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瓶子·Pan 編|梁同正 部分圖片|AFCVC勃艮第法中葡萄酒協會

近日勃艮第最熱議的話題應該就是關于七家酒莊聯合釀造2016年份大蒙哈榭(le Montrachet)。Lafon酒莊的Dominique Lafon在一次聚會上建議聯合釀造大蒙哈榭,參與七家酒莊分別是Leflaive, DRC, Comtes Lafon, Guy Amiot,Fleurot-Larose, Claudine Petijean, Lamy-Pillot。之所以將Leflaive放在第一位,是因為最終是由他家釀造及陳釀。
7 owners of Le Montrachet have announced that they will join together to make the 2016 Le montrachet cuvee.They are Leflaive, DRC, Comtes Lafon, Guy Amiot, Fleurot-Larose,Claudine Petijean, Lamy-Pillot.Domaine leflaive will dominate the whole process of winemaking and aging.
混釀的起因是因為史無前例的大減產。2016年4月27日,大蒙哈榭酒園遭遇了極為嚴重的冰雹襲擊,個別地塊較小的地主或者受災嚴重的酒農甚至無酒可釀。這7家酒莊合計1.255公頃的酒園原本能采收約4000公斤的葡萄,可2016年份實際僅有167公斤。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七家酒莊的田都位于夏莎妮蒙哈榭村,彼此相近,故而更容易達成共識。之所沒有鄰村的地主加入,是因為普利尼蒙哈榭村的大蒙哈榭并沒有受到毀滅性的打擊。
2019年7月,史無前例的七家混釀版2016 Le Montrachet問世。僅產600余瓶,為了紀念這一歷史性的時刻,七家酒莊合議將其中500瓶對尊貴的私人客戶出售,所有的申請由經銷商提供并需要酒莊的審核,酒標上會寫上定制的名字。售價則為統一的5500歐元。其余100余瓶則會以慈善拍賣的形式出售。
回過頭來看,七家中能有實力挑大梁的釀酒酒莊其實只有兩家:雙雞(Domaine Leflaive)和DRC。即便是名氣毫不遜色于雙雞的拉芳/Comtes Lafon也不夠分量。道理很簡單,市場認可度,更直白點就是身家。如今雙雞和DRC出品的大蒙(大蒙哈榭)在二級市場上國際均價都接近1萬美元,個別年份的老雙雞(鐵娘子的存世年份)甚至逼近1.3萬美元。DRC大蒙雖略遜一籌,但也相差無幾。緊隨其后的老三拉芳大蒙大約是雙雄身家的七分之一。其余四家的身家與他們相比幾乎就是微不足道,這樣的段位注定只有DRC和雙雞出頭。從市場的角度來說,其余五家包括拉芳都算是“因禍得福”,當然不算減產所帶來的痛苦。
雙雞(Domaine Leflaive)曾經是勃艮第產區的驕傲和旗幟,繪有兩只大公雞的酒標一度是嚴肅愛好者眼里頂級霞多麗的標識,頭牌大蒙哈榭(le Montrachet)更是整個星球上無人撼動的最昂貴白葡萄酒(現在的地位受到DRC大蒙和DAUVENAY騎士/巴塔的嚴重威脅),曾經的領頭人安妮·克勞德(Anne Claude Leflaive)居安思危,在酒莊鼎盛時期頂住壓力推行生物動力法,從而讓酒質更上一層樓,Leflaive這塊招牌在她手里也綻放出前所未有的光芒。令人略感唏噓的是,鐵娘子安妮克勞德·樂弗去世多年后,昔日神采奕奕的“戰斗雞”的光環似乎有所黯淡。
現在雙雞莊的兩個靈魂人物是莊主布利斯(Brice de la Morandière)和釀酒師皮埃爾(Pierre Vincent)。布利斯是先莊主安妮·克勞德的外甥,之前一直任職于跨國公司,杰出的管理型人才,具有國際視野和極佳的運營能力。不過他接觸酒莊不久,需要時間和機會來證明自己一樣能夠在釀酒領域取得成功。
皮埃爾今年44歲,在加入雙雞之前是Domaine de la Vougeraie的釀酒主管。這家酒莊成立于1964年,背后的Boisset家族是法國最大的酒商之一。Vougeraie酒莊一共出品40款酒,其中13款為白酒。從市場角度來看,Vougeraie酒莊的幾款旗艦白酒騎士蒙哈榭、巴塔蒙哈榭及BBM的國際均價基本處于2000-3000元人民幣區間。

