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立 明國林
[摘要] 目的 觀察羥苯磺酸鈣膠囊(導升明)在治療糖尿病微血管病變——視網膜病的過程中出現的嚴重的,需及時停藥的不良反應——高熱。 方法 觀察1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在服用羥苯磺酸鈣膠囊(導升明)的前后2個月的時間里,先后兩次出現的無其他合理解釋的高熱,研究患者的用藥過程與高熱發生的規律之間的關聯,及常規退熱治療的療效。 結果 患者出現高熱與羥苯磺酸鈣的之間存在明顯的因果關系。 結論 羥苯磺酸鈣是臨床上治療糖尿病微血管病變--視網膜病的常用成熟藥物,其常見不良反應為消化道反應,癥狀輕,患者多能耐受。此藥引發的高熱罕見且少有報道,會對患者造成嚴重損害,應引起臨床醫生的高度重視。
[關鍵詞]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羥苯磺酸鈣;不良反應;高熱
[中圖分類號] R774.1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9)08(a)-0057-02
羥苯磺酸鈣是臨床上治療糖尿病微血管病變--視網膜病公認的唯一成熟藥物,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不可替代性,應用廣泛[1]。其常見不良反應主要為胃腸道反應,如胃部不適、惡心、胃部灼熱感、食欲下降等[2],癥狀輕,患者多能耐受,并且多發生在用藥初期,隨著用藥時間的延長,患者機體逐漸適應,此類不良反應逐漸減退,所以一般不需停藥。此藥引發的高熱極為罕見,臨床鮮有報道[3]。2018年7月,該院門診收治因服用羥苯磺酸鈣膠囊(導升明)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導致高熱的病例1例,特報道如下。
1 ?病例簡介
患者女性,66歲,是我校退休教師。I型高血壓病、2型糖尿病、冠心病病史多年,常年應用拜新同、二甲雙胍、諾和銳30、參松養心膠囊,血壓及血糖基本控制。2018年5、6月開始出現視物模糊并逐漸加重,2018年7月28日于山東省醫科院糖尿病研究所診斷為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給予羥苯磺酸鈣膠囊(導升明)口服0.5 g tid,2018年7月29日下午無明顯誘因突然出現高熱,遂來該院門診診治。患者自述無受涼及飲食不潔史,無蚊蟲叮咬史,近3個月未去過疫區,也沒有接觸過傳染病患者;自覺頭痛、乏力、四肢酸痛,咽干、口渴,無咽痛、咳嗽,無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無其他明顯不適,各系統無明顯感染癥狀,查體:T41C,P92次/分,R20 次/分,BP150/80 mmHg,咽部無紅腫,扁桃體無腫大,雙肺聽診呼吸音清,未聞及干濕啰音;腹部平軟,無壓痛及反跳痛,肝區無腫大;全身淋巴結無明顯腫大。血常規:白細胞3.8×109/L,中性粒細胞百分比75%。因當時并未考慮到羥苯磺酸鈣膠囊(導升明)所致的毒副作用,故患者并未停用此藥,給予退熱、補液等對癥處理,第2天患者體溫未退,遂在常規退熱、補液對癥處理的基礎上又給予抗生素治療,患者熱度未減,并開始出現輕微腹瀉。2018年8月2日以發熱4 d伴腹瀉2 d,入山東省電力中心醫院住院治療。入院情況:查體:T39.2C,P96次/分,R20 次/分,BP160/80 mmHg,神志清,精神欠佳,口唇無蒼白紫紺,頸靜脈無怒張,聽診雙肺呼吸音清,未聞及干濕啰音,心濁音界無擴大,心率96次/分,律不齊可聞及早搏,約4次/分,心臟各瓣膜聽診區未聞及病理性雜音,A2>P2;腹部平軟,劍突下及臍周有壓痛,無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觸及,雙下肢無水腫,全身淋巴結無明顯腫大。心電圖:I度房室傳導阻滯,左前分支阻滯。復查血常規:白細胞3.2×109/L,中性粒細胞百分比79.2%,快速C反應蛋白36.70 mg/L,血生化:血鈉128 mmol/L。入院診斷:①急性胃腸炎;②低鈉血癥;③高血壓病;④2型糖尿病;⑤白細胞減少癥。患者入院后,主治醫師亦未考慮羥苯磺酸鈣膠囊(導升明)所致的毒副作用,故患者仍未停用此藥,按普通的胃腸感染處置。住院期間給予左氧氟沙星及頭孢哌酮舒巴坦抗感染治療,患者白細胞計數進一步下降到2.4×109/L,又加用瑞白、利可君升白。期間患者體溫仍未控制,在 38.5~39.5℃之間波動,期間檢查大便常規、血清淀粉酶結果顯示正常,霍亂快診陰性。復查血常規顯示:白細胞2.4×109/L,中性粒細胞百分比66.3%,快速C反應蛋白36.70 mg/L,抗感染治療后白細胞進一步下降,遂又給予重組人粒細胞刺激因子、利血生等升白治療。2018年8月16日患者因所攜帶羥苯磺酸鈣膠囊(導升明)吃完而自行停藥,停藥后體溫逐漸下降,2 d后體溫完全恢復正常。當時的主治醫師及患者本人均未意識到羥苯磺酸鈣膠囊(導升明)所致的毒副作用,認為是治療奏效,27日患者以急性胃腸炎、電解質紊亂治愈出院。出院情況:患者無特殊不適,飲食及睡眠良好,大小便無異常,查體:T36.6C,P80次/分,R16次/分,BP130/70 mmHg,咽部無紅腫,扁桃體無腫大,雙肺聽診呼吸音清,未聞及干濕啰音;腹部平軟,無壓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觸及,雙下肢無水腫;全身淋巴結無明顯腫大?;颊叱鲈汉罄^續應用原降壓、降糖藥物,并于9月17日再次到山東省醫科院糖尿病研究所開出羥苯磺酸鈣膠囊(導升明)服用,用法及劑量同前,次日再次出現高熱,體溫40.5℃,患者懷疑是此藥的不良反應,因此自行停藥,且未采取其他退熱措施,次日體溫即恢復正常。之后患者再未服用導升明,亦未再出現不明原因的高熱。
