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慶波 梁洪
看到一節節精彩的研討觀摩課,常常聽到老師們發出這樣的感嘆:要是平時每節課都能這樣上,何愁課堂教學效率不能提高!但在短時間里,怎么才能做得到呢?
的確,為了準備一節精彩的研討觀摩課,這其中花費了執教者甚至是教研組、教師集體多少的心血和精力啊!因此如何在短時間內上好常態課,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把新課改的理念、方法融入日常教學,是每個教師目前面臨的最迫切、最現實的問題。現就以下幾點淺談一下如何提高課堂常態課堂效率。
一、做好課前的精心預設
備課,如備新課程標準,備教材教法,備學法,備學生,備教具學具,備教學過程等。許多老師都有這樣的感受,課前準備得充分,課就上得得心應手。課前準備得倉促,課堂上的雜亂無章。可見課前準備直接關系到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只有課前準備得充分具體、具有可操作性,課堂教學才能更加科學、有序、高效,也才能更好地完成預定的教學目標,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首先教師在備課之前要下功夫研讀教材、參閱教師用書,通過教材分析,弄清教學內容的三維目標、地位、作用和前后聯系,明確教學的重點、難點,把握新、舊知識的聯接點和學生認知結構的生長點,才能在預設時用聯系、發展的觀點,分析處理教材。
其次,特級教師和優秀教師豐富的教學經驗是教師備課時可資借鑒的寶貴資源。他們的課堂教學在許多方面都有其獨到之處,如:新課的引入、教學情境的創設,教學方法的選擇、課堂練習的設計,課堂評價語言的運用等等,都能給教師們以啟發和借鑒。
新課程倡導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不僅適合于學生,也適合教師。一個人的智慧畢竟是有限的,教師在備課時經常會遇到憑個人的知識與智慧難以解決的問題和困難,必須依靠教師集體的力量才能解決。可以在每次研究之前認真進行個體備課,然后在集體研究時進行討論,選擇最優方案,確確實實使集體研究發揮合作共享、實現“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最后,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發展。我們在備課時心中要始終裝著學生,除備常規的內容外,還要重視備學生,善于分析學情,多思考如何用精煉準確的語言調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成為課堂大多數時間的主人,讓他們有更多、更充足的時間去思考、交流與探討,促進其主動發展。這樣做才會使時間的效率得以最大限度的發揮,甚至于產生大于課堂四十分鐘的教學效果。
二、精心組織課堂教學
1、巧設提問
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中常用的教學形式,通過提問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啟心智,培養思維的有效方法,也是組織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所以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必須重視。切合學生實際、引人深思的教學提問,有助于點燃學生思想的火花,掀起感情波瀾,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教師的提問要有針對性。首先,所提問題要難易適度。教師所提的問題,既要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征,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又要針對教材的重點和難點。而且,教師發問時要心中有數,用不同的方式提出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問題。教師提出的問題要能展示知識的內在聯系,要有針對性,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對問題的興趣。
2、教師應提高問題的思維容量
教師的提問應該能激發學生思考,促進學生思維發展,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學生在回答這樣的問題時,教師不能輕易的否定學生的思維成果,不要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學生,只要學生說出的答案沒有原則性的錯誤,都應該予以肯定。
要科學地確定問題的指向,切忌提“漫談式"問題,單求課堂“熱鬧",弄得最終不知所問所答的是為何而來。
問題太簡單,不僅無利于學生的思維訓練,而且還容易浪費課堂時間。如何才能科學地組織問題呢?首先要科學選擇提問內容。設計的課堂問題既要有思考價值,又要考慮學生實際,這樣才能使他們通過思考獲得成功的愉悅,從而提高時間利用率。其次,提問之后要“等一等”,哪怕只是幾十秒鐘。讓所有的學生開動腦筋,進行思考,為解決問題做出自身努力。還有,在學生思考時,教師要掌握介入指導的時間。如果學生還沒有充分地自主探究就介入,就會減少學生本可以自主發現的機會;介入過晚則會讓學生過久處于迷惑狀態,造成學習興趣降低。當然,根據實際情況,有時教師無需介入,學生們就能解決問題。
3、要有令學生百聽不厭的靈活教法。
根據不同的課文內容和類型選擇不同的教法,每堂課都給學生以新鮮感,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如“順序講解法”,“中間切入法”,“直奔中心法”,“小品表演法”,“分組討論法”,“辯論法”等等。這些方法不斷更新、輪換,可以提高學習效率。
當然,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應該注意的還很多,如要“優化板書,調控紀律,調控情緒”等等,這些都有待于我們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總結提高。
4、教學時間的合理安排
珍惜時間不是要教師急不可待地把課堂內容講完,而是要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切實實現課堂教學中“主角”與“配角”的轉變,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也就是說要縮減教師“表演”的時間,多給學生時間思考,多給機會讓不同層次的學生表現,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主動探索,才能跨越模仿,提高效率,發揮個性,走上創造之路。同時要善于運用教學機智,處理好課堂中出現的意外問題,做到保護學生積極性與有利于全體學生共同提高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