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雨英
摘 要:油茶是油茶屬茶科常綠小喬木,又稱茶油樹、茶子樹。其種子可榨油(茶油)供食用,被譽為“東方橄欖油”,茶油是食用油中的珍品,色清味美。我國各油茶產區近年來為了振興地方經濟大力發展油茶產業,而在高產栽培和管理過程中油茶對于技術有著較高的要求。基于此本文對于油茶樹的高產栽培管理結合油茶高產栽培技術提出了有效的措施。
關鍵詞:油茶;高產;栽培管理技術
油茶的經濟收益期在五十年以上,壽命則可長達一百年以上,其適宜的生長環境為pH 值 4.5~6.5 的酸性土壤,為喜酸性的陽性樹種,且根系較為發達。基于此本文對油茶高產栽培管理技術進行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和重要性。
一、油茶的特性
油茶的特性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根系,油茶為深根性樹種。一般二月中旬是油茶根系開始生長的時期,而根系生長出現第一個生長高峰是在三四月份也就是新梢快速生長之前。根系生長出現第二個生長高峰則是在九月份。此外,較強的再生力和愈合力、強烈的趨水趨肥性是油茶根系生長的兩個明顯的特征;第二,新梢,頂芽和腋芽是油茶新梢的主要萌發地,且具有明顯的頂端優勢。生機最旺,萌發率最高的為頂芽。粗壯的抽發新梢則具有較高的坐果率和花芽分化率;第三,開花結果,油茶花為兩性花,昆蟲是其主要的傳粉媒介,高溫有利于受精、昆蟲傳粉以及開花,且油茶花期忌低溫陰雨。
二、造林技術
1.選擇造林地。在個體發育過程中,油茶逐步從半陰過渡到到陽性,是一類喜光的樹種。十年以后油茶進入成年階段,其生殖生長與營養生長由于大量結果而交替進行,十分迫切的需求直射光。此時對油茶產量影響極大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足夠的光照。因此,山區應選擇陽光充足、坡度二十五度以下、海拔五百米以下的陽坡栽植。為了方便管理和果實采摘要求坡度不能太大,而山地陰坡、海拔太高則易發生凍害。為了避免因為積水而導致爛根,在平原、丘崗等地區栽植的坡度應當高于五度。
2.選擇土壤。土壤應當選擇透氣性好、肥沃、土層深厚的,較為適宜的為pH值 5~6 的酸性紅黃壤土。油茶通常適合生長于馬尾松、鐵芒萁以及杜鵑生長良好的土壤也就是松林土中,在此類土壤中油茶產量高且生長良好。
3.整地。整地通常需要提前三個月到半年進行,在秋季或者冬季進行整地,且在下一季進行栽植。塊狀整地、帶狀整地以及全墾整地是整地的三種主要方式。全墾整地適宜于緩坡地(坡度小于 15 °)或平坦地。帶狀整地適宜于山區或丘陵(坡度 15° ~19°)。塊狀整地適宜于水土保持要求較高的河流兩岸以及鐵路、公路、水庫邊的造林地塊或山區(坡度 20 ° ~ 25 °)。
4.造林
(1)造林季節。早春或初冬通常為選擇的栽植時間,例如,三月初、二月中下旬或十月中下旬,此時處于農閑季節,雨水較多,且氣溫不高,油茶苗對于栽植用工、雨水以及氣溫的需求都可以滿足。
(2)選擇苗木。長林 53 號、長林 40 號、長林 4 號等長林系列良種都是苗木應當選用的。為了保證果實的品質,面積越大要求的品種就越多,品種之間果實成熟期與花期也應當一致或者相近,且品種配置不少于三個。
(3)栽植密度。在確定栽植密度時一般根據經營目的、品種特性以及地類條件來確定,且較為適宜的初植密度為3m×3m、2.5 m×2.5 m的株行距。
