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少利
一、缺氮
1.癥狀 ?植株生長差,葉色淡綠,葉小,下部葉片先老化變黃甚至脫落,后逐漸上移,遍及全株;座莢少,莢果生長發育不良。
2.發生原因 ?土壤本身含氮量低;種植前施大量沒有腐熟的作物秸稈或有機肥,碳素多,其分解時奪取土壤中氮;產量高,收獲量大,從土壤中吸收氮多而追肥不及時。
3.診斷要點 ?從上部葉,還是從下部葉開始黃化,從下部葉開始黃化則是缺氮;注意莖蔓的粗細,一般缺氮蔓細;定植前施用未腐熟的作物秸稈或有機肥短時間內會引起缺氮;下部葉葉緣急劇黃化(缺鉀),葉緣部分殘留有綠色(缺鎂)。葉螨為害呈斑點狀失綠。
4.防治方法 ?施用新鮮的有機物(作物秸稈或有機肥)作基肥要增施氮素或施用完全腐熟的堆肥;應急措施:可葉面噴施0.2~0.5%尿素液。
二、缺磷
1.癥狀 ?苗期葉色濃綠、發硬、矮化;結莢期下部葉黃化,上部葉葉片小,稍微向上挺。
2.發生原因 ?堆肥施量小,磷肥用量少易發生缺磷癥;地溫常常影響對磷的吸收。溫度低,對磷的吸收就少,大棚等保護地冬春或早春易發生缺磷。
3.診斷要點 ?注意癥狀出現的時期,由于溫度低,即使土壤中磷素充足,也難以吸收充足的磷素,易出現缺磷癥。在生育初期,葉色為濃綠色,后期下部葉變黃,出現褐斑。
4.防治方法 ?菜豆苗期特別需要磷,要特別注意增施磷肥;施用足夠的堆肥等有機質肥料。
三、缺鉀
1.癥狀 ?在菜豆生長早期,葉緣出現輕微的黃化,在次序上先是葉緣,然后是葉脈間黃化,順序明顯;葉緣枯死,隨著葉片不斷生長,葉向外側卷曲;葉片稍有硬化;莢果稍短。
2.發生原因 ?土壤中含鉀量低,而施用堆肥等有機質肥料和鉀肥少,易出現缺鉀癥;地溫低,日照不足,土壤過濕、施氮肥過多等阻礙對鉀的吸收。
3.診斷要點 ?注意葉片發生癥狀的位置,如果是下部葉和中部葉出現癥狀可能缺鉀;生育初期,當溫度低,保護地栽培時,氣體障礙有類似的癥狀,要注意區別;同樣的癥狀,如出現在上部葉,則可能是缺鈣。
4.防治方法 ?施用足夠的鉀肥,特別是在生育的中、后期不能缺鉀;出現缺鉀癥狀時,應立即追施硫酸鉀等速效肥。亦可進行葉面噴施1~2%的磷酸二氫鉀水溶液2~3次。
四、缺鈣
1.癥狀 ?植株矮小,未老先衰,莖端營養生長緩慢;側根尖部死亡,呈瘤狀突起;頂葉的葉脈間淡綠或黃色,幼葉卷曲,葉緣變黃失綠后從葉尖和葉緣向內死亡;植株頂芽壞死,但老葉仍綠。
2.發生原因 ?氮多、鉀多或土壤干燥,阻礙對鈣的吸收;空氣濕度小,蒸發快,補水不足時易產生缺鈣;土壤本身缺鈣。
3.診斷要點 ?仔細觀察生長點附近的葉片黃化狀況,如果葉脈不黃化,呈花葉狀則可能是病毒病;生長點附近萎縮,可能是缺硼。但缺硼突然出現萎縮癥狀的情況少,而且缺硼時葉片扭曲。這一點可以區分是缺鈣還是缺硼。
4.防治方法 ?土壤鈣不足,增施含鈣肥料;避免一次用大量鉀肥和氮肥;要適時澆水,保證水分充足;應急措施:用0.3%的氯化鈣水溶液噴灑葉面。
五、缺鎂