皮埃爾從Vougeraie跳槽到Leflaive應該是職業生涯上了一個新的合階。他自己在Leflaive官網也坦言希望迎接新的挑戰,這個挑戰就是從黑皮諾跳到霞多麗。對于他而言,2016年份大蒙哈榭自然是展現自己實力的最佳舞臺。
雙雞莊的黃金搭檔有著比其他任何人都強烈的進取心,他們迫切地想證明自己在新領域里的實力。混釀七家來自夏莎妮蒙哈榭村大蒙哈榭這一史無前例的項目無疑是百年難得一遇的機會。
DRC在2016混釀大夢這件事情上的積極性顯然沒有雙雞強烈。
其一,紅色才是DRC的主色調。DRC的主戰場是黑皮諾,羅曼尼康帝、踏雪及李琦寶等才是攻城拔寨的利器。大蒙哈榭僅占其田產不到3%,對于DRC來說僅僅是錦上添花,并沒有戰略價值。雙雞則不同,白色是他們的命根子。
其二,七家所產葡萄品質不同,酒窖里融合不易。各家酒莊管理酒園方法各有不同,即便都是生物動力法的DRC與Leflaive在細節作業方面都大不同,故而葡萄品質參差不齊。如何調教不同品性的葡萄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譬如糖分不同、pH值不同、成熟度不同,最終是七劍合璧還是貌合神離,未嘗可知。
合縱有利有弊。利在于名,弊亦在于名。


我衷心地希望2016年大蒙哈榭的七劍合璧是成功的,希望它是老牌名家Leflaive的鳳凰涅,希望它能向大自然證明酒農們眾志成城的力量,希望它能證明夏莎妮蒙哈榭村的風土實力,更希望它是絕無僅有的一次。
大蒙哈榭(Le Montrachet)不僅是法國最耀眼的白葡萄酒產區,也是這個星球上最頂尖的葡萄園。位于Puligny和Chassagne兩村交界處,占地將近8公頃。除了上述兩個村將Montrachet作為村名的后綴,就連這一帶其他4個特級園也一律以Montrachet作為名字的后綴,即Chevalier-Montrachet,Batard-Montrachet, Bienvenues-Batard-Montrachet, 及Criots-Batard-Montrachet。
是何成就了Le Montrachet?無數的科學家、地質學家及酒農都在研究到底是何因素造成了偉大的蒙哈榭特級園,是這里極佳的朝向,還是經歷了數千萬年形成的地質遺跡——覆蓋在極為平坦的坡田上的薄石灰巖與泥灰土。大自然的奇妙就在于此,乍一看平凡無奇,但卻暗藏玄機。你很難片面地去分析及研究這塊葡萄園,因為只有所有的因素融合在一起方能形成全世界最精彩的白葡萄酒產區蒙哈榭。而這里僅僅種植一個葡萄品種——霞多麗(Chardonnay)。
如今的Le Montrachet,人稱大蒙哈榭,4.01公頃位于Puligny村內,而3.99公頃則位于Chassagne村線之內。嚴格意義上來說,Puligny村內的地塊應該叫做“Montrachet”,而Chassagne村內則為“Le Montrachet”。但是這條規定實際上形式大于意義,因為并未多少生產商遵守。不過這也不足為奇,實際上盡管AOC規定較多,但是一些酒農在實際操作上非常懂得抓住重點,一些無關痛癢的規定也都視而不見。
侍酒師Jean-Claude Wallerand曾經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心血制作了一份極為詳盡的大蒙哈榭地圖,不僅記載了生產商地塊的面積,還有地塊的位置和形狀。由這份地圖可以看出Chassagne村的地塊更加分散,生產商數量也更多;而Puligny村內蒙哈榭的地塊則相對集中。
據有關資料記載,1483年Chassagne村內的蒙哈榭產區就已經開始種植葡萄藤。1710年,當時Chassagne, Chagny及Le Montrachet地區的統治者Charles de la Boutiere將他名下的財產和土地贈予女婿Jean-Francois-Antoine de Clermont-Montoison。1776年,他的孫女與Charles de Laguiche結婚。隨后不久,法國大革命爆發,大量的土地被充公并拍賣。Laguiche家族買回部分大蒙哈榭的土地。時至今日,Laguiche家族依然是這塊瑰寶的最大地主。


