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彥芳
摘 要:介紹了哺乳仔豬飼養管理及措施,主要包括仔豬哺乳期、初生期、斷奶期的管理要點。
關鍵詞:哺乳仔豬;飼養管理
影響生豬養殖效益的因素很多。其中,仔豬養殖的好壞直接關系著整個養殖周期的效益。由此必須要加強仔豬飼養管理,降低仔豬死亡率,充分發揮仔豬生長潛力,提高養殖效益。
一、哺乳仔豬的生理特點
1.哺乳仔豬是指從出生到斷奶階段的仔豬。哺乳期一般為21~35天。哺乳仔豬是生長發育最快的時期,也是抵抗力最弱的時期。哺乳仔豬生長發育快,物質代謝旺盛。在1月齡時,仔豬的體重可達到初生重的5~6倍。
2.哺乳仔豬體溫調節機能不健全,抗寒力差。因此,仔豬特別怕冷。而且仔豬體內能源的貯存很少,遇到寒冷血糖很快降低,如不及時吃到初乳則很難成活。
3.哺乳仔豬消化器官不發達,消化腺機能不完善。由于胃及腸管pH值較高,對進入的細菌缺乏抵抗力,所以哺乳仔豬易患病。
4.哺乳仔豬缺乏先天性免疫力,容易生病。
二、初生期的飼養管理技術
針對初生仔豬反應不靈敏、抵抗力差、免疫力弱、抗寒能力差、消化機能不完善、極易受傷害等特點,不斷加強仔豬初生期的飼養管理顯得尤為重要。
1.臨產母豬快要分娩時,接產員要經常注意觀察,并做好接產準備。
2.斷臍。先將臍帶內的血液向仔豬腹部方向擠壓,然后在距離腹部4cm處把臍帶用手指掐斷,斷處用碘酒消毒,若斷臍時流血過多,可用手指捏住斷頭,直到不出血為止。
3.剪犬齒。仔豬出生后的第一天,對窩產仔數較多,特別是在產仔數超過母豬乳頭數時,可以剪掉仔豬的犬齒。
4.斷尾。用于育肥的仔豬出生后,為了預防育肥期間的咬尾現象,要盡可能早地斷尾,一般可與剪犬齒同時進行。
5.固定乳頭。及早吃上并吃足初乳,仔豬出生后1個月內,固定乳頭主要從母豬乳汁中獲得各種營養物質和抗體。母豬產后3~5天內分泌的乳汁為初乳,哺乳一周后的乳汁為常乳,二者在化學成分上是有很大區別。
6.防寒保溫。仔豬自身供熱機能。新生仔豬需要熱量多,而出生24天內的仔豬基本不能利用乳脂肪和乳蛋白氧化供熱,主要熱源是靠分解體內儲備的糖原和母乳的乳糖。不同日齡仔豬最適宜溫度為:1~3日齡,30~32℃;4~7日齡,28~30℃;8~15日齡,25~27℃;16~27日齡,22~24℃;28~35日齡,20~22℃。相對濕度以70%~80%為宜。保溫的措施是單獨為仔豬創造溫暖的小氣候環境,因為小豬怕冷,而大豬怕熱,母豬在15℃氣溫下表現舒適,如果把整個產房升溫,一則對母豬不適宜,二則多耗能源不經濟。
7.防止踩壓、補鐵、補水。7日齡以內仔豬死亡率占整個哺乳期死亡率的50%~70%,而哺乳期因壓致死的占總數的40%~50%,可見初生仔豬防踩壓是至關重要的。
8.預防腹瀉。腹瀉是哺乳仔豬最常見的現象,是影響仔豬生長發育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導致哺乳仔豬死亡的最常見病癥。一是提高青年母豬的免疫力,使仔豬從初乳中獲得某種特定的抗體。二是通過仔豬寄養,平衡窩仔豬數;三是改善衛生環境條件,防止腹瀉發生;四是免疫注射疫苗,防止腸道疾病原菌感染。
三、仔豬的飼養管理技術
1.補鐵、補水。初生仔豬體內鐵的貯存量很少,每1kg體重約為35mg,仔豬每天生長需要鐵7mg,而母乳中提供的鐵只是仔豬需要量的1/10,若不給仔豬補鐵,仔豬體內貯存的鐵將很快消耗殆盡。給母豬飼料中補鐵不能增加母乳中鐵的含量,只能少量增加肝臟中鐵的儲備。仔豬出生后4~5天,在訓練其補料的同時,為了防止仔豬發生缺鐵性貧血,應及時給仔豬補鐵。如培亞鐵針劑、牲血素等,一般在仔豬3日齡注射100~150mg。仔豬生長迅速,代謝旺盛,需水量較多,因此應設置飲水槽,從3日齡開始必須供給清潔的飲水。也可在每1L水中加葡萄糖20g、碳酸氫鈉2g、維生素C0.06g。
2.小公豬去勢。去勢就是將非種用公豬的兩個睪丸閹割掉。最適宜的去勢時間是在10~20日齡。因為這時仔豬小,容易操作,手術后出血較少;且有母豬初乳抗體的保護,容易恢復。
3.防疫滅病措施。1日齡為了預防仔豬白痢的發生,可在吃初乳之前口服如下藥物(任意一種即可):增效磺胺甲氧嗪注射液,規格5×10ml,第一次吃初乳之前口腔滴服0.5ml,以后每天兩次,連續3天;硫酸慶大霉素,每支2ml,8萬國際單位,第一次吃初乳前口腔滴服1萬國際單位,每天兩次,連續3天。1~3日齡每天早晚各滴服1次微生態制劑,調整胃腸道菌群,防止腹瀉的發生。用戶可按說明書劑量加水適量進行稀釋,用滴管滴適量于仔豬舌根部。4日齡鼻腔滴注豬偽狂犬病疫苗。20~25日齡對仔豬進行豬瘟疫苗首次免疫。
4.仔豬最佳的斷奶時期。母豬產仔后,子宮復舊的時間一般在24天左右,完全恢復需要35天。研究證明,仔豬生后3~5周齡斷奶較為有利,過早斷奶會造成母豬繁殖障礙。仔豬4~5周齡斷奶已被推廣應用。
對早期斷奶仔豬,應供給相適應的全價日糧,飼養于清潔、干燥、溫暖的豬舍中,以促進仔豬生長,防止下痢,減少弱豬比例,提高成活率,以期獲得體重大、生長均勻的仔豬。斷奶的方法可采用一次斷奶法、分批斷奶法和逐漸斷奶法。一是一次斷奶法。此種斷奶法的優點是省工省時,便于操作,多被工廠化養豬生產所采用,缺點是會引起仔豬應激和母豬煩躁不安。二是分批斷奶法。此種斷奶法的缺點是會延長哺乳期,影響母豬的繁殖成績,目前多不采用。這種斷奶法是將一窩中體重較大的仔豬先斷奶,弱小的仔豬繼續哺乳一段時間,以便提高斷奶體重。三是逐漸斷奶法。此種斷奶方法優點是可減輕斷奶應激對仔豬的影響,缺點是比較麻煩而費人力。這種斷奶法于斷奶前3~4天減少母豬和仔豬的接觸與哺乳次數,并減少母豬飼糧的日喂量,使仔豬由少哺乳到不哺乳有一個適應期。
為了最好提高養豬的經濟效益,必須應用科學技術,加大科技投入,在養豬生產諸環節中,哺乳仔豬培育是最關鍵、最困難的一個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