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顯文
摘 要: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于肉類需求不斷增加,其中雞肉是人們生活中最為常見的一種肉食。提高對肉雞的飼養技術對于提高雞肉品質非常關鍵,同時也能為人們提供更加美味的食物。本文重點探究了肉雞的籠養技術,同時對肉雞的腸道疾病防治工作進行了分析,以提升肉雞的飼養質量。
關鍵詞:肉雞籠養;腸道疾病;家禽飼養
現如今我國經濟不斷發展,人均可支配收入得到了顯著提高,人們對日常肉食產品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食用肉雞的飼養如果繼續使用傳統的塑料大棚平養已經滿足不了市場對于雞肉質量和產量的更高需求,尤其是疾病問題和藥物殘留以及雞舍、設備差導致的一系列疾病問題,難以控制,安全性較低,嚴重影響了商品肉雞的質量和經濟效益。然而,商品肉雞采用籠養技術,因為屬于離地飼養而不會接觸到肉雞的排便物,從而能夠有效地降低藥物殘留和腸道疾病的發生,從而可以大大地降低藥物的使用量,進一步節約了飼養成本,有助于實現綠色無公害飼養。現對肉雞籠養技術以及肉雞腸道疾病的防治進行詳細研究。
一、肉雞籠養技術
1.上雞前的準備工作。首先要對雞舍和籠具進行全方位的消毒處理。用潔凈水對雞舍和籠具進行全面的沖洗,并在上雞前三天對雞舍進行一天的熏蒸消毒,之后再進行五個小時的雞舍通風,并噴灑消毒液。其次,全面檢查雞舍內各個細節:認真檢查供水管道,以保證雞舍不會出現滲水、漏水等問題,保證正常供水;認真檢查籠具,以保證籠門可以正常開關,避免雛雞跑出籠外;測試溫度,并檢查鍋爐、散熱器和輸水管道能否正常工作,再關閉天窗和通風口,點火加熱。記錄室溫達到29℃所需時長,同時在雞舍各個角落放置多個溫度計,對雞舍的溫度做好控制和記錄;認真檢查雞舍燈光是否充足,保證燈光柔和、明亮,不留死角,這對于提高肉雞產量非常重要;檢查輸電線路是否正常,確保所有電氣接線都正常無誤,以避免發生漏電。
2.育雛飼養管理。對籠養肉雞采用高溫育雛的方法進行飼養,這一階段的溫度控制在32℃左右,同時要確保恒定的雞舍溫度,防止雞舍溫度發生突然變化,這會嚴重影響雛雞的正常生長。飼養期間雞舍內的濕度需要維持在55%-70%之間,避免出現脫水現象,防止絨毛進入呼吸道而引起呼吸道癥狀。也可以通過在雞舍中放置多個盛水的水桶,以增加水分蒸發,從而提高雞舍內的空氣濕度,并注意定期對室內進行消毒處理。籠養肉雞育雛應根據上層籠架育雛,控制好籠養密度,每籠不超過20只雛雞。雛雞在進入雞舍后需要及時飲水,此時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葡萄糖和維生素,從而促進雛雞的身體生長。在飲用水后的3小時后進行喂食。喂食的時間會對雛雞的食欲、消化和生長發育產生重要影響。在飼養雛雞期間,應通過人工喂食,每天進行五到六次的人工填料,以實現少量多喂,提高肉雞的食用量。同時還要保證飼料的營養全面,利于消化。可以喂粉末狀粗顆粒,且飼料粒度應均勻。雞舍門前應設置消毒池,定期更新消毒溶劑。在喂養之前工作人員需要換上工作服,同時對全身進行消毒處理。
