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偉
摘 要:日本對蝦(Penaeus japonicus),俗稱花蝦、竹節蝦、車蝦,甲殼綱、十足目、對蝦科、對蝦屬,廣泛分布于日本北海道以南、我國東南沿海、東南亞、澳大利亞北部等自然海域 ?。浙江、廣東、福建、臺灣等省份是傳統養殖區域,90年代中期日照市東港區濤雒鎮海水池塘中國對蝦蝦病大面積爆發后引進日本對蝦進行海水池塘試養,但由于日本對蝦養殖模式單產低、病害頻繁,制約了產業的進一步發展。2016年濤雒鎮小朝陽村養殖戶司軍昔嘗試日本對蝦工廠化大棚養殖獲得成功,2017年以來濤雒鎮水產工作站技術人員及時跟進指導總結小朝陽村司軍昔、海員村姚守剛日本對蝦工廠化大棚養殖技術,成功解決了日本對蝦工廠化大棚養殖池棲息環境設計、蝦苗標粗、水質調控、蝦病預防等諸多養殖技術環節和難題,近兩年來濤雒鎮先后有300余水產養殖戶開展了日本對蝦工廠化養殖,養殖技術日趨成熟。2019年4月東港區日本對蝦工廠化大棚養殖現場觀摩會在濤雒鎮成功召開。
關鍵詞:日本對蝦;棲息環境;蝦苗標粗;水質調控;蝦病預防
日本對蝦是我國沿海重要的養殖品種之一,其肉質細嫩,滋味鮮美,是受人們喜歡的高蛋白、低脂肪水產食品。日本對蝦具有養殖范圍廣、養殖成本低,市場價格高、發展潛力大等特點。因甲殼較厚,耐干露,適合暫養和活體銷售,所以市場售價較高,近10多年來一直是日照市東港區濤雒鎮工廠化大棚秋冬季暫養的主要品種,2018年濤雒鎮暫養日本對蝦近180萬斤,銷售產值近2.6億元。因受養殖技術條件等因素限制濤雒鎮海水池塘養殖日本對蝦產量較低,工廠化養殖大棚所暫養的日本對蝦基本從青島海陽、江蘇贛榆等地購入。2016年濤雒鎮工廠化養殖大棚試養日本對蝦獲得成功后,廣大養殖戶養殖熱情高漲。日本對蝦工廠化大棚養殖后繼續暫養可提高對蝦暫養成活率,可巧打價格時間差利用春節、“5.1”期間日本對蝦市場售價高時上市銷售增加漁民收入。濤雒鎮是日照市漁業重鎮,養殖戶有1600余家,海水池塘養殖面積近萬畝,工廠化養殖大棚面積約3800畝,科學推廣日本對蝦工廠化大棚養殖技術潛力巨大,是推動漁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徑。
一、養殖池設施
1.養殖大棚及養殖池:養殖大棚面積一般在600-800平方米左右,養殖池用磚砌、水泥漿抹平。為保溫及加固棚頂一般用雙層塑料膜覆蓋,棚頂用毯子或遮蔭網半遮陰處理。池子的形狀一般為圓形或八角形,每個養殖池規格為25~36m2左右,池深一般在0.9-1.1米、日常水深保持在0.5米左右,池底向排污口略凹成鍋底型,排污口設在池底中央。
2.棲息環境:日本對蝦喜歡棲息在深度約1~2cm的表層沙中,具有較強的潛沙特性。日本對蝦入池前先用漂白粉等消毒劑消毒養殖池,然后再在池底中間鋪設15-20㎝左右的細沙,邊緣鋪設2-5㎝左右的細沙。鋪設細沙前,一般用二級砂濾的海水沖洗細沙,把沙中的雜質或微生物等沖洗掉。為防止細沙被水流沖走,要以排污口為中心用磚壘內徑100-150cm的圓圈、高16-22cm的內池,圓圈外源一定用相同磚壘高度、30-40網目的紗網固定護沙,池口用磚壘平,并用塑料方筐倒扣罩在排污口上加重固定好。部分養殖戶定制相同規格玻璃鋼或螺紋鋼結構的圓形隔斷放置排污口周邊,既美觀又實用,便于清理。
