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梁
摘 要:雷竹是我國聲名在外的優秀筍用竹,可食用且有保健減肥功效。現對雷竹引種和栽培的關鍵技術進行探討和總結,希望我國雷竹產業能夠得到更好更快的發展。
關鍵詞:雷竹;引用技術;栽培技術
雷竹和雷竹筍皆可作為綠色減肥保健食品食用,特別是雷竹筍味道鮮美且營養豐富,是餐桌上一道極具特色的傳統美味山珍菜肴,因此,雷竹種植業具有可觀的市場前景,全國各地也開始大規模引種、栽培雷竹。隨著雷竹種植面積和市場上對雷竹的需求的不斷擴大,探討、攻克并總結雷竹引種和栽培的關鍵技術,能夠使雷竹產業的發展逐步走向正規。
一、土壤耕作技術
建立專門的雷竹種植園,對雷竹進行統一的引種和栽培,能夠有效提高雷竹的產量。但是不恰當不適宜的土壤耕作技術也會對雷竹產量產生較大的不利影響。水土流失嚴重、土壤肥性不足、竹鞭被切斷等現象都不利于雷竹的生長,而土壤耕作次數過多又會提高勞動成本,因此需要盡可能減少土壤耕作過程中不必要的環節,實現雷竹“免耕”的目標。應當根據雷竹種植園選址地形地貌、土壤營養情況、昆蟲種類分布情況、氣候變化情況等,選擇最優土壤耕作時間進行合理耕作。
二、地面覆蓋技術
對雷竹種植園的土地表層進行覆蓋,能夠有效保持土壤中的水分和肥性、防止水土流失的現象發生,并且能夠抑制雷竹種植園雜草生長,節約人力除草的成本。地面覆蓋技術常見的有兩種。一種是生物覆蓋,讓雷竹種植園的雜草自由生長直至長滿整個種植園,雜草長成以后多次割草將雷竹種植園地面覆蓋完全,以此形成生物覆蓋膜,此種方法的不足之處是雜草在生長過程中會與雷竹爭搶養分,且容易滋生蟲害,威脅雷竹生長。一種是人工覆蓋,以草木灰、竹子、雜草為原料對雷竹種植園地面進行覆蓋,人工覆蓋的方法更容易根據雷竹種植園氣候條件、土壤條件的變化,調整地面覆蓋方式,更利于雷竹種植園的發展。
自然生長的雷竹在六月份左右長出竹鞭,在八月份出現筍芽分化的現象,而九月份到十一月份雷竹的筍芽開始快速成長,但是雷筍在冬天的生長進程遲緩,直到來年春天氣溫升高,雷筍才會加快生長、冒出地面。因此,在冬天的時候需要對雷竹種植園的地面進行覆蓋,保證土壤溫度能夠滿足雷竹出筍的需求,雷竹就能夠完成在冬天出筍的任務。在條件能夠滿足的情況下,選取谷殼和稻草對雷竹種植園的地面進行人工覆蓋的效果最佳,如果條件無法滿足,則可以選取竹葉作為覆蓋物。竹葉覆蓋能夠長時間保證被覆蓋土壤溫度不變,且竹葉在腐化過程中還能發熱延長保溫周期,腐化之后還能化做有機泥土為雷竹生長提供養分。
三、平衡施肥技術
平衡施肥技術是指需要在滿足雷竹對礦物元素需要的同時,盡量減少施肥次數并保證不對環境造成污染。而土壤中限制雷竹生長的礦物元素并不是土壤中含量最少的礦物元素,而是雷竹生長所需要的但是土壤中含量最少的礦物元素。因此,每次施肥時的肥料要適時進行調整。不能夠一直固定添加某幾種礦物元素,因為如果雷竹生長缺少其中某一種礦物元素,其他的礦物元素補充再多也不能讓雷竹健康的生長。但是也不能夠一直補充雷竹最開始最為缺少的那一種礦物元素,因為隨著肥料的補充、土壤情況的變化,雷竹生長最為缺少的那一種礦物元素一定會發生變化。所以平衡施肥技術對雷竹生長十分重要。而除了肥料的選擇,施肥方式、施肥時間也應該在科學合理的范圍內進行選擇。
四、水分調控技術
