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凌君
【摘要】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頭戲。2011年版的《初中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北疚闹饕劷處熢谶M行閱讀教學時,發展學生的個性,回歸閱讀“個性”本位,進行“個性化”閱讀,還閱讀教學原生態。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個性化;原生態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傳統的閱讀教學把“個性化閱讀”理解成為“熱鬧”的課堂效果,似乎是還課堂給學生,遇到問題則討論,不管問題有沒有價值,不論學生回答對錯都贊揚,表面上給人的感覺是“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實際上是沒有多少閱讀效果。個性化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知、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真正尊重學生的主體和差異,讓學生真正獲得閱讀帶來的享受和快樂。
一、科學設計教學目標,為“個性化閱讀”導航
科學設計教學目標是實現“個性化閱讀”的關鍵。有些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沒有考慮到有效性問題,沒有明確的課時設計,設計的教學目標不切實際等,這樣的課堂很難給學生多少收獲。
我曾經聽過我校一位老師的校內公開課,講授《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執教老師把教學目標設計為:學習有關文言文知識,分析作者如何層層深入地論證論點;領會人處在困境時才會奮發有為,國無憂慮往往遭到滅亡的道理。教學過程有五個步驟,每個步驟的教學內容都重要。試想:按照這樣的教學目標進行授課學生能有多少收效?其一原因是這堂課到底是第一課時還是第二課時。說它是第一課時吧,我沒有見到老師進行文學常識、字詞積累、疏通文義、朗讀成誦的基礎教學。說它是第二課時吧,可是第二課時的教學又不可能建立在學生對文本的“零閱讀”的起點上,因此“領會人處在困境時才會奮發有為,國無憂慮往往遭到滅亡的道理”的教學目標成為空中樓閣,無法實現。其二原因是這堂課的時間安排。我分析了一下這堂課的時間安排:導入新課要1分鐘,學生感知課文要5分鐘,疏通文義要10分鐘,“分析作者如何層層深入地論證論點”要20分鐘,“領會人處在困境時才會奮發有為,國無憂慮往往遭到滅亡的道理”要15分鐘,而且大部分時間是教師在唱“獨角戲”,這樣的時間安排學生能有收獲嗎?就算教師完成了以上教學目標,學生也達不到學習目標。如何做到科學設計教學目標,為“個性化閱讀”導航呢?
(一)充分理解教學內容
新課程提出“三維教學目標”即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所以,教學目標的出發點是“注重教學內容”,也就是要讀懂課文,理解文章的內容。學生只有正確理解和領悟了課文的內容,才能提高學習語文的能力。因此,在確定教學目標時應當注重學生對文本“個性化閱讀”,讓學生充分理解教學的內容。
(二)明確教學重點
一篇課文,可教的東西很多,許多老師一味求全,唯恐遺漏了其中之一,做到面面俱到。我看大可不必。一些知識點在以往的教學中反復出現,學生已經掌握,就可以簡單處理,而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的則非詳細不可。我們應該以是否能讓學生正確理解和領悟課文、是否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和個性作為取舍教學重點的標準。
(三)正確把握教學難點
所謂難點就是指學生難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識。到底哪些才算難點呢?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我們經常說備課不僅要備教材,還要備學生就是這個道理。把握難點就是要尊重學生的差異,尊重學生的個性,了解學生個體的學習狀況,確定教學難點。所以教學難點的確立應該因人而異、因課文而異。正確把握教學難點是“個性化閱讀”的標志之一。
二、正視文本、尊重文本是實行“個性化閱讀”的保證
