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植濤 唐海龍


[摘要] 目的 探究新診斷2型糖尿病選用動態血糖監測聯合胰島素泵進行治療的效果。方法 選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期間該院收治的60例 新診斷2型糖尿病患者作為該次研究目標,通過單雙號法將其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對照組患者選擇指尖血糖監測聯合皮下注射胰島素進行治療,實驗組選擇動態血糖監測聯合胰島素泵進行治療,對比二者治療前后各項臨床指標差異性。結果 實驗組空腹血糖(7.19±1.13)mmol/L、餐后2 h血糖(9.34±1.25)mmol/L及糖化血紅蛋白(6.09±0.23)%均低于對照組(t=7.313、9.425、4.381,P<0.05);治療后,治療后CRP檢測值(0.24±0.16)mg/L較對照組低,胰島β功能指數(5.75±0.41)較對照組高(t=8.091,9.511,P<0.05);實驗組血糖達標時間(6.03±1.15)d短于對照組,低血糖次數(5.04±0.47)次少于對照組(t=10.699 9,37.917 8,P<0.05)。結論 治療新診斷2型糖尿病患者選擇動態血糖檢測聯合胰島素泵方法效果明顯,能夠穩定控血糖、血脂,強化胰島β細胞的功能性,且降低低血糖情況發生頻次,值得大力推廣。
[關鍵詞] 動態血糖監測;胰島素泵;2型糖尿病;效果
[中圖分類號] R587.1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9)08(a)-0016-02
糖尿病是臨床較為常見的糖代謝障礙性疾病,指的是因胰島素分泌不足或胰島功能受損所致患者血糖居高不下的疾病。一般可分為I型或2型糖尿病。I型糖尿病可縮寫為T1DM,是指患者從出生開始便被確診為糖尿病疾病,2型糖尿病可縮寫為T2DM,是指患者因遺傳、飲食、環境等各類因素在后天確診的糖尿病疾病,一般占比較高,約90%以上[1]。如2型糖尿病患者初期得到良好治療,能夠逆轉病情。皮下注射胰島素是較為常用的治療措施,可以幫助患者控制血糖指標,但容易發生低血糖情況,所以,應精確控制胰島素注射量。該文選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期間該院收治的60例新診斷2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目標,簡要分析新診斷T2DM患者兩種治療措施的效果差異,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該院收治的60例新診斷2型糖尿病患者作為該次研究目標,通過單雙號法將其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對照組共計30例患者,其中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齡為(54.38±3.96)歲,平均體質量為(23.46±1.73)kg/m2,平均病程時間為(3.41±1.06)個月。實驗組共計30例患者,其中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齡為(54.47±3.93)歲,平均體質量為(23.42±1.71)kg/m2,平均病程時間為(3.42±108)個月。對比兩組患者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開展后續研究。
1.2 ?納入標準、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2]:①均屬于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②不存在惡性腫瘤疾病;③無精神類疾病病史;④知曉該次實驗內容,簽署同意書,且經過倫理委員會批準。
排除標準[3]:①排除既往存在心肌梗塞、中風等疾病的患者;②排除I型糖尿病患者;③排除妊娠、哺乳等特殊期患者;④排除肝腎功能障礙患者。
1.3 ?方法
對照組選擇指尖血糖監測聯合皮下注射胰島素進行治療。選患者左手無名指指尖處采血,使用采血筆,注意控制彈簧設置力度,啟動采血筆,確定指尖處出血后將指尖血涂抹至試紙采血點,然后將試紙插入血糖監測儀中,等待片刻后讀數[4]。皮下注射胰島素選用門冬胰島素30注射液。
治療組選擇動態血糖監測聯合胰島素泵進行治療。選擇美國美敦力血糖監測儀對患者血糖變化情況進行監測,并根據監測結果調整胰島素泵劑的用量。胰島素泵選用美國美敦力公司生產的胰島素泵,泵劑胰島素選用門冬胰島素注射液(國藥準字S2015 3001)[5]。
1.4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糖、血脂指標差異性。血糖指標包括:空腹血糖指標、餐后2 h血糖指標、糖化血紅蛋白指標。記錄治療過程中胰島素用量、血糖達標時間、血糖波動幅度及發生低血糖次數。其中,患者空腹血糖濃度處于4.3~7.9 mmol/L之間,餐后2 h血糖濃度處于7.9~11.2 mmol/L之間即為血糖達標。血糖濃度低于3.9 mmol/L即為低血糖情況[6]。
