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梅 梁忠義
摘 要:利用辣椒嫁接技術可以有效的抵抗疫病,利用磚木嫁接來預防辣椒疫病,對我國辣椒種植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辣椒嫁接;抗疫病效果;研究
一、材料與方法
1.實驗材料
本次研究選用三個不同種類的辣椒品種作為接穗,分別為美人椒、七星椒和黃帝椒。利用營養缽進行辣椒種苗培育,在營養缽當中放入經過滅菌處理的營養土,營養缽規格為10×10cm,將實驗選取的辣椒種苗放入營養缽中育苗。從本地區辣椒種植區當中提取出現過辣椒疫病的土壤或病殘體,作為辣椒疫病的病菌源。
2.辣椒嫁接實驗方法
首先,本次實驗選擇砧木和接穗苗齡在葉期,莖粗左右時進行嫁接為宜。具體方法是當砧木和接穗莖直徑和氣門芯的內徑一致時進行嫁接,嫁接時在砧木和接穗的子葉上方處斜切一刀,切口長1cm,先將氣門芯穿入砧木斜面至中部,然后將接穗套進氣門芯的另一頭,最后使兩個斜切面吻合。在選擇砧木和接穗時,盡量選切面處莖粗與氣門芯口徑相當。
其次,辣椒嫁接完成之后,進行栽培管理。辣椒嫁接后,放入密閉的環境中進行培育,嫁接部位愈合后對培育環境的溫度與濕度進行控制。白天溫度控制在25℃左右,夜晚溫度控制在21℃左右;濕度的控制通過噴灌方式來補充水分,要求環境濕度不能低于95%,保證培育環境密閉性控制水分蒸發量。嫁接完成后的5d之內不需要任何的光照,嫁接5d后將光照引入培育環境當中,從兩側施加光照,每天適時通風,通風后要進行噴灌處理。
最后,本次實驗每個辣椒培育品種均有40株,分為嫁接組和育苗組。嫁接育苗組辣椒生長到1葉時,將準備好的存有辣椒疫病病菌源的土壤、病殘體放置培育缽體環境當中,使病原細菌能夠貼近辣椒根莖區域。對辣椒幼苗根部灌入充足的水分,灌溉水分要達到能夠讓幼苗根部持續水分充足24h,之后根據幼苗墑情補充水分,培育缽體內的溫度要保持在27℃左右,溫度差上下浮動不能超過2度。一般育苗組就采用普通的辣椒育苗技術,對辣椒種子進行培育促生長,同樣在生長至1葉時將存有辣椒疫病的土壤、病殘體放入培育空間,創設適宜病原菌萌發的溫度與濕度條件。
3.嫁接辣椒疫病檢測評價
嫁接后每日對辣椒疫病情況進行觀察檢測,檢測辣椒疫病等級,評價標準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1990-01-25批準的標準文件進行判斷,疫病等級包含0-5級。具體為:0級,幼苗無疫病;1級,幼苗根部輕微發黑,葉片有萎蔫但癥狀較輕,可以恢復;2級,幼苗根部發黑長度在2cm以內,葉片有萎蔫,并是不可恢復類型的;3級,幼苗根部發黑長度超過2cm,葉片出現掉落和萎蔫;4級,幼苗根部全部變成黑色,根莖與葉片萎蔫收縮,葉片脫落,或者整支植株全部萎蔫;5級,幼苗枯萎死亡。根據辣椒疫病的評判情況,對辣椒的病情指數和抗病性能進行觀察,其中病情指數(DI)=[∑(病級數×病級植株數)×100/(病級最高值×調查株數)],抗病性指標為免疫(I)DI為0;高抗(HR)DI小于10;抗病(R)DI為10-30;中抗(MR)DI為30-50;感病(S)DI大于50。
二、結果
1.椒疫病情況
辣椒疫病發生的情況觀察,通過對嫁接苗與育苗組幼苗疫病指數與病發率的統計分析,可以明確嫁接苗組的幼苗病發情況少于育苗組,具體的統計數據結果如表1。
2.抗病性
對兩組辣椒的幼苗的抗病性進行觀察,可以明確嫁接苗組幼苗的抗病性能優于育苗苗組,具體的統計數據結果如表2。
三、討論
辣椒疫病是以抱子囊在土壤、田間病殘體上越冬,以抱子囊萌發產生游動抱子侵染根部引起病害。辣椒疫病在近些年辣椒蔬菜種植當中發生的概率比較高,對辣椒疫病的預防成為辣椒種植產業發展的重要內容,嫁接種植技術在辣椒生產中應用,對辣椒自身的抗病性提升有重要的幫助。通過本次對辣椒嫁接抗疫病效果的研究可以發現,相對于普通辣椒育苗種植技術應用,嫁接辣椒的抗病性能更佳,值得在辣椒種植生產當中應用,關于辣椒嫁接抗疫病的研究已經經過很多學者的實驗論述得到了驗證,但是目前我國辣椒嫁接品種引進方面還需要進一步的強化完善,以促進我國辣椒疫病防控水平的提升,同時也能夠為辣椒種植產業發展與經濟效益提升提供更多的助力。
參考文獻:
[1]牟玉梅.辣椒砧木種質資源對青枯病和疫病的抗性數量遺傳及嫁接應用研究[D].廣西大學,2014.
作者簡介:陳梅(1970-)女,貴州遵義人,余慶縣子營街道農業服務中心,高級農藝師,大專,研究方向:農業適用技術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