2011年版的《初中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比欢?,有許多語文課是在“作秀”,表面上看課堂氣氛熱熱鬧鬧、異彩紛呈,靜下心來卻發現學生什么也沒學到。因為,有些創新課嚴重脫離了語文的本質——文本,課堂教學就成了舍本求末、緣木求魚。如何正視文本、使用文本就成為我們不得不談的話題。
時下有不少語文老師,尤其是年輕的語文老師,上課很喜歡大量地使用幻燈片,一堂課多則幾十張,少則十幾張,走馬燈似的放個不停。有的語文老師在上《三峽》時,把“長江三峽”從頭到尾解說一遍,又把三峽的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觀放個清清楚楚真真切切;有的語文老師在講《云南的歌會》時, 把《劉三姐》中大量的畫面搬進課堂,把京劇中的說唱名段也剪貼過來,一節課從頭到尾學生沒有一分鐘靜下來閱讀文本。文本在課堂中“逃逸”,取而代之的是紛擾“多情”的多媒體,你說這樣的課學生哪來收獲?去年聽語文老前輩錢老師的《背影》的教學,錢老師兩堂課只有“一支粉筆、一塊黑板和一張嘴”,沒有一張多媒體,引導學生吃透文本咀嚼詞語領悟作者感情,真是兩堂非常有“語文味”的語文課,在場的多位老師和學生聽得津津有味,真的連下課的鈴聲都沒聽見??梢姡曃谋荆龑W生解讀文本是多么的有價值。
三、回歸“個性化”本位,構建學生個性化的閱讀
中國人說“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西方人說“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樣的東西,同一篇文章,閱讀主題不同,所采用的閱讀方法就會不同,所產生的閱讀感受也絕不相同。這才是真正的語文魅力。因此,我們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時,就要遵循語文的這種特有“魅力”,回歸“個性化”本位,構建學生個性化的閱讀。
(一)個性化閱讀教學的出發點
構建個性化的閱讀要遵循以下幾個出發點:一是閱讀主體的自主性。語文教學要注重人文性,主要體現在“以人為本,關注教育對象的個性差異”,教師要從“尊重個性健康發展,尊重個體獨特體驗”出發,充分體現閱讀主體的自主性,實現有效的語文課堂閱讀。二是閱讀方式豐富性。閱讀教學應該讓學生把精力放在原文的閱讀上,讓學生與文本深入接觸,主動地、專心地、靜靜地與作者對話、與文本對話。學生因各人的知識水平不一、興趣不同,各人閱讀的方式也各不相同。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采用豐富多彩的閱讀方式,讓學生自主地選擇“個性化”閱讀方式。這樣才能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提高學生閱讀的興趣,實現學生與文本的平等對話。
(二)個性化閱讀,個性化評價
構建學生個性化的閱讀,教師對學生閱讀的個性化評價也很主要。有些教師在對學生個性化閱讀的課堂評價激勵性評價過多,建設性評價太少,動不動就“你很聰明”“你真棒”,甚至有些教師還拿一些糖果或小文具等來獎勵學生,有些教師還未認真聆聽學生的發言,贊嘆之語就已脫口而出。這樣的缺少個性化的評語太過單調,很難對學生有激勵作用。要構建學生個性化的閱讀,對學生要多些建設性評價,語言要具有個性化和針對性,要通過肯定性和描述性的評語來激勵學生的個性化的閱讀。教師要充分肯定學生的獨特體驗和個性陳述的同時,通過對學生意見的恰當回應來為學生指明學習的方向。長此以往,學生個性化的閱讀才能夠有效形成。
總之,無論是什么方式的個性化閱讀,都必須遵循從文本出發,從文本的言語入手的原則,既求同又存異。教師在實踐個性化閱讀教學時要找到文本的價值取向和學生獨特體驗的平衡點,在尊重文本的基礎上,打開學生的思維空間,釋放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利用課文所留的空白點,開展創造性的個性化閱讀,讓閱讀回歸“個性化”本位,還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的原生態。
參考文獻
[1]孫啟彬,楊連杰. 做一個有“個性”的讀者——初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9(8).
[2]李愛俊.尊重個性閱讀 彰顯個性魅力[J]. 課程教育研究,2016(13).
[3]費曉麗. 遵循有限自由,開展個性化閱讀[J].新作文(語文教學研究),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