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雪娥 楊小燕

[摘要] 目的 分析動態血糖監測在糖尿病患者全滿后恢復期的護理。方法 選取時間段2018年8月—2019年2月,以此時間內接受該院糖尿病全麻手術患者80例為對象,隨機將其分為參照組(普通護理)和觀察組(在參照組上實施動態血糖監測)。比較兩組術后麻醉恢復期護理效果。結果 相對比參照組,觀察組患者的術后各指標變化明顯改善,患者滿意度高,資料經過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糖尿病患者全麻術后恢復期護理中應用動態血糖監測,血糖水平控制效果顯著,患者滿意度高。
[關鍵詞] 動態血糖監測;糖尿病;全麻;術后恢復期;護理
[中圖分類號] R614.2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9)08(a)-0159-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nursing of dynamic blood glucose monitoring in the recovery period of diabetic patients after full. Methods A total of 80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undergoing general anesthesia from August 2018 February 2019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reference group (general care) and an observation group (on the basis of the reference group to implement dynamic blood glucose monitoring). The nursing effects of postoperative anesthesia recovery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reference group, the changes of postoperative indexe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patient satisfaction was high. The data were compared by data difference(P<0.05). Conclusion Dynamic blood glucose monitoring is applied in the recovery of general anesthesia in diabetic patients. The blood glucose level control effect is significant and the patient satisfaction is high.
[Key words] Dynamic blood glucose monitoring; Diabetes; General anesthesia; Postoperative recovery period; Nursing
糖尿病是慢性疾病中常見的病癥,其隨著目前生活方式的改變,糖尿病患病率明顯提高,以往為了控制患者的病情,時常采用患者空腹、餐前及餐后的血糖水平監測方法,但是該方法存在盲區,無法有效掌握病情[1]。不過有學者提出全麻術后恢復期對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可有效減術后并發癥,改善患者的病情。因此,研究以2018年8月—2019年2月收治的患者為對象80例,給予動態血糖監測,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抽取該院于收治的糖尿病全麻手術患者,隨機將其分為兩組,參照組40例,年齡26~78歲,平均(52.05±4.23)歲,病程2~16年,平均(9.06±2.35)年,男女患者分別占據25例、15例;觀察組40例,年齡27~78歲,平均(52.58±4.27)歲,病程3~16年,平均(9.53±2.39)年,男女患者分別占據26例、14例。基礎資料經過數據對比檢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比性強。
1.2 ?護理方法
參照組:普通護理,措施:①患者全部采用胰島素皮下注射,基礎性健康知識及健康生活指導,指導血糖水平正確監測,控制飲食,調節運動狀態;同時根據患者的心理狀態變化,給予心理護理,主動與患者交流,根據他們行為舉止,判斷心理變化情況[2];②分析動態血糖監測的操作、注意事項,指導家屬正確操作方式,讓他們提高對血糖監測的重視度,減少他們對動態血糖檢測的不信任感,積極配合護理;③血糖變化容易引起并發癥,故患者根據醫囑按時服用藥物,責任護士監督患者服用,同時對他們的身體各項指標加強觀察力度,如果期間患者的血糖水平居高不下,容易降低患者的機體免疫功能,引起感染事件;④血糖監測期間采用血糖儀檢測,6次/d檢測,期間出現低血糖癥狀時,血糖水平隨時監測,并于術后恢復期加強對血糖水平的監測,并根據病情合理調節胰島素劑量[3]。
觀察組:在參照組基礎上護理基礎上,血糖監測實施動態血糖監測,手術期間患者采用末梢抽血實施監測方法,定時監測;術后恢復期按照患者的血糖水平,適量調整胰島素使用劑量,先采取小劑量胰島素泵入,后多觀察血糖波動水平。
1.3 ?觀察指標
經過不同護理措施的干預,分析兩種干預措施對患者的術后各指標變化和患者滿意度的影響。術后各指標變化從血糖達標時間、平均血糖波動水平、低血糖發生數和住院時間分析,患者滿意度應用科室自擬滿意度評定表,最高分100分,最低分10分,分值90~100分表示非常滿意,70~89分表示滿意,50~69分表示一般,49分以下表示差[4]。
1.4 ?統計方法
選取SPSS 21.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資料經過整理分為術后各指標變化計量資料和患者滿意度計數資料,前者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t檢驗;后者計數資料用百分率(%)表示,χ2檢驗;資料經過數據差異對比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術后各指標變化分析
觀察組與參照組患者術后恢復期各指標變化比較,觀察組患者平均血糖波動水平低,血糖達標時間短,低血糖發生數少,住院時間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患者滿意度
觀察組患者滿意度77.50%,參照組患者滿意度95.00%,資料數據經過對比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糖尿病因現代的發展,其逐漸發展為危害人們身心健康的主要疾病,使患者的生活質量不斷降低,加之病情控制不當容易引起并發癥,使患者的生命安全也受到威脅。臨床有相關調查數據顯示:大多數糖尿病患者均伴有并發癥,病死機率被提升[5]。因此,為了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該研究在以往護理基礎上給予動態血糖監測,實踐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術后各指標變化更優,患者滿意度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分析:動態血糖監測期間,實施血糖監測是血糖監控的有效方法之一,其用于臨床血糖監測期間,不僅有效將患者的血糖水平連貫、完整性的記錄下來,而且通過總結分析可得到平均血糖變化數據,為血糖時時監控提供有利條件,并為后期臨床血糖治療提供依據;以往護理雖然比較重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但是血糖監測技術的不足,導致血糖監測結果準確率不高,無法及時跟進病情,更不利于患者病情的控制。而動態血糖監測在日常血糖期間,每隔一段時間對患者的血糖數據記錄一次,直到手術結束,相關人員根據數據評估患者血糖水平,以防止低血糖等并發癥。
綜上所述,在糖尿病患者全麻術后恢復期護理期間給予患者動態血糖監測,有效控制血糖指標,縮短血糖達標時間,減少低血糖發生情況,縮短患者住院時間,提高患者對服務的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宋惠 . 動態血糖監測在糖尿病患者全麻術后恢復期的護理體會[J]. 糖尿病新世界, 2017.20(16):183-184.
[2] ?夏云芳, 徐晶晶, 秦瑤. 糖尿病患者圍術期血糖監測情況調查與分析[J]. 中華現代護理雜志, 2018, 24(15):1814.
[3] ?郎玉坤, 吳浩, 鄧宏艷,等. 實時動態血糖監測系統對糖尿病患者干預效果評價[J].中國衛生信息管理雜志, 2017, 14(4):565-569.
[4] ?張艷彬. 老年糖尿病患者行心臟瓣膜置換術后的血糖監測及護理體會[J]. 糖尿病新世界, 2017, 20(13):116-117.
[5] ?鐘鳳如, 劉紅梅, 魏小婷,等. 非糖尿病腹部手術患者圍手術期的血糖護理干預[J]. 現代醫院, 2018, 18(3):459-461.
(收稿日期:2019-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