數之不盡的文人騷客拜倒在蒙哈榭的葡萄藤之下,其中最為著名的人物恐怕就是美國前總統Thomas Jefferson,他估計是美國歷史上最愛酒的總統。不同于其他人不吝溢美之詞的贊揚及歌頌大蒙哈榭的高貴和精彩,他直言不諱地表示當時大蒙哈榭售價1200里弗(Livres,當時法國貨幣單位),而另一名村Meursault的名田Goutte dOr則僅為150里弗。勃艮第歷史學家及作家Dr.Lavalle則更大膽地指出任何價格對于大蒙哈榭的佳釀來說都是值得的。他認為Le Montrachet是勃艮第地區最為珍貴的土地,只有少數人有機會能夠一親芳澤。一旦Le Montrachet遇到上佳的年份,那么這酒就是無價之寶,絕對物有所值。
1921年,勃艮第開始推行原產地法律,來界定田的范疇和界限,從而杜絕濫竽充數,掛羊頭賣狗肉的行為。10年之后,Moucheron伯爵提議蒙哈榭產區所有的生產商一律實行酒莊裝瓶并且在酒標上和酒塞上標注自己的名字和產區名。此外,他還建議生產商形成價格聯盟,規定最低的售價。最重要的是他要求生產商達成共識,在某些弱年份的時候需要降級以保證Le Montrachet金字招牌的地位。不過遺憾的是,這些在今日已成事實的條例在當時顯得格格不入,僅得到Comtes Lafon等少數幾家的支持,最終未能實施。一共有16家生產商在此擁有地塊,不過有一家從來沒有以自己的名義出品過葡萄酒。此外,還有少數酒商通過購買葡萄的方式釀制并出品Le Montrachet,盡管葡萄從誰處購買屬于商業機密,但是一般來說不是Boillerault de Chevigny就是Baron Thenard這兩家。

Guy Amiot - 0.09ha
Guy Amiot的曾祖父Arsene Amiot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后購買了25號和29號位置的地塊。
Blain-Gagnard - 0.08ha
132號地塊原來是Jacques Delagrange的土地,1999年退休之后轉售給了Jean-Marc Blain。在此之前,Jean-Marc Blain與其祖父曾在133號地塊共同作業管理葡萄園。
Fontain-Gagnard - 0.08ha
1978年,Fleurot家族將這個地塊出售給了Edmond-Delagrange-Bachelet。1996年Edmond不幸去世之后,這個地塊被Fontaine-Gagnard得到。
Domaine Boillereault de Chauvigny (Regnault de Beaucaron) - 0.8ha
Regnault de Beaucaron家族擁有118號至121號四個地塊,面積達到0.8公頃,但卻從來不介入葡萄園的管理及釀造。1875年,Ferdinand Boillereault與勃艮第大地主Bouchard家族的Lucie結婚,從而得到了些許蒙哈榭的地塊。盡管Boillereault在Volnay及其他地方擁有不小面積的葡萄園和酒窖,但是他的蒙哈榭卻是租賃給了路易拉圖Louis Latour,令人費解。Latour再將其葡萄或者桶酒轉售給Louis Jadot等其他酒商。
Bouchard Pere & Fils - 0.89ha
1838年,Bernard和Adolphe兩人從Mandelot家族手中購入了1.94公頃的大蒙哈榭葡萄園。幾代傳承之后,其中部分(具體面積不詳)以嫁妝的方式成為了Domaine Boillereault de Chauvigny的領土。不過67號地塊仍然在Bouchard手中,為當地佳作之一。