3.進排水系統:進水口設置1-2個,朝同一方向進水,以使水流旋轉,利于殘餌糞便集中排污。
4.增氧系統:水體中溶解氧要達到5mg/L以上,所安裝氣泵每立方米要達到20-24瓦要求,緊帖四周池底鋪設4根1.5-2米的納米管可使池塘水體旋轉,便于糞便、剩余殘餌集中于中部排出。
二、 蝦苗放苗前準備及標粗
1.蝦池消毒。蝦苗入池前應先進行水體消毒,沙未放入前先進水20-40 CM,每池化水2.5公斤漂白粉或1-1.5公斤雙氧水,經完全浸泡消毒后將池水全部排干,然后鋪設沖洗好的細沙后再放水消毒,用量同上。待殘留消失后使用2-3ppm果酸、碧水一號解毒后方可放苗。
2.培育基礎餌料。一般在放苗前1周內,蝦池進水50cm左右,使用藻立生、超級硅藻王、硅藻肥等培育基礎藻類,以后每周視池水肥度情況進行追肥,經過一段時間的培育水色一般呈淡褐色,透明度20~40厘米,肥嫩爽活,池水中基礎餌料生物較豐富。
3.蝦苗的選擇和運輸。日本對蝦的養殖苗種,應選擇全長在0.7-1cm以上、規格整齊、體色透明、體表清潔無寄生物、健壯活潑的蝦苗。同時應對培育池水質、使用的餌料、親蝦來源及狀況,進行認真了解和觀察。
蝦苗的裝運使用無毒的塑料薄膜袋較好。放苗時,育苗池水鹽度和蝦池水的鹽度差不大于3‰,水溫差不大于2℃。
日本對蝦種放養密度300~400尾/m2,放養密度不宜過大或過低。
4.蝦苗標粗。一般蝦苗購入時體長為0.7-1cm,需進行集中暫養,確保養殖成活率。一般情況下用18-20天將蝦苗標粗至2.5cm左右蝦在轉肝前分苗。蝦苗標粗一般按5000尾/平方米左右投放。前期以投喂冰鮮鹵蟲、豐年蟲為主,每天投喂4次,每次的投喂量是蝦苗體重的15-20%;3天后可與投喂蝦片配合,投放凍鹵蟲至標苗結束。每次喂食前應進行排污。標苗期間對水體影響較大的氨氮、亞硝酸鹽這兩個指標最容易出問題,因此每天都要測量水質變化情況,并保持指標不超標。投苗當天算起,第4天開始換水,初期每日換水3-5CM,穩定后每天維持10-20CM換水量至標苗結束止。分苗前可潑灑應激類藥物,提前對分苗池消毒、將標苗池水溫降低到25-26℃左右,準備池水溫與鹽度要與標苗池一致或者高于標苗池。
三、餌料投喂
分苗后,為增強蝦體質,提高抗病能力,應連續1周每天投喂2餐鹵蟲。為滿足對蝦的生長營養需求,可投喂冰鮮鹵蟲,蝦長到5CM后,可投喂冰凍蝦皮至蝦體長8CM,8CM后日常投喂可以用煮熟貽貝肉和日本對蝦專用飼料配合投喂,一般每日投喂3次,分別為投喂飼料1次、煮熟貽貝肉2次,每餐投喂量占蝦體重的15-20%。日本對蝦一般白天潛伏在池底沙中很少活動,日落后出來攝食,餌料投喂應在日落后進行于午夜時結束。進入冬季暫養的日本隊蝦應減少配合飼料投喂,改為以喂沙蠶為主。每天喂料時應以90分鐘吃完為準,不到90分鐘吃完可以加料。用餐后應觀察蝦生長狀況與吃料情況,應每天至少抄底一次查驗吃料情況。
四、水質調控
1.適應范圍。日本對蝦為廣鹽性蝦類,對鹽度的適宜范圍是18‰~35‰之間,高密度養時適應低鹽度能力較差,因此養蝦的海水鹽度宜相應的提高。日本對蝦屬亞熱帶種類,最適溫范圍為25-30℃,在8~10℃停止攝食,5℃以下死亡。冬季地下水溫在13~15℃,日本對蝦能正常蛻皮生長。日本對蝦對pH值適應值為7.8-9之間,而地下浮水井海水pH值一般在8.2左右適宜日本對蝦生長。養殖對蝦池水透明度一般保持在30~40厘米。
