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文章分析了我國營利性民辦院校監事設立的現狀,介紹了我國營利性民辦院校監事設立的法律依據和實踐依據,然后基于法律視角,從監事會的負責對象,人數、人員構成,監事的任職資格和任期限制,職權和議事規則四個方面提出了我國營利性民辦院校監事制度的構建方案。
【關鍵詞】 營利性民辦院校;監事制度;法律構建
根據新的《民辦教育促進法》規定,不管是營利性的民辦院校,還是非營利性的民辦學校,都應當建立相應的監督機構。由于營利性民辦院校和非營利性民辦院校在本質上具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兩者監事制度設立的依據和權力配置自然也就不同,需要我們好好去研究。雖然《營利性民辦學校監督管理實施細則》對營利性民辦院校監事制度的設立做出了一些規定,但是這畢竟是一個新問題。如何對其監督,既能讓股東滿意,又能讓公眾放心,是一個值得探索的現實問題,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
一、我國營利性民辦院校監事設立的現狀
從廣義角度來看,民辦院校既包括了從事學歷教育的民辦學校,如西京學院,也包括從事非學歷教育的民辦學院,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民辦高等教育助學機構,如北京金融學院。既包括全日制的民辦學校,如西安培華學院,也包括非全日制的民辦學校(也即培訓機構),如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等。在營利性民辦院校中,從事非學歷教育的非全日制民辦院校,大多走的是公司化運營模式,在公司股東人數較多,規模較大的情況下,已經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建立了監事會。而對于從事學歷教育的全日制性質的營利性民辦學校,由于法律對此并沒有做出強制性的要求,因此,它們很少建立監事會。
二、我國營利性民辦院校監事設立的法律依據和實踐依據
1、法律依據
新頒布的《民辦教育促進法》要求民辦學校必須“建立相應的監督機制”。[1]隨后教育部、人社部、工商總局聯合頒布的《營利性民辦學校監督管理實施細則》也規定,“營利性民辦學校應當建立董事會、監事(會)、行政機構,同時建立黨組織、教職工(代表)大會和工會。”[2]根據這一強制性規定,不管是從事學歷教育的營利性民辦院校,還是從事非學歷教育的營利性民辦院校,都必須建立監事制度。[3]
2、實踐依據
與非營利性民辦院校不同,投資人設立營利性民辦院校的目的就是為了給股東賺取利益。但是,營利性民辦院校畢竟是一個學校,其從事的活動是培養人,教育人的活動,具有一定的公益性,這與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企業還是有一定差別的。因此,營利性民辦院校必須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必須嚴格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必須確保各項教育活動符合國家的各項辦學要求,必須保證辦學質量,必須始終把培養高素質人才、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放在首位。但是在實踐中,有的舉辦者借辦學名義從事非法集資活動,有的舉辦者將大量辦學資金挪作他用,影響了學校的正常辦學。因此,非常有必要在營利性民辦院校內部設立監事會,加強內部監督。
三、我國營利性民辦院校監事制度的法律構建
1、監事會的負責對象
與非營利性民辦院校不同,營利性民辦院校存在的目的就是為了營利,為股東賺取利益。因此,設立監事會的主要目的就是監督董事會以及行政團隊的行為是否會損害全體股東的利益。因此,應規定監事會應向股東會負責,并報告工作。同時,由于營利性民辦學校所肩負的教育使命,對于被監督者有重大違法行為,監事會負有向有關部門舉報的義務。
2、監事會的人數、人員構成
根據公司治理的基本理念,營利性民辦院校應設股東會、董事會和監事會三大機構。其中,股東會是權力機構,由全體股東組成,對涉及學校發展和股東利益的各種重大事項擁有決策權。董事會是業務執行機構,對股東會負責,負責執行股東會的重大決策決議。監事會是監督機構,依照法律規定和學校的章程,代表學校的股東和職工對董事會或者執行董事、校長及整個行政團隊進行監督。參照相關規定,應規定學校設監事會,其成員不得少于3人。規模較小的,可以設1-2名監事,不設監事會。
對于監事會的人員構成,由于其監督的對象是董事會和校( 院) 長及整個行政團隊。因此,董事會成員、校( 院) 長以及各職能處(室)的正副負責人都不宜成為監事會的組成人員。另外,由于營利性民辦學校畢竟與從事商品生產經營活動的企業不同,它承擔有“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黨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立德樹人,對受教育者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培養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歷史使命”。因此,基于對監督效果和監督使命的考慮,監事會成員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人選: 一是主管教育部門指派的代表;二是學校黨委紀律監察部門的代表;三是出資人代表,但擔任董事、校( 院) 長以及各職能部門的正副負責人的除外。四是教職工代表,由單位教職工代表大會民主選舉產生;五是學生或家長代表,由學校學生代表大會或者家長委員會選舉產生;六是熟悉財務、會計、審計、法律工作的社會熱心人士。
3、監事的任職資格、任期限制
對于監事的任職資格,根據《營利性民辦學校監督管理實施細則》第19條的規定,“有犯罪記錄、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行為能力者不得在學校董事會、監事會、行政機構任職。一個自然人不得同時在同一所學校的董事會、監事會任職。”對此,個人認為,為了維護教師、學生以及社會公共利益,還應借鑒公司法的規定,規定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人員也不得擔任監事會的監事:一是擔任破產清算民辦學校的董事或者校( 院) 長,對該民辦高校的破產負有個人責任的,自該民辦高校破產清算完結之日起未逾3年;二是與董事會成員、校( 院) 長以及各職能部門的正副負責人具有直系血親或者三代以內旁系血親關系的。
對于監事的任期,應規定與董事會任期相同,每屆5年,任期屆滿,可連選連任。
4、監事會的職權和議事規則
經過調研分析,個人認為,我國營利性民辦院校監事會的職權應包括以下內容:(1)列席董事會會議,對董事會決議有質疑權;(2)檢查學校的財務,發現違規行為,有糾正權;(3)對董事在執行職務時的違反法律、法規或者學校章程的行為,有權進行批評,并有權要求其整改,必要時可向股東會報告,提請罷免其董事職務;對于校長及其行政團隊的重大違規行為,有權進行批評,并有權要求其整改,必要時可以建議董事會罷免其職務;(4)當被監督者有損害學校或教職工、學生利益的行為時,有權要求糾正,必要時可以對被監督者提起訴訟;(5)必要時,可提議召開臨時董事會;(6)其他。
監事會議實行一人一票、少數服從多數的表決制度。監事會決議需經過半數監事表決同意才有效。
四、結語
如何對營利性民辦院進行監督,達到既能讓股東滿意,又能讓社會公眾放心,這是一個很值得研究的問題,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的去探索,不斷的去完善。
【參考文獻】
[1]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M].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16.11.1.
[2] 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工商總局.營利性民辦學校監督管理實施細則[EB/OL].
[3] 惠向紅.論非營利性民辦院校監事制度的法律構建[J].法,2019.5.
【作者簡介】
惠向紅(1978—)男,陜西鳳翔人,碩士,副教授,西安外事學院應用法學研究所研究員,研究方向:教育管理與教育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