2 ?討論
我國糖尿病發病率逐年增高[4],根據2018年4月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發布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專家共識》,目前中國大陸的糖尿病人群,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病率為23%。羥苯磺酸鈣于1972年開始被應用于糖尿病視網膜病的治療,并取得了比較滿意的療效。其作用機制是作用于毛細血管的內皮細胞層和基底層,增強毛細血管的抵抗力,降低其通透性,降低血小板高聚集性及血液黏度,從而防止血栓形成,還能夠活化淋巴循環[5],對于導致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三高”因素:毛細血管高通透性、血液高黏滯性、血小板高聚集性有明顯的抑制和逆轉作用[6],是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特別是早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常用藥物,并且是唯一的成熟藥物,目前還沒有可供選擇的其他替代產品[7]。
由于羥苯磺酸鈣在臨床上應用廣泛、無可替代且患者所需服用時間周期長,所以對其毒副作用的監測和控制極為重要。羥苯磺酸鈣的常見不良反應主要為胃腸道反應,經過對癥處理或者藥物減量[8],此類不良反應是可控的,一般不會影響患者繼續用藥治療。但是其引發的高熱極為罕見,臨床鮮有報道,一般認為這與機體的變態反應有關[9],與其引發的皮膚反應、關節痛等罕見不良反應同屬患者對本藥的過敏反應[10],患者出現此類不良反應應及時停藥[11]。
該文所報道的病例即為使用羥苯磺酸鈣膠囊(導升明)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導致高熱的1例病例。該例患者連續兩次在服用該藥后隨即出現不明原因的高熱,且在停藥后體溫很快恢復正常,可以確定其突發的高熱應為服用羥苯磺酸鈣膠囊(導升明)所致。因該藥引發的高熱及其罕見,故臨床醫生往往忽視,給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因此臨床上應用該藥治療糖尿病微血管病變時,應密切觀察患者的不良反應,一旦出現高熱、皮膚反應、關節痛、白細胞降低等嚴重毒副作用應立刻停藥。
[參考文獻]
[1] ?鄭大風,馮敏,李琳玲.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防治[J].國際眼科雜志.2012,12(7):1289-1291.
[2] ?王競,張水堪,李毓敏,等.導升明治療單純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臨床研究[J].中華眼底病雜志,1995,11(4):224-226.
[3] ?李鳳鳴,眼科全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166.
[4] ?廖二元,超楚生.內分泌學[M].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776-777.
[5] ?The 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IDF Atias new figures[OL].Diabetes Voice. Volume 57.htte//www.idf.org/diabetesvo ice/issues/volume-57-issue-3.2012-12-20/2013-7-8.
[6] ?曹文捷,蔣英華,陳裔裔.羥苯磺酸鈣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血漿ET-1和GRP的變化研究[J].中國實用眼科雜志,2009,(9):656-657.
[7] ?孫素馨,王宏,孫曉芹. 羥苯磺酸鈣的藥理及臨床應用[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03,23(2):100-101.
[8] ?劉家琦,李鳳鳴.實用眼科學[M].第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23.
[9] ?法利,裴存文,金約西. 羥苯磺酸鈣對糖尿病大鼠視網膜細胞凋亡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報,2016,32(14):1314-1317.
[10] ?818醫藥網. 導升明膠囊[OL].818醫藥網. http://www.818.com/DrugDetails-10235923.shtml.2013-5-15/2013-7-8.
[11] ?杜永儀.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流行病學調查及安多明在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治療中的應用研究[D].廣州醫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11.
(收稿日期:2019-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