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小食心蟲又名東方蛀果蛾、桃折心蟲,屬鱗翅目,小卷葉蛾科。
其主要以幼蟲蛀食杏、梨、蘋果等果實和桃樹的新梢,蟲果常腐爛,被害狀有“黑膏藥、豆沙餡”之稱,被害新梢萎蔫下垂形成折心,影響樹木生長。梨小食心蟲目前在高臺縣發生比較嚴重,已對我縣的果品生產造成很大的影響.
下面就梨小食心蟲的生活習性及防治方法作一介紹,以供果農參考.
1生活習性
梨小食心蟲在我縣一年發生3代,以老熟幼蟲在樹皮裂縫、果筐等處結繭越冬。根據觀察,在我縣越冬代成蟲羽化高峰在4月中下旬,羽化成蟲交尾產卵于桃、杏新梢頂端葉背,卵孵化后從葉柄處蛀入梢內,向下蛀食,蛀孔處常流膠,被害梢則萎蔫下垂枯死,隨后幼蟲在地表等處作繭化蛹。第1代成蟲羽化高峰在6月中旬,為害新梢、杏果和桃果,第2代成蟲羽化在8月上旬,其幼蟲主要為害梨果,致使果實蛀孔處變黑、腐爛;9月上中旬老熟幼蟲吐絲下垂入樹皮裂縫處越冬。
2預測預報
為準確掌握發生時期,為化學防治提供科學依據,每年4-8月,在為害重的果園內選5株樣樹,每株在樹冠外圍距地面1.5m處掛糖醋液誘集罐,罐內盛糖醋液(紅糖:醋:水=1:4:16)至2/3處,按時填補誘液,并統計誘測成蟲數量,當發現第1頭成蟲時,即開始產卵情況的測報。7月份,隔3~5d隨機抽樣100個果實,統計卵果數,當卵果率達高O.5%~1%時,開始噴藥防治。
3防治方法
1)新建果園避免桃、梨混栽。2)捕殺越冬幼蟲。早春發芽前,刮除梨樹基部老樹皮集中燒毀;采果前,樹干莖部束草誘殺。3)5-6月剪除被害新梢燒毀;7-9月發現蟲果摘除深埋,消滅各代幼蟲。4)成蟲發生期,利用性引誘劑或糖醋液誘殺成蟲。5)果實套袋。成蟲產卵前進行,提高果實品質,減少產卵基數。6)藥劑防治:成蟲羽化期及產卵期噴1%苦參堿可溶性液劑1000倍液和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每隔15d噴藥防治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