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正軍 范曉培 田喜慶 王清文 張勇
摘 要:在室內通過對蔬菜灰霉病菌抗嘧霉胺突變菌株的抗性水平進行測定,進一步了解抗性突變菌株對嘧霉胺的敏感性;結果表明,蔬菜灰霉病菌在受到藥劑的選擇壓力、紫外線照射的共作用下,使其細胞內的遺傳物質和蛋白質的結構產生了變化,從而導致親本敏感菌株變成了抗性突變體。
關鍵詞:灰霉病菌;嘧霉胺;抗性突變體;抗性水平
嘧霉胺作為一種比較新型的殺菌劑,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都是作為主要防治蔬菜灰霉病害的殺菌劑,但由于常年在農作物上大量施用嘧霉胺,抗藥性與殘留問題也隨之而來,從而影響到其在市場上的開發前景和施用年限。因此,通過測定灰霉病菌對嘧霉胺的抗藥性,用以推測其抗性水平,這對于指導實踐意義重大。本研究在前期研究結果的基礎上,在室內通過對蔬菜灰霉病菌抗嘧霉胺突變菌株的抗性水平進行測定,進一步了解抗性突變菌株對嘧霉胺的敏感性。
一、材料與方法
1.試驗材料
(1)材料
供試菌株TG30由山西農業大學農藥學研究人員從蔬菜保護地上分離得到。
供試殺菌劑:96.1%嘧霉胺原藥,由山東雙星農藥廠提供。
PDA培養基:馬鈴薯200g、葡萄糖20g、瓊脂20g、蒸餾水1000mL
含藥培養基:96.1%嘧霉胺原藥用丙酮配成10?g/mL的母液,然后把母液放在4℃的冰箱中貯藏。使用時以無菌水進行稀釋,以10%藥液量加入融化的PDA培養基中(冷卻至45℃~50℃)充分搖勻,制成含最終所需藥量的PDA平板,
(2)儀器
主要儀器:HD-29型凈化操作臺(哈爾濱東聯電子技術開發有限公司),SPX型智能生化培養箱(寧波江南儀器廠),DHG-9140型電熱恒溫干燥箱(上海精宏實驗設備有限公司),高壓蒸汽滅菌鍋(上海審安醫療器械廠),A205型萬分之一電子天平(德國),微波爐(青島海爾集團)。
2.試驗方法
采用FAO推薦的菌落直徑法,在含系列濃度梯度藥劑的PDA平板上測定各抗性突變菌株對嘧霉胺的敏感性,按照抗性倍數的大小進行判定:抗性倍數小5時為敏感菌株,在5-10之間時為低抗菌株,在10-40之間時為中抗菌株,大于40時為高抗菌株。
抗性倍數 = 抗性菌株EC50值 / 敏感基線值
二、結果與分析
蔬菜灰霉菌株TG30在室內經過紫外誘導、藥劑馴化、紫外藥劑聯合誘導3種方法進行誘導后,成功誘導出8株抗性突變,采用菌絲生長速率法對這8株抗性突變體的抗性水平進行了測定;由表1可知:經過紫外和藥劑的聯合誘導使親本敏感菌株的EC50值達到了6.6338-14.5328μg/mL,而親本敏感菌株TG30的EC50值才為0.0958μg/mL,與親本敏感菌株相比,突變菌株的抗性倍數超過了40倍,達到了一個高抗的水平。這一結果說明,蔬菜灰霉病菌在受到藥劑的選擇壓力、紫外線照射的共作用下,使其細胞內的遺傳物質和蛋白質的結構產生了變化,從而導致親本敏感菌株變成了抗性突變體。
三、 小結與討論
蔬菜灰霉病菌抗藥性的監測是抗藥性治理的基礎,對抗藥性情況及時作出預測,就能夠科學合理的指導使用農藥。本文通過測定抗嘧霉胺突變體的抗性水平,發現其達到高抗的水平,因此在自然條件下很可能產生高抗性的抗嘧霉胺突變體。
本實驗是在室內對灰霉病菌進行的抗性誘導,有很大的局限性,試驗所處的條件與自然條件有一定的差別,以此作為判斷田間抗藥性發生的標準并不完全可靠。例如,在實驗室很容易誘導獲得嗎啉類殺菌劑的抗藥性突變體,但是田間多年廣泛使用嗎啉類殺菌劑卻仍然沒有出現抗藥性問題。因此,不能僅僅依靠是否容易誘得抗藥性菌以及誘到得到的抗藥性菌的抗藥性倍數去評價病原菌產生抗藥性風險的大小,還需進一步測定抗藥性菌株適合度以及抗藥性菌株遺傳穩定性來驗證。
參考文獻:
[1]Rosslenbroich H J,Stuebler D.Botrytis cinerea-history of chemical control and novel fungicides for its management[J].Crop Protection,2000,19:557-561.
[2]賈曉華.番茄灰霉病菌和油菜菌核病菌對嘧霉胺的敏感性基線及番茄灰霉病菌抗藥性研究[D] .南京農業大學,2004.
[3]趙善歡.植物化學保護[M].中國農業出版社,1999.147.
[4]余正軍,劉慧平.山西省蔬菜灰霉病菌對嘧霉胺的抗性監測[J].山西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32(1).
[5]Borck M K. Studies on the mode of action of benomyl in Xeurospo.ra crassa. Ph.D Thesis, Lousiana State University, 1973, 171.
[6]Falandre L D, Daboussi M J, Leroux P. Inheritance of resistance to fenpropimorph and terbinafine, two sterol biosynthesis inhibitors, in Nectra haematococca〔J〕. Phytopathol, 1991, 81: 1432-1438.
[7]Staub T. Fungicide Resistance: Practical Experience with Anti-resistance Strategies and the role of Integrated use〔J〕. Anu Rev Phytopathol, 1991, 29: 401-442.
[8]Waard M A, Banga M, Ellis S W.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sensitivity of Erysiphe graminis f.sp. tritici to morpholines〔J〕. Pestici. Sci., 1992, 34: 365-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