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田利 趙彥華
摘要:土壤管理是桃樹生產中的重要內容之一,通過栽前平整土地、深翻土壤,采取生草、覆草措施,加強中耕及吸收根的保護,并防止土壤酸化板結,避免根腐病發生,有助于保持土壤疏松、肥沃,以促進桃樹根系健壯生長,保證桃園豐產、豐收。
關鍵詞:桃園;土壤;管理
文章編號:1005-345X(2019)05-0085-03中圖分類號:S662.1文獻標識碼:A
土壤是桃樹生長的載體,是礦質營養和水分的主要來源,土壤狀況的好壞,直接決定樹體的生長情況及結果能力的多少和效益的高低,因而土壤管理是桃樹生產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土壤管理的目標是,保持土壤疏松、肥沃,以促進根系健壯生長,提高樹體吸收能力,源源不斷的給桃樹補充營養,保證樹體健壯生長,提高結實能力。
1栽前平整土地,深翻土壤
陡坡山地,水土流失嚴重,土壤瘠薄,栽植桃樹后,樹體多生長不良,樹勢衰弱,壽命短,不利生產效益的提高,在建園前,最好先進行平整治理,通過梯田化建設,將跑肥跑水跑土的三跑田,改造成保肥保水保土的三保田,以利生產效益的提高。
桃樹根系淺,壽命短,在土壤疏松的情況下,根系生長的阻力小,有利形成強大的根群,促進根系下扎,保證樹體旺盛生長,延長樹體壽命。因此在建園前最好對園地進行一次深翻,以疏松土壤,近年來隨著農業機械化進行的加快,一般應用挖機進行深翻土壤,具有挖的深度深,速度快的優點,特別是山地剛整個的梯田,在栽植桃樹前,一定要進行深翻,不然,在取土部位栽樹,由于土壤堅硬,不利根系下扎,易發生小葉、黃化現象,影響樹體生長和結果。
2采取綜合措施,補充土壤有機質含量
我國大多數桃園土壤有機質含量在1%以下,土壤有機質含量低,而桃為高產作物,土壤有機質會被大量消耗,補充不足的情況下,直接導致土壤越種越貧瘠,優質桃生產存在先天性不足,因而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應是桃生產中長期的任務之一,需常抓不懈。根據生產實際,在土壤管理中補充土壤有機質的措施有:
2.1生草栽培
在土層深厚,土質肥沃,降水較多或有灌溉條件的桃園,應推廣生草栽培,通過行間覆草,生長季刈割覆蓋,在草腐爛后,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是切實可行的措施。
一般生草栽培只能用于降水量在600mm以上、土質肥沃或施肥較多的地區。在這類地區通過生草,可將多余的水分和養分進行貯藏,將無機營養轉化成有機營養,而在干旱地區應用,由于土壤養分、水分含量低,會出現草與樹體爭奪養分、水分的矛盾,不利樹體生長,各地應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確定栽培模式,切不可聽風就是雨,起到相反的效果。
生草栽培只能在行間進行,樹盤內要嚴禁種草:桃樹根系分布較淺,樹盤內如果有雜草生長,會形成雜草與樹體競爭營養現象,影響樹體生長,因而,一般應在樹梢外緣以外生草為宜。
生草應注意草種的選擇:桃園生草應注意選擇淺根性、低矮的豆科草類種植,防止所生草對深層土壤養分、水分的過渡消耗,導致土壤貧瘠,同時豆科草類,根部有根瘤菌,可固定空氣中的氮素,起到肥田效果。
注意控制草的高度:生草果園要加強所生草的控制,不可放任不管,應在草高30cm左右,留茬5~10cm進行刈割。
2.2覆草栽培
在降水稀少,土壤瘠薄的地方,應推廣果園覆草栽培模式,能過覆草,減少土壤水分的蒸發損失,提高天然降水的利用率,所覆草經過風吹日曬雨淋,便會風化腐爛,然后翻入土壤中,就成為很好的有機肥,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
覆草栽培時應注意:
1)覆草栽培要根據草的多少,可采用樹盤覆蓋、栽植行覆蓋或全園覆蓋等方式進行,一般覆蓋面積越大,效果越好,如草源充足,最好采用全園覆蓋,如草量少,可采用樹盤覆蓋。
2)覆草要有一定的厚度,所覆草的厚度不能少于10cm,太薄效果不明顯。
3)覆草栽培易引起根系上泛,覆蓋要連續進行。在所覆草腐爛翻入土壤后,要接著再次進行覆蓋,如不再進行覆蓋,應在樹盤內撒一層5~10cm的土肥或土壤,保護根系。
4)覆草后為了防止火災和加速草腐爛,可在草上撒少量的土,在雨季草上撒施適量尿素。
5)覆草要有一定的抑草效果,但惡性雜草仍會生長,生產中應注意及時拔除,以減少土壤水分和養分的消耗在。
2.3鼓勵畜沼果配套
在果區鼓勵大力發展養殖業,通過養畜積肥,用肥產生沼氣,用沼渣沼液肥田,以補充土壤有機質。
3加強桃園中耕