1.5 ?統計方法
選擇SPSS 18.0統計學軟件分析患者血糖、血脂、CRP及胰島β功能指數等數據差異性,以t檢驗計量資料(x±s),以χ2檢驗計數資料[n(%)],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血糖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血糖指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治療后各項數值均有所變化,其中實驗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指標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CRP、胰島β功能指數比較
治療前兩組CRP、胰島β功能指數無明顯差異,治療后CRP檢測值(0.24±0.16)mg/L較對照組低,胰島β功能指數(5.75±0.41)較對照組高(t=8.091,9.511,P<0.05),見表2。
2.3 ?胰島素用量、血糖達標時間、血糖波動幅度、低血糖次數對照組
實驗組血糖達標時間(6.03±1.15)d短于對照組,發生低血糖次數(5.04±0.47)次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胰島素泵通常由注射器、輸液管、泵三部分構成,通常注射器容量約3 mL,注射點選擇腹壁區域,以此對胰腺的分泌功能進行模擬,具有使用便捷、給藥準確等優點[7]。動態血糖監測系統是指將探針植入患者皮下組織,對葡萄糖濃度進行動態監測,通過計算獲取患者5 min內血糖的平均指標,便于控制給藥。
該文探究新診斷T2DM患者采取動態血糖監測聯合胰島素泵進行治療的效果,結果顯示,實驗組空腹血糖(7.19±1.13)mmol/L、餐后2 h血糖(9.34±1.25)mmol/L及糖化血紅蛋白(6.09±0.23)%均低于對照組;治療后,實驗組CRP檢測值(0.24±0.16)mg/L較對照組低,胰島β功能指數(5.75±0.41)較對照組高;實驗組血糖達標時間(6.03±1.15)d短于對照組,低血糖次數(5.04±0.47)次少于對照組。該結論與徐蕾等[8]發表文章研究中實驗組空腹血糖(7.26±1.22)mmol/L、餐后2 h血糖(9.22±1.75)mmol/L均低于對照組; 治療后,實驗組CRP檢測值(0.25±0.13)mg/L較對照組低,胰島β功能指數(5.83±0.31)較對照組高實驗組血糖達標時間(6.56±1.11)d短于對照組,發生低血糖次數(5.22±0.27)次少于對照組的結論一致。
綜上所述,動態血糖監測聯合胰島素泵能夠穩定控制血糖、血脂,強化胰島β細胞的功能性,且降低低血糖情況發生頻次,值得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 ?周卉,李蓬秋,張學軍, 等.應用動態血糖監測系統觀察住院2型糖尿病低血糖的特征[J].中國實用醫藥,2017,12(26):21-22.
[2] ?孟開順,王小蕊.實時動態血糖監測系統對2型糖尿病患者胰島素泵強化治療中血糖波動監測的價值[J].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2017,24(11):1280-1283.
[3] ?張英,胡耀敏,劉偉.應用Minimed動態血糖監測系統觀察HbA1c<7%的2型糖尿病患者動態血糖值[J].檢驗醫學,2009, 24(2):114-116.
[4] ?孫正凱,魏進,韓玉亭.動態血糖監測系統對2型糖尿病患者強化治療中血糖波動監測的價值[J].山東醫藥,2016,56(37):69-71.
[5] ?孫廈廈,何文靜.動態血糖監測系統對2型糖尿病患者的評估應用進展[J].醫學綜述,2016,22(1):115-118.
[6] ?馬婧,譚翠霞,鐘莉, 等.應用動態血糖監測系統評估血糖控制良好2型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J].中華糖尿病雜志,2017,9(7):428-434.
[7] ?吳志彬,徐月波,林增輝,等.動態血糖監測系統聯合胰島素泵治療新診斷2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外醫療,2018,37(17):75-77.
[8] ?徐蕾,張茵.動態血糖監測系統對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發生率的效果觀察[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7,14(21):47-49.
(收稿日期:2019-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