2.換水及水質惡化處理。日本對蝦從分苗當天算起,第4天開始換水,一般每天換水10CM左右,如果水質穩定,蝦苗健康,可維持這樣的換水量到體長6CM;體長6CM以后可以加大20CM-30CM的日換水量。遇到水中弧菌、氨氮、亞硝酸鹽超標時,就需要大量換水,做好應激預防,一般排水剩余10-20CM再加水到原高度,配合相關消毒藥物,連續兩天基本可以解決。
3.清污。一般做到一天三次,或者每次喂料前放水排污一次。磚砌或玻璃隔斷內護排污口區域、方框筐應在每次放水排污前徹底清理對蝦糞便及殘餌等污染物。
4.定期消毒和使用微生態制劑。每4-7天用刺激性小的1-2ppm過硫改底片或生物改底制劑消毒,第二日用EM菌、乳酸菌等微生物制制劑改善底質和水質,日本對蝦生產后期蛻皮頻繁時可按料和菌液比=10:4比例再添加鈣類、多種維生素混合后拌料,鈣類、多種維生素按一天一種交替使用,發現浮游生物比例不協調時應及時采取措施進行調節。
五、利用地源熱泵空調增加溫度
接近11月份當室內溫度降低對蝦生長緩慢時,利用地源熱泵加溫適當提高水溫可延續日本對蝦的生長速度。
六、病害防治
1.堅持以預防為主的方針。“養蝦先養水”,在整個養殖過程中保持水色、PH、透明度等水體理化指標的相對穩定,保持較高的溶解氧。在配合飼料里定期添加水產用多維和免疫多糖增強對蝦自身免疫力。
2.隨時觀察對蝦變化。養殖過程中發現日本對蝦工廠化出現危害性最大的疾病是肝病、腸炎和弧菌病。一要勤觀察對蝦肝臟,正常對蝦肝臟呈土黃色,養殖得力,蝦苗在2CM長時,肝臟就會出現一層白膜,表明體質健康,具有一定抗病能力。如果在6CM前肝臟白膜逐漸消退,并出現紅色,預示將發生肝病或者已經得了肝病,要大量換水,用免疫肝膽寶2-3ppm并及時對水體進行消毒處理,預防治療到位肝臟白膜會逐漸恢復。二是觀察對蝦腸道,正常對蝦腸道呈無色透明,炎癥時發紅。腸炎治療可飼料中添加鹽酸土霉素連續投喂2天即可。預防腸炎要適度投喂。三是觀察對蝦須與尾扇,如果弧菌超標導致對蝦須與尾扇發紅,應采取大換水方法,并及時對水體進行消毒處理,使用生石灰、聚維酮典、二溴海因消毒,3天左右可以恢復。
七、效益分析
養殖日本對蝦可根據生產季節分批放苗,便于管理和上市銷售。海員村養殖戶姚守營2018年共養殖3000平方日本對蝦,其中4月27日放養900平方,放養密度300尾/平方,正常生長11月能達到30-40尾/斤上市規格,暫養至春節期間價格高時銷售,銷售時規格達20-30尾/斤,成活率50%左右,產量4000斤,價格160元/斤,產值64萬元,利潤44萬元;二茬蝦8月份放養1100平方,放養密度400尾/平方,2019年5月上旬價格高時開始出售,銷售時規格達30-70尾/斤,成活率50%左右,產量約6000斤,價格140元/斤,產值84萬元,利潤55萬元。
參考文獻:
[1]李義軍,南方斑節對蝦、日本對蝦養殖模式轉型經驗,《當代水產》雜志,2016-04-19 1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