Marc Colin - 0.11ha
僅0.11公頃的土地每年大約只有兩桶的產量,即50箱。Marc Colin的地塊位于27號、28號、161號及182號四處,朝向西南的葡萄園內。Colin的酒內斂,更加注重集中度、余味和優雅度。
Rene Fleurot - 0.04ha
來自Santenay的Fleurot家族擁有Chateau du Passe-Temps酒莊,在1919年的時候與來自Meursault的Comtes Lafon共同在此購入地塊,只是時過境遷,如今他們在此地只剩下0.04公頃,其余的陸續賣給了Edmond Delagrange-Bachelet, Domaine Leflaive及Chateau de Puligny-Montrachet。
Domaine des Comtes Lafon - 0.32ha
1919年,Jules Lafon伯爵在蒙哈榭產區的東南角購入了約0.3公頃的地塊(37號地塊),但是直到1935年Comtes Lafon酒莊裝瓶的蒙哈榭方才面世。1991年,現任莊主Dominique Lafon接替Pierre Morey成為這片葡萄園新的管理者,并推行生物動力法,期望以此讓一些老藤煥發新生。如今Comtes Lafon的Le Montrachet先是在新桶中陳釀一年,隨后進入老桶度過整個冬天和春天,直至完成18-21個月的完整陳釀期(elevage)。
Marquis de Laguiche - 2.06ha
最靠近Puligny村的2公頃土地屬于Marquis de Laguiche,他們負責葡萄園的管理。Joseph Drouhin則負責采收、釀造及銷售。如今這里的葡萄藤種植于1961、1969及1984年。實際上,法國大革命之前Charles-Amable de Laguiche在此擁有大片的土地,不過之后葡萄園難逃收歸國有再拍賣的命運。Laguiche家族隨后重新購回部分的蒙哈榭,不過面積已大不如前。1810年的時候,Laguiche家族在Puligny村的蒙哈榭特級園擁有4公頃多的土地。他們保留了一半,其余的分給了家族的分支Mandelots。之后,Mandelots家族將其手中近2公頃的土地出售給Bouchard家族。
Lamy-Pillot (Mile Petitjean) - 0.05ha
自1989年開始Domaine Lamy-Pillot就開始為Mile Petitjean家族管理葡萄園(24號地塊),面積實在太小,每年產量估計都不到1桶。
Domaine Leflaive - 0.08ha
勃艮第白酒中的戰斗雞-雙雞Leflaive在1991年才有幸從Domaine Fleurot購入了0.08公頃(134號)的地塊。為Leflaive成功找到這個地塊的則是著名釀酒師Pierre Morey。
雙雞Leflaive的大蒙哈榭(Le Montrachet Grand Cru)是一瓶令人頂禮膜拜的稀世珍品,也很有可能是這個星球上最偉大的葡萄園釀制的最佳出品。換句話說,這是世界上最佳的白葡萄酒,沒有之一。然而,雙雞在1991年才最終如愿以償在此獲得一小塊土地,如果沒記錯的話,這一年應該是已故莊主Anne Claude進入酒莊的次年。




Jacques Prieur - 0.59ha
最初,Prieur在Chassagne村的Dents de Chien買了三個地塊(Lieux-dit),不曾想在1921年竟然通過認證搖身一變成為最頂級葡萄園Montrachet的一部分。
Chateau de Puligny-Montrachet - 0.04ha
酒莊的擁有者于1995年買入172號地塊,但是面積實在太小,年產估計不到1桶。這是蒙哈榭地區最小面積的地主之一,另一位是Rene Fleurot,同樣是0.04ha。近年,這個地塊轉售給了來自波爾多Francois Pinault擁有的Domaine dEugenie,而Francois Pinault正是波爾多五大莊之一拉圖酒莊的老板。
Domaine Ramonet - 0.2590ha
鼎鼎大名的Ramonet于1978年的時候在Puligny村內的蒙哈榭產區買下將近四分之一公頃面積的地塊,其內的葡萄藤甚至早于1938年。之后,這些老藤在20世紀80年代的時候陸續拔掉,并于1990年開始種植新藤。Ramonet的首年份Montrachet是1992年。Ramonet的大蒙哈榭地塊有0.2590公頃,位于Bouchard地塊的北邊,1978年從Mathey-Blanches家族手里買下。根據Clive Coates的網站,交易是在伯恩的一家律師事務所完成,當時Pierre Ramonet戴著他標志性的帽子到來,隨身攜帶的是買地的現金,裝滿了箱子及口袋。
Domaine de la Romanée-Conti - 0.68ha
羅曼尼康帝酒莊(Domaine de la Romanée-Conti)是勃艮第的標桿酒莊,而大蒙哈榭(Le Montrachet)則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白葡萄酒產區,兩者的結合自然造就偉大的佳釀。
1963年,DRC在大蒙哈榭產區買下了第一個地塊,面積為0.3419公頃,地圖上的編號為31號。兩年之后,他們在Lafon家地塊邊買下了0.167公頃的地塊(地圖上編號129號)。1980年,DRC再增加0.167公頃的地塊。時至今日一共是0.6759公頃,全部在Chassagne村內。
DRC大蒙哈榭葡萄園內的葡萄藤平均年齡約60年,平均產量介于2400-4000瓶。相比較于雙雞0.08公頃約300瓶的產量,已經算得上高產了。不過,盛名之下的DRC大蒙哈榭絕對是一瓶難求,即便它是世界上最昂貴的白葡萄酒之一。
Baron Thenard 1.84ha
Domaine du Baron Thenard在此擁有兩個地塊,#32地塊面積74.61公畝,葡萄藤自西朝東排列;34號地塊的葡萄藤則是南北排列,占地1公頃8.7公畝。Baron Thenard家族的第二代傳人Paul于1873年購入其在蒙哈榭的地塊,幸運的是Baron家族通過公司形式確保這些地塊沒有因為繼承而變得四分五裂。Remoissenet曾經是Baron Thenard最主要的合作伙伴,幫助其銷售蒙哈榭。如今,Baron Thenard開始以自己酒莊的名義出品,但仍有部分出售給酒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