土壤含水量在雷竹生長過程中起重要作用,其不僅影響雷竹的出筍時間還會對雷竹的出筍率產生一定影響。土壤水分含量少會延遲雷竹竹鞭生長、抑制雷竹筍芽分化,延遲雷竹出筍時間的同時還導致雷竹筍芽質量差、出筍率低。因此,對雷竹種植園的土壤水分進行實時監測和對土壤進行適時補水、排水的工作尤為重要。及時對雷竹種植園的土壤水分進行補充澆灌,則能夠保證雷竹筍芽的出筍率和出筍數量。在雷竹筍芽的生長期土壤水分的補充也是尤為重要的。雷竹筍芽在生長過程中水分不足,會導致雷竹筍芽個頭小、肉質干癟,食用口感不佳。尤其是在少雨的季節,對雷竹種植園進行土壤水分調控至關重要,土壤水分澆灌后再次對地面進行人工覆蓋,保持土壤水分含量。而雨季也要對土壤含水量進行監測,含水量過高則進行排水,避免雷竹筍芽窒息、腐爛而失去生命力。
五、合理采筍留竹技術
雷竹種植園中成長年份在一到四年之間的雷竹林是幼竹林,成長年份在五到二十年的雷竹林是成竹林,成長年份在二十年以上的是老竹林。為了能夠給雷竹生長提供良好的生存環境,給每一棵雷竹留存一定的生長空間,以保證雷竹在生長過程中的光、水分、肥料等必要條件的獲取尤為重要,因此要在雷竹成長的不同階段,通過采筍留竹技術人工調整雷竹種植園的種植密度。幼竹林中第一年栽種的雷竹只有母竹的母竹鞭上會發出筍芽,此時要留筍,就要對母竹母竹鞭上的筍芽進行移植栽培,這樣會帶走母竹生長所需要的營養儲備,抑制母竹生長,因此此時要留種母竹的話則不宜采筍進行移植栽培。除此之外,幼竹林中母竹所發的新筍要留下離母竹距離遠的且質量好的而鏟除離母竹距離近的,以逐年擴大幼竹林的范圍,并保證整個雷竹林的質量。成竹林中的雷竹種植要保證在一定的密度范圍內。成竹林中母竹所發的質量好的新筍要留取一定數目,然后鏟除部分年份較大的、可能存在蟲害的母竹,利于雷竹進行光合作用,而且能夠時時保證雷竹林的高品質,此過程中需保證留取的新筍數目和鏟除的母筍數目基本一致。
六、無公害生產技術
無公害綠色雷筍的栽培需要從三個方面同步進行把關。第一個方面是需要實現雷竹種植園土壤、水資源、空氣沒有被污染的情況出現,為雷竹生長提供一個綠色無污染的生長環境。第二個方面是要求在栽培雷竹的過程中不能過度使用化肥和農藥,農藥和化肥的過度使用會影響雷筍的品質,并且對土壤活性造成不良影響。第三個方面是需要對長成的雷竹筍進行質量鑒定以及微量元素含量檢測,沒有達到規定上市標準的雷竹筍不允許上市,需要被銷毀,而達到上市標準的雷筍則需要按照質量等級進行劃分后再上市。
七、結語
本文通過對雷竹已有的種植經驗進行歸納總結,探討了雷竹引種和栽培的關鍵技術,為雷竹種植產業的更好發展奠定基礎。此外一定要注意的是,不能夠讓人工干預破壞雷竹種植園的自然生態平衡系統,否則再多的人工干預都不能夠實現雷竹種植園的穩定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海霞, 曾慶南, 程平, et al. 雷竹10個種源(類型)引種試驗初報[J]. 世界竹藤通訊, 2018, 16(3).
[2]阮俊峰, 卓雄標, 張元法, et al. 幾種經濟竹種的引種栽培試驗[J]. 安徽農學通報, 2014(6):64-65.
[3]不同施肥對雷竹林養分流失特征的影響[D]. 浙江農林大學,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