造等因素,并在宏觀層面提供財政支撐,為城市報刊亭將來的發展奠定基礎。
4.2 以審美為導向,將城市文化滲入報刊亭
在與“互聯網+”、“科技+”融合的同時,應將城市文化融入地域發展中長期形成的審美特點、審美心理中,設計出具有城市風格的報刊亭外觀。
北京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同時接納新鮮文化,多元文化在此融合發展。因此,北京應當結合不同區縣、街道的特點,因地制宜,設計出外觀獨特、功能多樣、環保綠色的城市報刊亭。該報刊亭具有發布演出信息、張貼廣告、銷售城市文化創意產品、移動充電等功能,實現社區文化生活圈的全覆蓋。
4.3 明確責任主體,構建協同治理格局
城市報刊亭的向好發展離不開郵政部門、新聞出版企業、市政部門、工商部門、社會組織、企業等主體的共同努力。各主體要在公共利益為重的指導思想下明確自身原則,實現城市報刊亭系統的有序、協調發展。
郵政部門方面,應高度重視報刊發行工作,重視社會效益,擴寬郵政報刊發行渠道,升級改造零售終端;進一步加強城鄉投遞網點建設,提高服務質量,解決“最后一公里”投遞問題。
新聞出版企業方面,應當強化品牌建設,推行出內容豐富、質量優的報紙期刊。在紙媒日漸沒落的時代,開發多種新產品,為未來可能的變革做好準備。
市政部門和工商部門作為監管的主要部門,要嚴格執行法律法規、行業標準。市政部門應當處理好道路建設與報刊亭設置之間的摩擦,工商部門應當加大報刊亭對報刊亭零售產品質量的監管,督促亭主及時撤銷不合格產品。
社會組織是改造城市報刊亭的新興力量。在政府支持下,社會組織提供志愿服務,協助報刊亭的日常治理。企業通過與政府簽訂協議,對報刊亭進行合同承包。設計類公司承包城市報刊亭的改造方案,根據北京不同地區的地域、歷史、文化特色,設計出美觀大方的報刊亭,科技類公司負責將設計落在實處,加入移動數字技術,實現報刊亭的數字化;郵政企業應引進人才,全面提高報刊亭管理人員的素質與技能,真正實現高品質的服務。
參考文獻
[1]張麗.“小”報亭 “大”文化[N].人民政協報,2019-03-14(015).
[2]楊士博.城市道路公共服務設施管理問題研究[D].北京:北京郵電大學,2017.
[3]和風.“互聯網+”時代,報刊亭再就業有了新出路[N].工人日報,2015-05-04(003).
[4]劉卓.巴黎報刊亭:城市一道亮麗風景[J].中國報業,2015,(05):32-33.
[5]王化隆.報刊亭:城市多功能便民服務站[J].當代北京研究,20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