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敏
摘 要:環境應急監測是突發性污染事故應急處置的基礎性工作,同時也面臨更高的要求,基層環境監測站因為底子薄、基礎差,應急監測體系建設尚不完善,編制的應急預案不周全、缺少專業設備和專業人才。完善基層環境應急監測體系,是一項重要的工作任務。
關鍵詞:突發環境;事故;基層;應急監測;完善體系
中圖分類號:TB 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28.094
1 基層環境應急監測中存在的問題
1.1 基層應急監測預案尚不完善
基層環境監測部門編制的應急監測預案通常缺乏實際的操作性、針對性,只是紙上談兵,沒有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甚至抄襲照搬。沒有掌握地區內所有的污染源信息,已入庫的風險源信息相對獨立、比較分散、共享性差。隨著地區內環境風險隱患情況的改變,應急監測如何銜接、如何配合政府決策,也沒有及時的調整和修訂。沒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指導性文件,一旦突發環境事件發生,應急監測工作人員往往不知所措,很難有條不紊地應對污染事故,僅憑直覺和經驗進行環境應急監測,不能有效的提供科學有效的數據,導致政府部門很難做出正確的決策。
1.2 基層環境應急監測人員綜合素質有待提高
基層應急監測隊伍建設相對滯后,一旦發生突發環境事件,環境應急監測是一項集腦力、體力、心理和技術的系統性監測工作,對現場監測人員的綜合素質要求較高。在實際工作中,基層環境監測部門日常監測工作紛繁復雜,應急監測次數和頻率很少,基層環境應急監測人員是從實驗室臨時抽調的,往往不能準確把握污染事故現場的影響范圍和發展態勢,缺乏必要的現場判斷能力、安全防護意識,對安全防護設備、現場監測儀器不能完全正確的使用。監測人員往往根據實驗室的工作經驗進行分析,導致環境監測指標選擇不準確、采樣點布設不規范、監測頻次不科學。
1.3 應急監測儀器設備不齊全
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發生后,現場應急監測要及時做出定性、定量的分析。基層監測站現有的儀器,受參數、功能和檢出限的影響,只能在現場做一些簡單的監測,大多數情況下都是采集樣品后送回實驗室,對樣品進行后期分析,耗時耗力。環境應急監測工作是一種高投入、低產出的工作,有的應急監測設備和實驗室儀器價格高昂,派上用場的次數不是很多,基層監測部門受限于資金不足,往往購買不起,導致現場應急監測水平不足,快速響應能力不高。
2 完善基層環境應急監測體系
2.1 科學制定環境應急監測預案
在制定應急監測預案的時候,監測部門應配合環境監察部門,對地區內的環境風險源進行摸底調查,對風險較為突出的企業進行監測,詳細了解污染物類別、數量、污染物特性、處理措施以及企業分布情況、聯系方式,建立相關的污染源數據庫和查詢系統,并根據風險變化情況隨時加以完善,并以此制定環境應急監測預案。
應急監測預案應包括應急監測組織機構、工作程序、技術支持、后勤保障、污染物的危害、監測方法、執行標準,職責分工、監測器材、防護裝備和處置措施,并做好后續跟蹤監測,將應急監測納入實驗室管理體系,建立應急監測作業指導書;針對監測點位、污染物擴散受氣象條件、地形地貌等因素影響的特點,與當地氣象、規劃部門合作,建立和完善地理信息系統(GIS);根據所轄區危險污染源情況,建立應急監測專家咨詢系統,以便及時咨詢,做出正確決策;建立按照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的可控性、嚴重性及環境影響等分為不同等級,編制有針對性的水質、大氣、土壤、固廢、危廢應急監測方案等,以適應不同形式的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
2.2 培養應急監測專業性人才
環境應急監測的工作人員要熟練掌握應急監測儀器的原理、使用方法,對污染物檢測標準、排放標準了如指掌,能夠判定污染因子的大致范圍,規劃監測布點的初步方案。
應急監測人員除了要掌握國家的技術規范,還要將應急監測預案和應急監測作業指導書作為管理依據和實施準則,強化掌握、熟練操作,只有這樣,面對突發性應急監測才能從容不迫。
針對具體的環境風險源可能出現的污染事故,基層監測人員應積極參加上級監測部門組織的突發性應急監測和應急演練,提高應急監測能力和現場應變能力,培養綜合素質。觀摩上級監測部門的協調組織、指揮分工、緊密協作,參與安全防護、儀器配置、現場采樣、數據分析等,不斷提高專業技能、心理素質和實戰水平。
2.3 加大應急監測工作的資金投入力度
基層監測站的現場監測儀器往往功能簡單、監測參數單一,為應對突發環境事故,政府以及環保部門要加大應急監測工作的資金投入力度,配置便攜式氣體檢測儀和多參數水質檢測儀,適應事故現場快速分析的要求;進一步拓展應急監測的項目,例如配置便攜式GC-MS,可以快速定性與定量分析有機污染物; 配置便攜式重金屬測定儀,可以對金屬元素作毒物分析。
為了配合應急監測,實驗室儀器也應更新,例如購置液質聯用儀、超高效液相色譜儀、全自動消解及前處理系統等現代化設備儀器,這些儀器不僅能用于日常監測工作、提高實驗室分析效率,還能應對突發性環境事件,提高污染事故應急監測能力。
基層環境監測部門要科學制定環境應急監測預案,培養應急監測專業性人才,加大應急監測工作的資金投入力度、購置專業性的應急監測儀器,才能提供準確、可靠、及時的監測數據,為政府決策提供科學的依據,最大限度地減少對環境的污染破壞。
參考文獻
[1]王亭亭.環境化學污染事故應急監測技術與設備探討[J].民營科技,2017,(4):223-223.
[2]吳劍.新形勢下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問題與對策初探[J].廣東化工,2016,(07):133-134.
[3]呂怡兵,袁懋.應急監測技術[M].北京:中國環境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