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艷 李世鋒 張新田 豆春蕾 張立強

摘 要:本文旨在通過對青貯玉米品種進行試驗示范,適應市場需求和農牧業發展需要,推廣種植新優青貯玉米品種,推進產業脫貧,助力鄉村振興。
關鍵詞:青貯玉米;品種;試驗
一、試驗目的
近年來,隴縣認真貫徹落實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優化的要求,大力實施農業特色產業“3+X”工程,以創建全省千億羊乳產業龍頭縣和國家級優勢特色農產品重點縣為目標,加速培育我縣戰略型支柱產業,集中精力做大做強羊乳全產業鏈,全力打造“百億生態乳都”,圍繞農業供給側改革,進一步搶抓機遇,通過對青貯玉米品種集中試驗展示,為隴縣特色產業發展提供品種支持。
二、試驗點概況
試驗設在隴縣東風鎮雞家莊村,海拔1090m左右,常年年平均氣溫10.7℃,≥10℃的平均積溫3400℃;年平均降雨量600.1㎜;無霜期為200天;年平均日照2033.3h。試驗地為臺塬地,前茬玉米,冬閑地,粘壤土,土層深厚,肥力中上水平,交通便利,水利設施齊全。
三、試驗材料
本次試驗共引進近年新審定的8個青貯玉米品種進行比較試驗,以期篩選出適合我縣種植的高產優質青貯玉米品種,為生產提供科學依據,具體品種為西蒙青貯707、西蒙919、雅玉青貯8號、秦鑫630、大唐8號、大唐136、漢玉9號、偉201。
四、試驗設計
試驗采取隨機排列,不設重復,小區寬5m,長50m,行距0.67m,株距0.28cm, 8行區,留苗密度3550株/畝。試驗區四周種植三行保護行。各品種分別進行田間調查和室內考種,田間調查各品種的生育動態及穗數、株數、株高、穗位高、空桿率、抗倒性、抗病性等。在籽粒乳熟中期至蠟熟期之間收獲,每個小區收獲中間3行,10米長(20㎡),從地上部20cm處全株刈割。收獲后立即稱重,得到小區鮮重產量。從每個小區中隨機選取10株,裝入網袋,自然風干至恒重,稱干重,計算含水量,根據小區鮮重和含水量計算小區干物質含量。
五、栽培管理
冬前深耕1次,春季淺旋一次,精細整地,使表土疏松細碎,做到田平、土細,撿凈石塊雜質,結合整地畝施金正大玉米控釋肥(30-4-6)40kg。4月23日,人工覆膜,點播器帶尺穴播,每穴兩粒,5月21日間定苗,結合間定苗中耕一次,6月22日第二次中耕除草,全生育期末追肥澆水。為減少人為誤差,每個管理措施均控制在同一天完成。
六、氣候影響
今年在玉米試驗整個生長期內,氣溫基本與常年持平,降雨充足,較常年偏多。光照時數與常年持平,利于玉米生長。在7月2 日,正值大喇叭口期突降暴雨,降雨量69.9mm,并伴有大風,導致部分玉米倒伏,及時人工扶正培土,8月13日試驗地區突降暴雨并伴隨大鳳導致試驗區內參試品種全部倒伏,居收獲僅相差10天左右,對收刈帶來了困難。
七、結果與分析
8個參試品種中,西蒙919,秦鑫630、大唐8號生育期較短,收割時已進入蠟熟期,西蒙青貯707、大唐8號、大唐136、漢玉9號、偉201生育期較長,收割時在乳熟期。雅玉青貯8號和西蒙919株型高大,株高分別達到386cm和373cm,對飼料玉米而言,意味著它們有較高的生產潛力;漢玉9號株高最矮295.2cm;收割時大唐8號和秦鑫630綠葉數最多,分別為19.0、18.4片,說明其適口性好;抗病性上雅玉青貯8號和大唐8號感黑粉病、并分別達到30%、10%;其余未發生其它嚴重病蟲害;
參試品種中大唐136和漢玉9號鮮草產量最高,分別達到5744kg/畝、5504kg/畝,其次西蒙青貯707為5433kg/畝。秦鑫630為5409kg/畝;西蒙919和偉201鮮草產量最低,分別為3796kg/畝和4531/畝;大唐136和秦鑫630干草產量最高分別達到1719kg/畝和1673kg/畝;偉201和雅玉8號干草產量最低,產量分別為1204kg/畝,1245kg/畝。西蒙919鮮草產量雖低,但其風干率高達35.1%。
綜合田間表現及室內考種結果,大唐136和漢玉9號、西蒙青貯707產草量較高,抗病,可在我縣示范推廣,尤其大唐136和漢玉9號植株高大、結間短、緊湊,綠葉數多,青綠期長,鮮草產量高,綜合抗性好,可做為青貯專用品種大面積推廣種植。秦鑫630雖然鮮草產量表現不突出,但其干草產量較高,活稈成熟,可做為糧飼兼用品種示范推廣。其余品種宜繼續試驗觀察。
作者簡介:李春艷(1978-03-)女,漢,陜西隴縣,本科,農藝師,研究方向:新品種引進與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