進行中耕,保持土壤有良好的通透性,促進根系旺盛生長,提高樹體吸收能力,以利產量、質量和效益提高:桃樹根系分布淺,好氧性強,裸地桃園或生草、覆蓋后桃園中裸露部分,在桃樹生長季要進行多次中耕,使土壤保持疏松通氣狀態,促進微生物繁殖和有機質氧化分解,提高接納雨水和保墑的能力。一般秋季中耕宜深,可保持耕深在20~30cm,以創造疏松的土壤條件,提高土壤蓄水性能,春夏季中耕宜淺,可耕深10cm左右,起到疏松表土,切斷土壤毛細孔,抑制土壤水分蒸發,提高保墑效果。
4強化吸收根的保護
桃樹的根系由主根、側根和毛細根三部分組成,其中起吸收作用的主要為毛細根,毛細根水平分布多集中于半徑1.5m以內。垂直分布較淺,主要在地表下20~60cm,占總根量的80%左右,毛細根的多少與樹體營養狀況關系極為密切,由于毛細根分布比較淺,生產中極易受到傷害,導致毛細根枯死,影響樹體的吸收功能,導致樹勢衰弱,因而保護根系是土壤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生產中應用的措施主要有:
4.1樹盤內禁用除草劑
應用除草劑防治桃園雜草,具有省功,降低勞動強度的效果,很受生產者歡迎,但除草劑使用不當,會對根系造成傷害,導致根系死亡,因而在桃園使用除草劑時,應重點以行間使用為主,樹盤內根系主要分布區,要嚴禁使用除草劑,樹盤內所生之草,應以人工拔除為主,在末覆蓋裸露部分可進行淺中耕,以有效保護根系。
4.2在樹盤內禁用旋耕機
微型旋耕機是近年來果園生產中普及最快的農機具,微型旋耕機的應用,極大的提高了勞動效率,降低了勞動強度,加快了桃園管理的現代化進程,但使用不當時極易將毛細根打掉,毛細根打掉后,樹體的吸收功能會大大下降,導致樹勢衰弱,影響產量的形成和品質的提高,因而在桃園中應用旋耕機時,應以根系分布少的行間為主,在根系主要分布區樹盤以內,要嚴禁使用。
4.3應用黑色地膜或雜草覆蓋
根系對土壤溫濕度敏感,一般當地溫達到5℃時,就能發出白色新根,7.2℃時新根開始吸收養分,最適宜根系生長的溫度范圍在14~24℃,當溫度接近0℃或高于35℃時,根系便停止生長。根系生長需要一個相對濕潤的環境條件,一般土壤含水量達到15%~20%時,根系便能生長,含水量達到80%左右時最適宜根系生長,含水量低于5%,則根系開始枯死。我國北方伏旱現象嚴重,
當伏旱發生,地溫升高,土壤濕度急劇下降,會導致根系大量枯死,嚴重影響樹體的吸收,非常不利產量的形成。生產中可用黑色地膜或雜草進行覆蓋,在膜下或草下形成相對衡定的土壤溫度和較高的土壤濕度,保護根系健壯生長,提高樹體的吸收功能。
4.4桃園內放養蚯蚓。以疏松土壤
促進根系生長:桃樹根系對氧氣的需求較高,當土壤含氧量達10%時,根才能生長,含氧量低于5%時,根系生長受阻,會鉆到地%時根系就會窒息而死亡,所以創造疏松、透氣的土壤條件,對桃樹生產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蚯蚓對溫度特別敏感,在低溫或高溫條件下,蚯蚓會鉆入深層土壤中穴居,當土壤溫度達到10~25℃適宜生存溫度時,蚯蚓又會鉆到地表取食,蚯蚓在土壤中這樣反復的活動,會直到疏松土壤的效果,同時蚯蚓為雜食性動物,桃園內養殖蚯蚓,可將樹葉、雜草、未腐熟的廄肥吞食,轉化為養分含量全面、富含有機質、腐殖酸和微生物菌群的蚯蚓糞,起到很好的肥田效果。有條件的桃園,特別是生草和覆草的桃園,要積極放養蚯蚓,起到疏松土壤的作用,滿足桃樹根系喜氧的特性。
5防酸化,防板結
桃樹最適宜在pH值5~6的土壤中生長,pH值超過8或低于4時易發生缺素癥,影響樹體生長結果的正常進行,近年來,由于化學肥料的大量使用,土壤酸化板結現象十分突出,樹體的正常生長結果受到抑制,已成為桃樹高效生產的主要制約因素之一,因而防酸化,防板結是土壤管理的重點內容之一。生產中要重點抓好,施肥向有機肥回歸,大量增施有機肥,補充土壤有機質,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狀,在不影響產量的前提下,減少化學肥料的用量,在使用化學肥料時,根據實際,加施土壤調理劑,減輕土壤酸化的程度。
6正確操作,減輕根腐病的發生
當土壤含水量過大或施肥不當,根系與高濃度肥料接觸時,極易導致根系腐爛枯死,降低樹體的吸收功能,影響產量和質量,因而防止根腐也是土壤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在地下水位高或降雨量多的地區,種植桃樹時應推廣高壟種植,在連陰雨天后,要及時開溝排水,嚴格防止桃園內積水;施肥時基肥盡可能的采用溝施或撒施法,施肥后將肥土充分混勻,嚴防燒根,追肥應以追施水溶性肥料為主,以切實有效的保護根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