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雪梅
【摘要】教學是一門語言藝術,美好的語言可以贏得學生的尊重,可以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培養學生的文化素質。
【關鍵詞】美言;布帛;珠玉;梵樂;蓮花;市尊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在這個意義上說教師的語言修養是決定學生學習效果高低的重要因素。教學是一門綜合藝術,主要是通過教師的教學語言來反映的,教師的教學語言修養是教師教育思想、教育理論、教育藝術等自身整體素質的外在表現,是體現教學功能的渠道之一,是構成教師威望與聲譽的必要條件。
長期以來,我們強調教師的學歷進修、教學藝術及教學手段的更新等專業成長中的諸多要素,卻忽視了教師的語言修養。有時教師課堂教學的失敗,是由于教師的語言沒有了思想的深度和內涵,沒有了抑揚頓挫的言語技巧,失去了學生對教師講述的知識的興趣。有些教師的語言缺乏生動、活潑、風趣和睿智,失去了和諧愉悅的快感。有的教師批評學生語言刻薄、尖銳,甚至污言穢語,傷害學生自尊。有的老師在教育中缺乏春風化雨的親和力,少了讓學生感動的溫情,少了機智幽默的靈氣,少了厚積薄發的通俗,因而失去了學生“親其師而信其道”的起碼的尊重。
老子說:“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什么是美言?美者,善也。它是“善人之言”“嘉人之言”。就是說,贊美、鼓勵、安慰、得體的善言、嘉言就能獲得別人的尊敬。美言何以如此重要?對于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來說, “美言”應該有以下幾層含義:
第一,美言暖如布帛。教師職業的崇高不全在傳播知識,傳承文明,也在滋潤學生心靈,健全學生精神信仰,使學生成為個性豐滿,精神和生命燦爛的人。葉圣陶說:“在教師的手里操著幼年人的命運。”是把孩子的未來人生的幸福和快樂放在自己手中的人,在這個意義上說,對教師的知識水平、教學藝術、職業道德、人格素養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歸結到教師的教學語言,教師的一句善言美語,也許會改變孩子的一生,對一個人的成長以至于一生都有著不可替代的影響,教師的美言應該是一件溫暖的棉襖,溫暖那些在寒風中迷途的人。人不管是堅忍還是柔弱,不管是富有或是貧窮,都需要他人的關懷,而語言是最直接影響人的表達方式。贊美嘉許之言,人都愛聽好話,被別人贊揚肯定是快樂的事。對學生來講,做老師的不要吝嗇你的贊美,那是惠風和暢的心田的滋潤,那是欣賞教育的真誠付出,是心靈的慰藉和滌蕩。享受美言的過程應該成為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亮麗風景,即使不諳世事的孩童也懂得美言的尊重,因為一句適當的夸獎孩子就會綻放甜甜的笑容。要知道,美言是孩子至善、至純、至真的人格升華的源泉。
第二,美言亮如珠玉。古圣先賢的一句話,之所以能流傳千古,為世人引用稱頌,就是因為他們的話像珍珠白玉般清凈,蘊含的睿智能為人的心靈帶來啟發。一句美言,能使一時跌入深淵的煩惱人醍醐灌頂,獲得“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歡喜。教育家孔子主張“辭達而已矣”。教師的課堂語言應講求“辭達”。這種“達”應是“達而清晰”之達,應如行云那樣舒卷自如,應像流水那樣從容流暢,“常行于所當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蘇軾語)。講《荷塘月色》,講好一個“淡”字,講出淡淡的荷塘、淡淡的月色,講出作者淡淡的情調、不滿現實的淡淡的哀愁。講《綠》,要講好一個“綠”字,講出綠色的蓬勃的生命力,講出梅雨瀑的飛花流翠,講出梅雨潭的鮮潤醉人。講《陳情表》,要講好一個“情”字,講出李密矛盾兩難的境遇卻毅然決然盡孝的拳拳之心,講出李密發自肺腑的至真至性之情。
課堂教學語言講求“達”的同時,還要講求“精約”。“精約者,核字省句,剖析毫厘者也”(劉勰語),這就是“精而達”“約而達”,就是精約條達,即精講,即講得又少又好,少與好的標準就是“達”。語言上的精講就是在課堂上不說空話,不講套話和閑話,用精心設計、反復提煉的課堂語言,變深奧為淺顯,既準確又概括。
第三,美言妙如梵樂。教學是一門語言藝術,在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正日益迫切地呼喚語言藝術大師。古人說過,“言之無文,行而不遠”,“語言無味,面目可憎”。所以,做老師的應當博覽群書,不斷地豐富精神世界,常常錘煉自己的語言藝術。如同蘇軾《赤壁賦》所言:“余音裊裊,不絕如縷。”令人聽了歡喜、感動。好聽、贊美的話,就好比天上的梵音妙樂,婉轉悠揚,猶如抖落凡塵擾攘,令人身心清凈安然。因此,教師的語言要真誠,有內涵,讓人覺得聽你講話是一種享受。課堂語言畢竟不是生活俗語,高雅不失幽默、風趣不流于庸俗,既要有“陽春白雪”的素雅和激情,又要有“下里巴人”的隨和和風趣。富有幽默感和教育機智的教學語言是調節師生情緒狀態所不可缺少的有效手段。缺少幽默感和教育機智,常會在師生之間筑起無法理解的高墻,增加許多無謂的矛盾。實踐也證明,富有幽默感和教育機智的教師容易實現對課堂教學的有效控制,為教學營造一種良好的教學氣氛,也更能以一種積極、樂觀的態度來處理師生矛盾,達到讓滋潤心靈的教育和心連通的理想效果。
第四,美言香如蓮花。好言好語,如同蓮花散播的淡淡花香,清新而持久,令人心生歡喜,即使有滿腔的怒氣,也隨之消融;反之,瞋語惡語,則令人不喜耳聞。批評是一門藝術,說話要知道尊敬和顧忌,每個人都有她生命中的光榮和隱痛,不要去觸及隱痛,否則就是一種貌似關心的傷害。教育教學中,我們不妨猛睜眼,慢開口,慎張嘴,多美言。“口中留德,手下留情”,說出出格失格的話,就難免失言、失人,自然就失去學生的尊敬。對學生來說,老師一句傷了自尊的話,老師說過就忘了,學生會記一輩子的。做一個受學生尊重的老師就要心中常存善念,常懷寬容之心。
老子曰:“美言可以市尊,尊行可以加人。”就是說美好的語言可以取得別人尊重,美好的行為可以被別人看重。學會美言,你就理解了優雅,溫習著文明,懂得了欣賞;學會美言,你就會在尊重別人的同時贏得對方的尊重,進而在享受尊重中充實自信的力量。這樣的感覺只有一個語匯最為恰當,那就是“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參考文獻
[1]蘇霍姆林斯基著.給教師的建議(修訂版)[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