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松枝
摘要:陶瓷藝術是我國優秀的非物質文化的載體之一,在它數千年的傳承和發展歷程中,形象體現出了中國特有的文化內涵和審美情趣。本文主要通過對陶瓷藝術的重要地位、所含美的要素的研究,充分挖掘陶瓷藝術美的內涵,從而進一步探析現代陶瓷工藝的藝術呈現。
關鍵詞:陶瓷;藝術;內涵
中國陶瓷藝術歷史悠久,是我國優秀的非物質文化的載體之一,即使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人們喜愛收藏的藝術品類之一,在長期的傳承與發展中不斷地創造出新的藝術內涵,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和收藏價值。但是,其內在的精神與文化寓意并沒有改變,一直是中華民族特有的氣質。作為新時代的制陶人,我們非但要傳承中國陶瓷藝術的文化精髓,更要深刻悟徹陶瓷文化的內涵寓意,在傳統文化與現代工藝中尋找契合點,兼收并蓄,融匯貫通,使陶瓷工藝的藝術呈現符合現代人的審美觀念。
隨著時代變遷,陶瓷工藝在呈現手法上日新月異,得益于中國改革開放的發展,產生了多元化的文化和追求,促進了多元化的收藏需求,催生了多元化的陶瓷藝術表現手法,現代陶瓷藝術便由此應運而生。現代陶瓷藝術充分發揮了傳統陶瓷工藝特長,又融入了今天的審美與文化,從而達到了比較理想的藝術效果。傳統的工藝、傳統的樣式,今人的審美,今人的文化,陶瓷藝術在今天的這個社會找到了新的“生命力”。
陶瓷本身是經過數百道工序艱難成型的,將礦土燒成雅器既有天工的恩賜,更是人工的智慧和辛勞。陶瓷能以千姿百態的造型,豐富多彩的裝飾呈現在人們面前,關鍵在于陶瓷藝術家的“工”和“藝”,陶瓷藝術家可以不受任何條件的限制,按照造型的需要,充分調動泥土本身的能量,成型后給人一種自然天成,雅拙古樸的審美感受。可以充分體現材質的自然力和表現力以及多變的質樸的本質面貌,形成表現對象的古拙的肌理效果和內在的生命活力。其次,在燒制時,充分利用窯變效果。釉在燒成時會發生奇妙的變化,產生變化多端,形態離奇的色澤,這叫窯變。“窯變”藝術令人驚奇,使人陶醉,是其他陶瓷裝飾手法無法替代的。認識、掌握陶瓷釉料的性能及其窯變規律來表現藝術家的審美意念、情感,是藝術家“工”的體現,而能夠對釉料及其窯變規律得心應手地運用并取得了預期的效果,是一種更高的藝術境界。善于選擇不同的釉色,表現出不同的審美意象。通過實踐掌握其變化的規律性,創作的陶瓷品在陶瓷藝術家的手中有了神奇的生命活力與生活情趣,淋漓盡致地表現了藝術家的審美情感,獲得了廣泛而深刻的審美意義。
陶瓷工藝的藝術呈現中很多方面都受到中國繪畫的影響,造型上注重天圓地方、自然天成、虛實與留白、氣韻生動、似與不似之間的營造,體現出中國傳統文化的藝術精髓,陶瓷的藝術魅力也由此而來。線條的運用是陶瓷工藝的藝術呈現較為重要的部分,完美的線條不僅能給人以視覺征服,更能為畫面的整體效果錦上添花。陶瓷藝術中的線條變化豐富,以曲直、剛柔、虛實、繁簡等的強烈對比形成獨特的藝術特色。傳統的線條不僅要表現一幅畫的構圖及形體,而且經過提煉加工,能使其包含光色、空間、虛實、質感以及畫面的氣勢和意境;同時,線的運用是作者感情及心靈的表現。使得作品更加地生動有趣,虛實相間、勻稱有序、節奏明快,整體的裝飾性效果強烈。長期的創作使得陶瓷藝術家學會創造美,經過不斷反復的創作,熟悉和掌握各種不同的泥料以及不同的特性。在創作過程中,開始對陶瓷的藝術魅力形成的聯系進行抽象的概括和總結,最終產生了陶瓷作品的藝術美。
一件陶瓷作品能不能呈現出藝術感,不僅要求有美的造型同時也要具備內涵美。陶瓷的內涵美是陶瓷者對所表現的生活內容有明晰的認識、理解和感受,特別是對陶瓷造型表現的欲望,同時有目的的提煉、加工,突出某一生活內容的本質特征把最具有表現張力的因素呈現出來,陶瓷藝術品融合了民族文化的傳統,既有古樸典雅的藝術風格,畫面線條流暢,造型生動,構圖飽滿有層次的特點,又有民族文化中精巧的成分,鮮明的藝術性和豐富的表現手法以及獨有的地域文化特色。
陶瓷工藝是一門手工藝,要求陶瓷藝術家親自動手制作,在制作的過程中把自己的設計思維與實際行動相結合去完成作品。陶瓷形式的感知是一個審美的過程,每個創作者都不可能完全無視受眾,要讓參觀者理解和接受陶瓷藝術有一個根本要求,就是陶瓷藝術需要符合美的法則。陶瓷藝術是工藝、美術、文學的結合,自成一格,揮灑自如,成為藝術品中的一朵奇葩。它善于把詩情畫意的情感融于一體,使人因“畫”,及“名”,誘發我們的想象,得到“畫外畫”、“景外景”,令人賞之不盡,猶如詩畫一般美妙的藝術享受。所以,這種具有文化感又富有藝術美的藝術形式,得到了廣大人民的喜愛。我們對于陶瓷,所欣賞的是它的形態,它的美感,一件陶瓷作品的形成,最主要的是在于它的內涵,也就是藝術內涵。追求藝術思想與藝術美是各個藝術行業、藝術領域在不斷探討的問題。藝術美是必要的。如果陶瓷工藝品仍保持原來的形態,在我們今天看來就會是直白的,或者在多方面是外露的。但我們知道任何一種藝術形式都有它的規律,特別像傳統手工藝,有的是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傳統,在今天,對于傳統工藝、傳統藝術的精華,我們必須非常冷靜、非常理智地分析,而且要進一步加以弘揚,才能更好地創造出符合時代的新藝術形式。
現代社會中的陶瓷藝術轉變成具有藝術感染力的新形式,經歷了時代的變遷,作品所追求的不僅僅是觀賞性而是藝術韻味,它所表現出來的古樸、端莊、清雅以及渾厚,其質的美感一層一層的表現出來,出現了一批工藝相容和富有時代氣息的題材,開拓出自然純樸的陶瓷以形造型的內在藝術。無論任何形式的創作,其“工”都是手段,而“藝”才是真正的目的。陶瓷藝術家們在傳承傳統的陶瓷風格的同時,也在為現代人們的審美趨向努力著,從形式美到藝術美,從單一到多元化,都在陶瓷作品中一一展現出來,他們所作的不僅僅是創新,還有他們自身的審美意識理念的形成。
好的陶瓷藝術品延伸作品本身的“生命力”,并且加上創作者自身的審美意識,這才形成陶瓷藝術的魅力。因此,要重視作品的原創性,從中國傳統的文化中吸取養分,并且加以創新,堅持思維的發展,藝術的美感,尤其從陶瓷的本源和藝術內涵的本質出發,使作品在思想性與藝術性得到完美統一。
參考文獻:
[1]方李莉.中國陶瓷藝術審美觀念的形成 與發展——藝術人類學視野下的新藝術史觀[J].民族藝術研究,2012 (06):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