(4)栽植方法。油茶苗嫁接口露出地面是較為適宜的栽植深度,接著再將一層松土覆蓋在上面,并做到土實、苗正、根舒。如果沒有雨在栽植后需要定期澆水或者澆定根水,且栽植工作最好不要在大雨天或者中雨天進行。
三、幼林管理技術
幼林管理工作在栽植油茶后應當及時進行,同時為了保證早產豐產和油茶栽植后成活,并滿足油茶生長對水肥的需求,必須要創造良好的環境條件。
1.灌溉。在栽植、運輸、起苗時油茶的根系受到損傷,而葉面由于失水較多也需要有充足的水分,著也是保證栽植后成活的重要條件。尤其是在連續高溫干旱時,定期澆水更是必不可少。
2.中耕除草。松土除草工作應當在造林當年九月份進行一次,且宜淺不宜深。且松土除草工作從第二年開始每年進行兩次,五到六月份是第一次,而八到九月份則是第二次,三到五厘米則通常為松土的厚度。在根部周圍可以覆蓋雜草來作為肥料。
3.整形修剪。形成良好的冠形和通風透光的樹體結構,促進側枝生長,控制頂端生長是整形修剪的主要目標。整形修剪的方法通常為先培養主干和樹形,然后培養強壯枝作為主枝,最后在主枝上保留副主枝。第一年秋冬季至次年二月份通常為整形修剪的時間,除萌工作應當在修剪后應及時進行,且修剪幼樹宜輕不宜重。
4.合理間作。對于油茶幼林來說,合理間作可以提高經濟效益,有利于以農養林,促進油茶幼林生長以及為其提供良好的土肥水熱條件。間作物不宜選擇藤本攀緣作物、高粱或玉米,而應當選擇不與油茶爭水爭肥的作物,例如花生、豌豆、綠豆、黃豆。
四、成林管理技術
1.冬春墾復。深挖墾復在油茶進入成年階段后可以增加產量、減少病蟲害、提高肥力、疏松土壤。通常三年一次為深挖墾復工作的頻率,且二十到二十五厘米為最佳深度。墾復應根據坡度、地形采用穴墾、帶墾和全墾的方式。保持水土是墾復應當注意的。此外,山區通常應當采用穴墾或者帶墾,而不宜全墾。
2.施肥。油茶是木本油料樹種,壽命長且產量高,油茶果熟花開、結果長油、發芽抽梢都需要從土壤中吸收大量的營養物質,且需肥量隨著樹齡的增長而增加。有機肥料是主要的施肥種類,并適當輔以化肥。小年施以氮磷肥,大年則施以有機肥、磷鉀肥。穴施、溝施均為常用的施肥方法。在油茶樹的上坡為肥料的施肥方向,這樣肥料在遇到雨水浸入時也可隨水流方向向下滲透,從而使樹根均勻受肥且早春優于夏秋的施肥時間。 25 g為每株一年的最大施肥量,且多次施用為最佳方式。
3.修剪。修剪工作通常在采收油茶果到春梢萌發前均可。這是由于病菌在此時由于濕度小、氣溫低而缺乏活動能力,因此病菌侵入傷口幾率可被有效的減少。剪去病蟲枝、衰老枝、干枯枝,并合理修剪交叉枝、徒長枝。幼樹輕剪,老樹重剪,長勢旺的輕剪,長勢弱的重剪,冠上輕剪,冠下重剪,稀林輕剪、密林重剪為這一過程需遵守的原則。此外,為了避免枝葉養分損耗過多,修剪時一次修剪強度不宜過大。且除萌、抹芽工作必須在修剪后及時進行。
4.病蟲害防治。煙煤病、軟腐病、炭疽病為油茶的三種主要病害,而象鼻蟲、金龜子、茶梢蛾、油茶尺蠖、油茶毒蛾等則為主要的蟲害。強化責任、依法監管、科學治理、預防為主的方針是油茶病蟲害防治時必須要貫徹的。例如,增強抵抗力,促進油茶樹勢強壯,加強油茶林的撫育管理;利用生物防治,注意保護好天敵;砍除衰老病株;殺死蟲卵和蟲蛹,在施肥、墾復時清楚病果、病葉和病枝。
參考文獻:
[1]譚樹林.高產油茶栽培技術中幾個關鍵問題的研究[J].農家參謀,2019(08):121.
[2]粟麗萍,陳妤璐.油茶高產栽培技術[J].江西農業,2019(04):7.
[3]張兆彬.油茶高產栽培技術及效益分析[J].南方農業,2019,13(05):31-32.
[4]李玉洪.油茶高產栽培和管理技術[J].綠色科技,2019(01):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