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倩倩 胡駿
摘 要:陸地生態系統中除建筑占地外,大部分都覆蓋著森林,空氣凈化、制造氧氣都依靠森林。隨著社會進入工業生產階段,環境污染加劇,森林資源被大量開發,林業產業進入快速發展時期,這些都是建立在破壞生態基礎上的。鑒于此,本文圍繞林業發展展開討論,深入剖析林業產業、生態建設出來矛盾的原因,分析兩者關系,并提出緩解矛盾的相關措施。
關鍵詞:森林資源;林業產業;矛盾分析
近年來森林資源在經濟發展中貢獻很大,木材被加工成各種產品銷售,林業產業逐漸壯大,但森林生長需要時間,樹木砍伐速度遠遠超過植樹造林速度,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發展林業產業無可厚非,但取用資源時要兼顧到生態環境,確保兩者協調發展,及時調節生態建設、產業發展中存在的矛盾,才能逐步實現綠色、可持續的發展原則,才能守護人類的生存家園。
一、分析林業產業、生態建設兩者出現矛盾的原因
1.森林基礎薄弱
在20世紀末我國已經意識到環境問題,因此快速擬定六大林業生態工程,林業生態建設步入正軌,與生態建設并駕齊驅的林業產業也迅速發展。盡管現階段林業生態治理取得較好效果,但基于我國森林資源基礎薄弱特性,人均森林面積遠遠未達到標準要求。森林在我國分布不均,沿海、東北是森林儲量最豐富地區,與之相比西部地區森林較少,盡管近年來不斷進行人工造林,但樹種成活率不高,樹木種類單一,有些樹木還未長成就遭到砍伐。
2.社會需求量大
建國初期國家鼓勵生育,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國人口數量迅速增加,人類對紙巾、筷子等需求量增加,作為生產原料的木材消耗量也隨之提升。木材資源出現供不應求現象,很多森林遭到破壞,成片森林消失,土地沙化現象嚴重。
3.經濟投入比重低
為使我國經濟在短期內有較大起色,國家對社會各方產業都進行扶持,用于生態建設的多為國債資金,財政部門真正下撥資金并不多,導致很多林業產業沒有充足資金發展,生態建設各項措施也并未完全落實到位。
4.多方發展不協調
一方面是供求關系不協調,消費者對林業產品需求量,小到鉛筆、紙巾,大到建筑、工業制造等,都需要用到木材,林業產業日生產量有限,產品銷量非常好,群眾熱衷木制品,導致消費需求上升。另一方面是生態與產業矛盾,生產需要在森林中提取大量資源,若采伐力度過大會造成樹種滅絕,破壞生態平衡。樹木生長緩慢,限制林業企業生產量, 不斷開采導致森林一直處于亞健康狀態。
二、辨析林業產業、林業生態關系
1.相互制約,矛盾尖銳
林業產業將經濟效益放在首要位置,林業生態將環境治理放在首位,前者側重經濟發展,后者側重公益事業。兩類工作都是建立在森林資源基礎上開展的,沒有充足的森林資源,林業產業發展受到限制,林業產業發展過快,會加劇生態破壞,兩者很難維持在某個平衡點上。林業產業見利較快,材料加工到成品時間很短,生態建設屬于長期過程,旨在改善生態環境,不能為林業工作者帶來實質性利潤,因此多數企業選擇林業產業。兩者相互制約,在社會需求、可持續等多種因素影響下,矛盾逐漸升級。
2.相輔相成,共同發展
兩類產業朝著兩個完全相反的方向發展,但森林將兩類產業牢牢連接在一次。無論哪類工作,都需要森林作為支撐,林業產業是索取方,將森林資源拿走變成產品,獲得經濟效益,生態建設是給予方,通過植樹造林、改善土壤環境等讓森林物種更加豐富,讓森林逐漸恢復其原有生態,兩者都依托森林才得以成活。林業產業是否能發展壯大,取決森林數量及質量,只有不斷完善森林系統,林業產業才會有源源不斷的材料,多以說兩者發展是相輔相成的。
三、促進林業產業、生態建設協調發展的相關措施
1.提升森林物種豐富度
每個地區都有著獨有特點,增加樹木種類要充分考慮當地實際情況。以銅鼓縣為例,適應生長南方紅豆杉、香榧、槭樹科、殼斗科等多種樹木。提升物種豐富度可分步進行,首先對現有林業資源進行撫育管理,減少低產林,提高樹木生長質量,防治病蟲害盡量將年齡較長樹木保留下來。其次進行新林培育,實行承包責任制,讓林業工作者分區域進行造林設計,可借助無性繁殖、幼林撫育等多種造林手段,突破傳統林業技術限制,盡量有最少的成本完成森林改造。最后根據氣候選擇合適物種,山腳適合種草地和樹木搭配種植,越往上樹木必須選擇耐寒冷植物,才能確保其在較低的外界環境中生存下來。
2.加快林業科技研究速度
林業產業發展過程中,科技是其穩步前進的必要因素。利用先進技術完成樹種選育、木材加工等多項工作,提升材料利用率。重點放在優質栽培技術的研究上,加快樹木生長速度,提升林果保險技術,研究新型儲藏加工技術,將花草樹木充分利用起來。最好能建立科技產業園,針對林業產業發展,研制針對性技術,提升后續加工質量,減少森林資源損耗。
3.健全生態建設機制
將生態建設和林業生產掛鉤,運用市場經濟調節手段,建立完善的生態建設機制。生產過程產生的資源消耗、環境破壞,計入到生產成本中,林業產業需要向相關部門交折舊費,環境保護局將這部分費用,作為生態治理的恢復成本,保證生態建設中資金充足。對林業產業攫取資源量加以限制,在不破壞環境基礎上使用資源,對于浪費材料、破壞環境行為實施罰款制度。
4.建設林業合作社
讓生態建設、林業產業都參與到合作社工作中,合作社旨在協調雙方糾紛,合理分配各項林業發展任務。在合作社協調下,兩類產業可達成合作關系,共同負責提升物種豐富度,采伐數量較多樹木,栽種其它類型樹木,兩類產業合作,保護野生動物,逐步恢復森林生態。
四、結語
林業產業的持續發展,離不開豐富森林資源的支持,若森林資源不斷減少,林業產業發展將止步不前。為促進林業產業發展,將生態建設融入發展過程,是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林業產業、林業生態建設協調配合,才能真正將可持續發展戰略落實到位。
參考文獻:
[1] 張英,李姣. 林業生態與林業產業的協調發展[J]. 現代園藝,2017(6):23.
[2] 張軒銘,張錫連. 林業產業的發展與林業生態建設的關系分析[J]. 江西農業,2017(18):99.
[3] 邱戰華. 探析林業生態建設與林下經濟產業發展[J]. 現代園藝,2019(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