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麗娥
摘 要:農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也是確保我國經濟社會持續穩定發展的關鍵,實現農業有序發展更利于社會的穩定,充分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由此可見,切實有效的發展現代化農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也可以更有效的促進農業發展繁榮,使農民持續增產增收。所以,需要有效落實和抓好相關工作,為現代農業發展貢獻力量。結合這樣的情況,本文有針對性的分析和探究農業技術創新促進農民收入穩定增長的困境與對策,希望能夠為相關從業者提供有針對性的參考。
關鍵詞:農業技術創新;農民收入;穩定增長;困境;對策
當前,我國農業實現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正在逐步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進行轉型升級,此時,也是關鍵的歷史時期。在這樣的情況下,需要進一步創新農業科技,而這也是有效推進我國農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是進行現代化農業的必然之選。然而,在農業科技創新方面,還有著很多方面的問題,這不利于農業工作的有序推進,同時對于農民收入的穩定增長也造成嚴重阻礙。為了使這樣的困境有效擺脫,需要著重分析農民收入穩定增長面臨的困境,并以此為基準,提出相對應的更有效的對策,使農民有效實現增產創收的目的。
一、農業技術創新促進農民收入穩定增長的困境
1.在農業基礎設施的投入方面不足,相關方面的設施比較落后。當前,我國并沒有真正意義上建立健全更持續穩定的農業投入機制,在農業的投入方面比較盲目隨意,對于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造成十分嚴重的影響,特別加之對農業投入的力度不足,造成我國農業基礎設施相對來說還比較落后,大多數都是20世紀修建的,很多工程年久失修,嚴重超出預期的服役年限,無法真正意義上有效適應氣候變化,在農業抗災救急等相關方面力量薄弱,有很大程度的安全隱患,無法真正意義上推進農業各項工作順利實施。在農業科技創新的情況下,不能有效確保農民增產創收,收入持續穩定增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阻礙了農民收入穩定增長。
2.市場消息相對來說比較閉塞,使農民收入沒有獲得穩定的增加。我們都知道,市場決定需求,而市場也
決定生產,所以農產品和市場有著十分巨大的緊密關聯,農業生產經營也要通過市場機制進行相對應的調整,這樣才能使農產品市場保持在健康良性的發展軌道。農民種植的品種要由市場需求決定,然而,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因為受到市場消息閉塞的影響,加之市場環境瞬息萬變,相應的市場結構必須要有效調整,而農民并沒有獲得相應的信息,市場結構沒有真正調整,特別容易出現農民增產,但沒有增收的問題。
3.農業外資結構利用不夠科學合理。當前,我國農產品加工項目投資比較少,而外商更傾向于選擇投資農產品和相應的加工項目,然而,在投資環節中,針對技術創新類的投資,卻相對來說比較少,特別是在荒山,荒地,荒灘等方面的開發項目上沒有高度重視,這在很大程度上嚴重影響我國農業技術的創新和研發,也無法有效改良農產品品種,從根本上影響到現代農業發展的科學性,合理性,造成農業產業結構不夠科學合理、農民收入不夠穩定等問題。
二、農業技術創新促進農民收入穩定增長困境的對策
1.從根本上有效提升農業技術創新轉化能力。從根本上來講,要想實現農業技術創新就需要提升農業技術創新的轉換能力,進一步促進農民收入穩定增長,這是關鍵所在。要有效做到農業科技創新,要著重做到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要進一步加強農業科技創新基地的建設,增大投入力度,著重創建區域性的農業研發中心,進一步深化農業科研體制的改革和發展,使農業科技創新轉化能力得到顯著增強。進一步推進農民收入穩定增長,并為其創造更有利、更有針對性的條件。其次,要設置相對應的科研機構,健全投資建設和人員聘任制度,在農業技術創新的過程中,要著重關注機構的優化配置,并結合具體情況有針對性的實施相對應的運行機制,確保其創新性,為農業技術創新夯實基礎。同時,確保技術創新工作能夠有序推進。第三,要進一步創新農業技術,并提供相對應的資金支持和技術支持。同時要鼓勵和引導企業建立與自身情況相符合的研發中心,從根本上確保農業技術和創新環境得到更有效的改善。第四,在實踐的過程中,要進一步推廣和踐行新技術、新工藝,針對具體的農業生產需求,要進一步選育優良品種,進一步研發循環農業,不斷落實防治污染技術,提倡節能環保,使經濟和環境有效融合,有效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2.要有效利用相關方面的惠農手段,使農民持續增產增收。為了從根本上有效解決農民增產不增收的問題,要著重關注國家相關方面的政策部署,通過政策和改革措施使農民能夠真正意義上實現持續增產增收。首先,要進一步加強糧食補助政策,通過惠農利農的政策使農民持續增產增收,進一步加大農資綜合補貼力度,通過綜合性的收入補貼,有效推進農民增產增收,使農業進一步實現機械化規模化生產,使生產效益得到更大程度的提升。其次,要進一步有效放寬準入政策,培育相對應的農村生產要素,從根本上形成更統一的勞動力市場,通過多種形式展開合作,使農業的組織化程度進一步加強。
3.針對產業結構進行不斷的調整和優化。有效利用農業創新技術,切實有效的結合優質、生態、高效、安全的要求,使產業結構得到有效調整,結合具體情況進一步推出創新農業,生態農業,使農業持續走現代化之路,為農民持續增產增收夯實基礎。在這個過程中,要有效保護農產品的知名品牌,打造出生態綠色農業,同時要著重發展畜牧業,使畜禽良種規模能夠健康發展。除此之外,也要結合具體情況進一步加強農產品的貿易磋商,著重了解市場需求,調整產業結構,提升我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加強病蟲害的防治工作,關注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應急機制的構建。
三、結語
綜上所述,通過上文的分析和探究,我們可以明顯看出,要想促進農民收入持續穩定的增長,其關鍵所在就是要進行農業科技的創新。盡管當前面臨某方面的困境,然而,通過相對應的應對策略和改革措施的落實,利用惠農政策、改革手段等,使產業結構得到有效調整,能夠從根本上有效促進農民實現持續穩定的增長,為我國農業實現可持續發展增加強大動力。
參考文獻:
[1]李曉龍, 鄭威. 農民收入影響因素的理論、實證與對策[J].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 2016, 37(5):90-95.
[2]趙喬英. 淺析大理市農業科技推廣體系創新的對策[J]. 農家科技旬刊, 2016,8(5):65-66
[3]安振如. 發展現代農業科技創新推廣[J]. 河南農業, 2016,8(34):51-51.
[4] 張九聰.落實科學發展觀 提升農業產業化[J].山區經濟,2015,8(5):31-32.
[5] 張秋紅.都市農業與農民技術素質教育[J].華北農學報,2015.8(S1):195-198.
[6] 涂進榮.閩東農業經濟發展的關鍵在于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J].農業科技通訊,2017.8(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