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杰林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迅速的發展,居民的物質需求水平及質量得到極大的提升,因此畜牧獸醫管理社會地位也在不斷上升。然而我國現階段部分地區的獸醫發展水平遠遠無法滿足我國的發展?;诖吮尘跋?,本文如何加強畜牧獸醫管理,提高動物疫病防控能力進行分析,實現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畜牧;獸醫管理;疾病防控;分析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人們對日常飲食更加注重科學的搭配。因此居民對蛋、肉等物質質量提出更高要求,在近幾年的畜牧業發展過程中全球存在的口蹄疫、甲型H1N1流感等疫病的傳播嚴重威脅著居民的生命安全和社會治安,所以加強畜牧獸醫管理工作勢在必行。因此在下文就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以供畜牧業發展行業參考。
一、注重信息化發展,順應社會發展走向
隨著科技信息時代的到來,在畜牧獸醫管理工作開展過程中應積極順應時代發展的走向,充分運用信息科技。首先,在畜牧獸醫管理過程中應該注重信息員隊伍建設,實現信息采集、信息傳播、信息運用等自上而下的高效隊伍,使得現代化信息在畜牧產業發展中發揮出其應有的價值;其次,在畜牧網站和宣傳方式建設過程中增加對畜牧獸醫職業有指導性的信息欄目,例如“案例分析”等。
二、實現產業化經營,打破個體經營模式
產業化發展是各個產業發展最終的統一模式,同時也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因此在現階段的畜牧獸醫行業發展中應該順應時代發展的特點,實現產業化經營,促進產業又好又快發展。在此背景下,首先,在行業發展過程中應該及時樹立產業化理念,打破傳統的單打獨斗的經營模式,在產業發展過程中只有實現產業化才能夠充分發揮集體的力量與智慧及時實現疫病的防控;其次,在畜牧產業發展中應該注重政策的引導,從疾病的預防、疾病的控制、疾病的處理等多方面展開分析,逐步形成從源頭到結局的完整性產業鏈條,從而有效的保證從業人員素質水平的一致,確保牲畜的安全性得到有效保障。
三、注重薄弱環節提升,提升應對能力
不同地區的畜牧獸醫行業的發展過程中勢必存在不同的問題,比如管理機制缺失等問題,其嚴重制約著畜牧獸醫管理的質量,影響著畜牧產業的更好更快發展。因此,在行業發展過程中應該積極應對發展中的薄弱環節,及時有效的采取措施。
1.建立完善的畜牧獸醫行業體系
完整的畜牧獸醫行業體系是確保畜牧獸醫工作質量的重要基礎。首先,基層的畜牧獸醫工作管理過程中必須受到上一級畜牧獸醫管理部門的約束,在不同部門及體系之間形成交叉的約束,這樣才能夠有效的提升畜牧獸醫管理質量;其次,在管理中上級的畜牧獸醫行政管理機構對下級的畜牧獸醫行政管理機構必須發揮指導和監督職責,確保畜牧獸醫管理工作在食品安全中發揮出其應有的價值。
2.注重基層畜牧獸醫的技能培訓
在基層的畜牧獸醫技術人員工作過程中其扮演者諸多角色,其不僅僅承擔著牲畜疾病的診治任務,同時肩負著技術推廣、法律宣傳等多種責任,因此必須加大對鄉鎮畜牧獸醫技術人員的培訓工作,確保在崗技術人員對常見的疫病及初步病發的判斷具備辨別意識,提升畜牧獸醫業務的綜合素質,有效避免病癥蔓延和傳播狀況出現,確保重大疾病的防治質量,對于畜牧業發展過程中突發的疾病能夠進行有效的處理,從而促進畜牧產業更好更快的發展。
3.完善和建立相應的法律法規
完整的法律法規是確保畜牧獸醫工作質量穩步提升的重要保障,因此在畜牧獸醫管理工作過程中必須完善和建立相應的法律法規制度。首先,在管理工作開展過程中必須嚴格按照國家的相關法律制度,引進專業的監測儀器,不斷提升硬件實力;其次,加快畜牧獸醫的法律法規制度建立和完善,參照《國際動物衛生法》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確保相應的法律法規在畜牧獸醫管理工作中發揮出應有的價值,促進畜牧產業穩步持續發展。
4.提升畜牧產業經營者對疫病防控重要性的認識
畜牧獸醫管理過程中存在經營戶不配合的問題出現,這一問題嚴重影響著畜牧產業發展的質量和速度。針對于存在的這一問題,首先,畜牧獸醫在工作開展過程中畜牧獸醫管理團隊應該注重宣傳工作的開展,充分運用現代多媒體技術,使得畜牧產業經營者充分認識到畜牧獸醫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從而在畜牧獸醫管理工作中積極配合工作人員完成疫病防控工作;其次,畜牧獸醫管理部門應該加大對工作人員的教育力度,使得工作人員深刻認識到疫病防控的重要性以及自身的重要性,從而在疫病防控過程中充分發揮出自己的價值,有效提升疫病防控的質量。
四、結語
加強畜牧獸醫管理質量是提升動物疫病防控能力的有效途徑,因此在現階段的畜牧獸醫管理過程中必須逐漸建立和完善相應的法律制度,形成專業、科學、統一的管理制度。同時注重專業技術能力的提升,確保畜牧管理工作者在實際的管理過程中充分有效發揮出自身的價值,使得畜牧獸醫行業在畜牧產業中發揮其具備的價值,促進畜牧產業經濟水平穩步持續提升。
參考文獻:
[1]雷萬海.畜牧獸醫農技推廣現狀及思考[J].南方農業,2017,11(11).
[2]劉秋萌.淺析基層畜牧獸醫技術管理體制改革與創新[J].甘肅畜牧獸醫,2016,46(1):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