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三
摘 要:農業是國民經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關乎著我國的國計民生,農業技術又是農業生產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農業技術的發展是農業發展的推動力,因此,本文就農業技術在高產蔬菜的種植中的應用展開了討論。
關鍵詞:農業;農業技術;高產蔬菜;蔬菜種植
一、計算機技術在高產蔬菜種植中的應用
利用計算機技術構建高產蔬菜的信息系統,成為農業計算機技術的關鍵,信息系統需要以高產蔬菜的數據庫作為支撐,構建完善的信息化管理體系,提高農業的整體發展。
眾所周知,高產蔬菜的生長對空氣的溫度,濕度以及二氧化碳的濃度等要求比較高,特別是在大棚種植中,利用無線傳感監控技術,對高產蔬菜的生長環境進行監測,在通過處理器與控制器對高產蔬菜的生長進行灌溉、取暖、通風等措施,實現高產蔬菜種植的精細化管理。除此之外,還可以運用到可視化技術,借助信息技術獲取高產蔬菜的生長圖像,方便工作人員對高產蔬菜生長情況的了解,并且做出適合的防治措施,保證高產蔬菜的健康生長,不僅如此,可是話技術應用到高產蔬菜的種植上,還可以對高產蔬菜生產的工作人員進行監督,防止不正確或不規范的工作行為出現,也可以達到防治病蟲害的作用。
二、植保技術在高產蔬菜種植中的作用
高產蔬菜一直都是我國農業的研究重點,對此,不少農業種植的科研人員為保護高產蔬菜的高產做出了大量的研究,并且將得出的研究。目前植物保護技術已經在高產蔬菜的種植中進行了實施。在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指導下,蔬菜基地種植人員運用先進的植物保護技術種植出來的蔬菜,不僅僅可以達到高產,而且還可以達到無蟲、無藥的種植效果,這樣還可以為蔬菜種植帶來更多的收益,也有利于我國農業技術的發展。
三、光技術在高產作物種植中的應用
高產作物的生長過程離不開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高與低,光的位置照射強度,對高產作物的生長起到重要影響。由于高產蔬菜高產的特性在農業大棚設施中,自然光無法滿足高產蔬菜光合作用的需要,所以,要提高農高產蔬菜的產量,需要應用光技術。現階段,人工光源所包括的類型各式各樣,比如白熾燈、鈉燈、日光燈等,由于高產蔬菜的種類不同,所需要的光源種類及光的強度也不盡相同。因此,在選擇光源之前,需要對農作物的習性與特性進行分析,科學且合理地選擇光源,并應用透光膜技術實現光投射,依據農作物的發展情況,對光的強度進行調整,保證光合作用的效率能夠達到最高水平,還能夠在應用光技術的時節約能源 。同時,應用農作物害蟲的趨光性,吸引害蟲,并進行捕殺。如此一來,可以降低農藥的施用量,為生態農業的發展,奠定基礎,提供保障。
四、生物技術在高產蔬菜種植中的應用
組織培養技術在高產蔬菜的種植中發揮重要作用,所謂的組織培養技術是使高產蔬菜從種子到幼苗的生長階段,放置在無菌環境下所實施的一種人工誘導的方式。組織培養技術的應用,能夠縮短高產蔬菜的生命周期,且可以避免細菌或病毒對高產蔬菜造成影響。轉基因技術在蔬菜育種上的應用。將人工分離和修飾過的基因導入到生物體基因組中,由于導入基因的表達,引起生物體性狀可遺傳的修飾,這一技術稱之為轉基因技術。轉基因技術的飛速發展不僅為基因表達、調控和遺傳研究提供了一個理想的實驗體系,更重要的是為生物定向改良和分子育種提供了一種較佳的方法,使其成為基因工程和育種最有效的途徑,其主要應用于:品質改良育種,目前高產蔬菜品質改良已成為蔬菜品種選育的主要目標,一些有價值的外源基因的導入無疑是一條有效途徑。我國自主培育的“超油1號”和“超油2號” 兩個轉基因油菜新品系,含油量高達52.82%,是目前世界上含油量最高的甘藍型油菜。另外,抗腐能力強、耐貯性高的番茄以及具有高含量必需氨基酸的馬鈴薯等轉基因蔬菜也開始進入市場。
不僅如此,抗性育種中轉入抗病毒基因是利用最多的一種方式,是通過遺傳轉化將病毒外殼蛋白的編碼基因轉入受體細胞中表達,目前這種技術已在番茄、黃瓜、南瓜、甜瓜、生菜等蔬菜上應用。此外,病毒復制酶基因、病毒的反義基因以及一些非病毒來源的基因轉化也均有很大發展。馬偉采用農桿菌介導法將TuMV-CP基因導入大白菜中,建立了高效的大白菜離體再生、遺傳轉化體系,并對轉基因植株進行分子生物學檢測,證實得到的再生植株為轉基因植株,目的基因已在部分植株上表達;同時,還對轉基因植株的后代進行檢測,分析該基因所控制性狀的遺傳穩定性以及基因表達情況,為大白菜基因工程抗病育種提供理論依據。還有轉入抗蟲基因,目前應用的抗蟲基因主要有兩種,即來源于蘇云金芽孢桿菌的毒素基因和來源于植物的蛋白酶抑制因子基因,其中研究最多的是毒素基因,如從蘇云金芽孢桿菌中提取出引起鱗翅目昆蟲神經中毒而死亡的內毒素基因,將其轉入番茄和馬鈴薯中,發現這些轉基因植物的殺蟲效果良好。毒素基因還能穩定遺傳,并且毒素對人畜無害。日本科研人員從蒼蠅體內分離得到一種抗菌性很強的蛋白質基因,并將這種基因轉移到作物細胞中培育出抗病的煙草、白菜。
轉入抗逆基因,目前抗逆基因工程的研究,一方面集中于在逆境條件下才能表達的某些基因的研究,如與抗(耐)鹽堿有關的脯氨酸合成酶基因及其他與抗逆有關的基因;在一種酵母中發現了一種抗鹽堿基因,現在人們已經培育出抗鹽堿的番茄和某些瓜類。另一方面則是抗逆代謝過程中某些酶的研究,現已分離出大量與抗逆代謝相關的基因,目前應用于作物上的抗凍基因主要是魚類的抗凍蛋白基因,例如我國科學家把生活在寒溫帶的“美洲擬鰈”冷水魚的抗凍蛋白基因注入番茄的花粉管,得到轉基因的抗寒番茄,試驗表明,這種番茄幼苗與對照品種相比,致死溫度下降2 ℃,所需積溫減少125 ℃,并表現出很強的抗晚霜能力。
五、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作為農業生產大國,在高產蔬菜的種植上需積極引入現代化技術,實現應用高科技對農作物管理的目標。經過實踐與研究,在農業種植中,應用現代化技術,可以提高農作物的快速成長,在高產蔬菜的種植上更能發揮作用。但是,值得注意的一點,應用現代化技術,要從農業種植的實際需要出發,特別是高產蔬菜的種植,這樣才能真正實現高產蔬菜種植的欣欣向榮。
參考文獻:
[1]李培源,郭娜 . 現代化技術在農業種植中的應用研究 . 北京農業,2014,(24):237.
[2]麻李祥 . 現代化技術在農業種植中的應用 . 南方農業,2015,(12):174~175.
[3]秦麗萍,黃夏英 . 現代化技術在農業種植中的實踐應用分析 . 福建農業,2015,(05):105.
[4]包海永 . 試析現代化技術在農業種植中的應用 . 黑龍江科技信息,2015,(33):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