1.癥狀 ?菜豆在生長發育過程中,下部葉葉脈間的綠色漸漸地變黃,進一步發展,除了葉脈、葉緣殘留點綠色外,葉脈間均黃白化。
2.發生原因 ?土壤本身含鎂量低;鉀、氮肥用量過多,阻礙對鎂的吸收。尤其是大棚栽培更明顯。
3.診斷要點 ?生育初期至結莢前,若發生缺綠癥,缺鎂的可能性不大。可能是與在保護地里由于覆蓋,受到氣體的障礙有關;缺鎂的葉片不卷縮。如果硬化、卷縮應考慮其它原因;認真觀察發生缺綠癥葉片的背面,要看是否是螨害、病害;缺鎂癥狀與缺鉀癥狀相似,區別在于缺鎂是從葉內側失綠;缺鉀是從葉緣開始失綠。
4.防治方法 ?土壤診斷若缺鎂,在栽培前要施用足夠的含鎂肥料;避免一次施用過量的、阻礙對鎂吸收的鉀、氮等肥料;應急對策:用1~2%硫酸鎂水溶液噴灑葉面。
六、缺鋅
1.癥狀 ?從中部葉開始褪色,與健康葉比較,葉脈清晰可見;隨著葉脈間逐漸褪色,葉緣從黃化到變成褐色;節間變短,莖頂簇生小葉,株形叢狀,葉片向外側稍微卷曲,不開花結莢。
2.發生原因 ?光照過強易發生缺鋅;若吸收磷過多,植株即使吸收了鋅,也表現缺鋅癥狀;土壤pH高,即使土壤中有足夠的鋅,但其不溶解,也不能被作物所吸收利用。
3.診斷要點 ?缺鋅癥與缺鉀癥類似,葉片黃化。缺鋅多發生在中上部葉,缺鉀多發生在中下部葉;缺鋅癥狀嚴重時,生長點附近節間短縮。
4.防治方法 ?不要過量施用磷肥;缺鋅時可以施用硫酸鋅,每畝用1~1.5千克;應急對策:用硫酸鋅0.1~0.2%水溶液噴灑葉面。
七、缺硼
1.癥狀 ?株生長點萎縮變褐干枯。新形成的葉芽和葉柄色淺、發硬、易折;上部葉向外側卷曲,葉緣部分變褐色;當仔細觀察上部葉葉脈時,有萎縮現象;莢果表皮出現木質化。
2.發生原因 ?土壤干燥影響對硼的吸收,易發生缺硼;土壤有機肥施用量少,在土壤pH高的田塊也易發生缺硼;施用過多的鉀肥,影響了對硼的吸收,易發生缺硼。
3.診斷要點 ?從發生癥狀的葉片的部位來確定,缺硼時癥狀多發生在上部葉;葉脈間不出現黃化;植株生長點附近的葉片萎縮、枯死,其癥狀與缺鈣相類似。但缺鈣葉脈間黃化,而缺硼葉脈間不黃化。
4.防治方法 ?土壤缺硼,預先施用硼肥;要適時澆水,防止土壤干燥;多施腐熟的有機肥,提高土壤肥力;應急對策:用0.12~0.25%的硼砂或硼酸水溶液噴灑葉面。
八、缺鐵
1.癥狀 ?幼葉葉脈間褪綠,呈黃白色,嚴重時全葉變黃白色干枯,但不表現壞死斑,也不出現死亡。
2.發生原因 ?堿性土壤、磷肥施用過量或銅、錳在土壤中過量易缺鐵;土壤過干、過濕,溫度低,影響根的活力,易發生缺鐵。
3.診斷要點 ?缺鐵的癥狀是出現黃化,葉緣正常,不停止生長發育;檢測土壤pH,出現癥狀的植株根際土壤呈堿性,有可能是缺鐵;在干燥或多濕等條件下,根的功能下降,吸收鐵的能力下降,會出現缺鐵癥狀;植株葉片是出現斑點狀黃化,還是全葉黃化,如是全葉黃化則缺鐵。
4.防治方法 ?盡量少用堿性肥料,防止土壤呈堿性,土壤pH應在6~6.5左右;注意土壤水分管理,防止土壤過干、過濕;應急對策:用硫酸亞鐵0.1~0.5%水溶液噴灑葉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