3.育成飼養管理。從育成期開始,每周將雞舍溫度降低0.5℃,直到溫度穩定在25℃附近。雞舍的濕度應控制在45%-65%,濕度不宜出現劇烈變化。濕度低會導致肉雞脫水,羽毛生長不良,空氣中的灰塵較多,還會造成呼吸系統疾病。濕度高則會阻礙蒸發散熱,導致肉雞的攝食量減少,飲水量增加不利于肉雞產量。籠養肉雞的密度與生長季節有關,夏季密度低,但冬季可適當增加。通常,每籠中飼喂10只肉雞。在育成階段,飼喂機應與人工喂養相結合,以免因飼料槽內飼料缺乏而影響肉雞的正常生長。一般來說,喂食時間根據日常年齡的增加而變化。最好用全價顆粒料,這個時期需要提供高能量,也可以在飼料中添加1%-3%的脂肪來提高能量。
做好通風保溫措施,如果在此期間雞舍的通風不暢,那么雞糞產生的有害氣體會污染雞舍內空氣,影響雞的健康和生長。對肉雞的光照強度通常選擇5lx,但籠子的上,中,下層之間的照射強度不同,因此籠養肉雞的照射強度需要嚴格把握。隨著肉雞的不斷生長,雞舍的環境污染問題也更惡劣,需要提高消毒頻率,進行每周兩至三次消毒。及時出欄:當肉雞滿足了出售要求,需要盡快出售,避免影響后期的肉雞飼養。
二、腸道疾病的防治措施
1.做好肉雞糞便處理工作。糞便是肉雞養殖重要的排泄物,也是引起肉雞腸道疾病的關鍵因素。籠養肉雞過程中糞便可以落在輸送帶上,直接送到廢物收集池,再通過傳送帶傳送糞便聚集在采集車中,然后送至發酵罐中,自動攪拌混合物與罐發酵菌株,利用生物生長加速糞便發酵,除臭。在發酵循環后,微生物肥料從發酵罐中出來。這種糞便處理方法可以明顯減輕糞便對肉雞的影響,從而降低肉雞腸道疾病的風險。同時,充分利用糞便還能夠成為肥料,也解決了環境污染問題。
2.做好籠養肉雞消毒工作。防止肉雞出現腸道疾病的重要舉措就是對肉雞飼養全過程做好消毒工作,避免出現疏漏。這樣才能完全清除導致肉雞腸道疾病的病毒、寄生蟲和其他病原體。在肉雞進入雞舍之前要對雞舍和籠具進行全面清潔和消毒,料斗和水線等其他設備也需要進行消毒以清除殘留飼料和污垢。消毒時應注意消毒劑的使用,而且控制好消毒劑的劑量,消毒劑一般為0.2-0.5l/m2。消毒前應將進風口和出風口封閉,選取好藥劑和藥量,全面噴灑,完成后打開進風口和出水口后,再放入雛雞。
3.做好雛雞喂養工作。雛雞剛孵化的三天內是其消化系統發育的重要時期,做好雛雞喂養工作對于避免后期的腸道疾病非常重要,要嚴格進行肉雞的飲水和開食時間,這樣雛雞就能盡早攝入營養全面且容易消化的飼料,從而促進肉雞的快速生長。幫助鞏固消化系統,這對肉雞的腸道發育非常關鍵。通常,允許雞在前3天內自由進食。從第4天到第22天喂食可分為4次。建議每次喂食時罐中沒有剩余物料。總之,合理控制飼料量可以達到飼料與肉的最佳比例,并根據具體品種和雞的生長情況靈活調整,以防止肉雞出現腸道疾病。
三、結語
綜上所述,肉雞籠養技術對于提高肉雞的產量和品質非常重要,具有較好的應用價值,同時還需注重肉雞飼養過程中的疾病防控措施,尤其是腸道疾病的防控,對于提升雞肉品質非常重要。本文通過對肉雞籠養技術的詳細探討,掌握了提高肉雞產量和質量的關鍵方法,同時通過腸道疾病防控措施,以進一步加強肉雞的飼養質量,促進食品安全,為人們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肉食產品。
參考文獻:
[1]張鶴倫,晏明修,周汝華等。籠養肉雞飼養管理及疾病防控技術[J]。家禽科學,2015,(23):11-16。
[2]周汝明,梁秋華,周銘順等。探究籠養肉雞管理技術和腸道疾病防止措施[J]。山東畜牧獸醫,2015,(16):21-23。
[3]劉國春,馬麗梅,邱如華等。探究疊層式籠養肉雞腸道疾病防控要點和飼養技術[J]。山東畜牧獸醫,2017,33:43-44。
[4]譚慶星,李慶星,黃周榮等。探究籠養肉雞高效飼養管理技術和腸道疾病防治[J]。家禽科學,2016,(31):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