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瑞芳
摘 要:非洲豬瘟的大范圍蔓延成為當前養殖業面臨的重大難題。本文以非洲豬瘟為研究對象,從非洲豬瘟的疫情特點及臨床表現展開研究,在強化活體的防疫工作、提高活體的抗病能力、加強活體養殖環境的管理、加強市場檢疫及監管工作等方面對非洲豬瘟的綜合防治措施進行詳細闡釋。
關鍵詞:養殖業;非洲豬瘟;疫情特點
非洲豬瘟傳播范圍廣,家豬野豬都在其傳播范圍內,感染非洲豬瘟的活體死亡率極高,并且傳播速度極快,一旦出現疫情,會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非洲豬瘟在全球范圍內傳播,由于我國對豬肉需求量較大,因此綜合防治非洲豬瘟已經成為現今防疫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非洲豬瘟的特點
非洲豬瘟原產自非洲,是一種具有高傳染性的豬瘟病毒,其傳染速度快,難以及時根治,染上此種疫情的活體獲救率極低,是阻礙畜牧業發展的重要因素。這種病毒在細胞液中進行繁殖,在顯微鏡下有20個面,是一種多面體類型的單分子病毒,不僅如此,這種病毒具有對稱性,其整體直徑大于175mm,小于220mm,蛋白編碼大于151,小于167。非洲豬瘟病毒喜歡在酸性,低溫的環境中生存,由于其自身特性,治療工作相當復雜。非洲豬瘟的發病沒有具體季節的限制,現階段除可感染活體豬外,軟蜱也在其傳染范圍內,并且此種病毒可通過軟蜱進行二次傳播。非洲豬瘟難以治愈的主要原因是,康復后的活體依舊是病毒活躍的載體,并且受感染活體的排泄物會中存有病毒,為疫情反復爆發提供良好的環境。
二、非洲豬瘟的臨床現狀
非洲豬瘟的臨床表現為四種等級,分別是最急、急性、亞急、慢性。最急性臨床現象是染病活體在沒有征兆的情況下死亡,急性臨床表現為,有5天左右的潛伏階段,染病活體伴有體溫升高,并持續4天左右,體表溫度下降開始出現精神萎靡、厭食、呼吸困難等現象,此時眼睛鼻子開始分泌膿狀物質,嘔吐現象嚴重,死亡率極高。亞急性臨床表現為,潛伏期比急性潛伏期長,最長可持續到12天,其他表現與急性癥狀相同,活體具有治愈可能,但仍然是病毒活躍的載體。慢性臨床癥狀是,活體生長速度緩慢,呼吸急促,毛色無光澤,這種現象最長可持續5個月,但是活體治愈率較高,屬于病毒攜帶活體。
三、非洲豬瘟的綜合防治措施
1.強化活體的防疫工作
活體在幼豬的生長階段就要進行嚴格的防疫工作,在幼豬運輸過程中禁止選擇有疫情的路線,阻斷疫情的傳播。不僅如此在活體投喂工作中,禁止向活體投喂垃圾等人類廢棄食品,降低因食物不潔引起的免疫力降低感染病毒的現象。定期為活體注射抗病毒疫苗,并加強對活體生長環境的消毒,保證養殖環境清潔,阻止病菌的滋生。夏季加強養殖環境的殺蟲工作,蚊蠅等昆蟲是病毒傳播的重要媒介,通過技術手段遏制蚊蠅等昆蟲的滋生及繁衍,為活體豬提供良好的生存環境。如養殖區域出現病死活體,要對活體的死因進行詳細分析,確保其不是非洲豬瘟后將其焚燒,防止病菌的擴散。科學的防疫工作為活體提供安全的生長環境,降低病毒對活體侵害的同時,穩定養殖工作的經濟收入。
2.提高活體的抗病能力
根據最新數據顯示,非洲豬瘟的傳播渠道較多,主要從呼吸系統、消化系統、肌肉組織等進行病毒的傳播,因此從生物學角度來看,增強活體的細胞活性,提升整體抗病能力,可有效防止病毒的入侵。養殖工作要定期對活體注射疫苗,驅除體內寄生蟲的同時增強其抵抗力。與此同時提升活體飼料質量,保證其所提供的營養均衡健康。禁止長期對活體圈養,長時間的圈養降低其肌肉的使用率,影響肌肉組織的發達程度,一定程度上降低細胞的活性。定期的散放是提升活體抗病能力的關鍵,散放有助于加強活體的運動量,鍛煉肌肉,提高免疫力。但是散放時要注意定期對散放地點消毒,阻止活體在這一區域感染病毒。
3.加強對活體養殖過程管理
現今的大部分養殖場還在沿用傳統的養殖方式,依照原有的養殖經驗,缺乏科學的理論指導,養殖區域沒有科學的制度規范養殖工作,導致活體生長環境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因此加強對養殖環境的管理至關重要。首先加強對養殖環境的檢查力度,針對每次檢查情況制定養殖環境風險預測,并附有解決方案,對活體的具體情況詳細記錄,實時跟蹤健康狀況。其次禁止從存在疫情的區域調運活體,從源頭遏制病情的傳播,不僅如此,還要加強調運車輛跟蹤定位,確保活體的安全性。最后建立健全養殖管理機制,提升養殖人員素質,定期進行科學養殖培訓,保證養殖環境清潔,降低非洲豬瘟的出現率,為活體健康成長奠定堅實基礎。傳統的養殖方式只適用于家庭養殖規模,對于當今大規模的養殖場難以全面掌控,因此轉變養殖人員觀念,將優秀的傳統方法與當前先進技術相結合,實現養殖集中化管理,最大限度開發活體經濟效益。
4.加強市場檢疫及監管工作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大力推動,全球豬肉市場逐漸形成一個整體,因此要加強對國內市場監管的同時要強化對國際市場的監督力度,禁止對疫情國家進口豬肉,防止問題豬肉出現在國內市場。對于國內的活體宰殺工作要加強監管力度,豬肉檢疫合格方可流入市場,出現以次充好,調換合格豬肉等情況一經發現嚴肅處理,確保市場中的豬肉產品沒有感染非洲豬瘟病毒。與此同時強化市場監管人員對豬肉檢疫工作的重視度,是市場檢疫工作順利進行的基礎保證,定期對監管人員培訓,將生命安全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及落腳點,疫情豬肉遠離市場,為健康食品提供良好的市場環境。
四、結語
現階段非洲豬瘟病毒已經蔓延至國內,我國養殖行業面臨重大危機,因此綜合防治非洲豬瘟病毒迫在眉睫。深入研究非洲豬瘟病毒,找出有效的治療方法,通過注射疫苗降低非洲豬瘟活體的死亡率,加以輔助科學的養殖方式,清除其體內病毒,降低非洲豬瘟對中國養殖行業的影響。
參考文獻:
[1]李莎,魏榮.非洲豬瘟的早期預警與防控——以德國為例[J].世界農業,2019(05):108-111.
[2].非洲豬瘟國際疫情形勢與國際防控經驗情況摘要[J].北方牧業,2018(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