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薇

摘要:學生素質的評定工作,對學校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學生素質從德、智、體、能、勞5個方面作出評價。首先,對得到的數據進行規格化;接著,構造模糊相似矩陣;最后,利用模糊傳遞閉包法對學生素質的評定進行聚類分析,該方法簡單易懂且計算量小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關鍵詞:模糊聚類分析;學生素質評定;模糊傳遞閉包法
引言:
高校培育的人才是否適合社會快速發展的需求,這已經成為教育界乃至整個社會都非常關注的一個問題。大學生綜合素質的評價是高校在進行獎學金評定、畢業綜合排名、推薦免試碩士研究生等方面的重要依據。體現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指標很多,大學生應該在德、智、體、能、勞等方面全面發展。尋求科學、切實的大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法,能正確地反映其綜合能力,既有利于高校掌握教學質量的信息,也能讓學生及時了解自己的優勢與不足,不斷地認識和提高自己,促使大學生健康發展。本文針對綜合評價中涉及的指標類此、類型多且復雜,通過對模糊數學、多目標決策等理論的研究,提出了基于模糊聚類分析的大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法,最后通過實驗分析,證明方法是切實可行的。
1.模糊聚類分析
將模糊數學方法用于給定的指標對事物進行分類的聚類分析問題描述:U={x1, x2,…, xn}是待分類事物集,C1, C2,…, CM 是分類所依據的m個指標,其中,xi所對應的指標為 (xi1, xi2,…, xim)。
1.1 建立數據矩陣
1.3聚類并畫出動態聚類圖
模糊傳遞閉包法步驟:求出模糊相似矩陣R的傳遞閉包t(R);按λ由大到小進行聚類;畫出動態聚類圖。
2.指標體系
學生素質評價體系的建立多種多樣,并且隨著人們觀念和社會發展,對此認識不斷提高。建立素質評價體系綜合素質評價指標體系由德(思想政治表現)、智(學業成績)、體(身體生理狀況)、能(科研和實踐能力)和勞(實際工作)5個方面所構成。其內容反映了大學生在接受教育、培養、成長、完成學業及勞動實踐過程中的基本信息。5個方面由與各自相關的各個因素所支撐,其中德包括政治思想、社會公德、遵紀守法、集體觀念、公益勞動、寢室衛生、行為規范等共一百分。智包括學年各門成績評定標準為學年各門課程學分與成績。體包括體育成績(80分)和體鍛活動(20分)。能包括科研能力(50分)、社會實踐(25分)和社團活動(25分)。勞包括社會活動(40分)和各類競賽(60分)。
其中,科研能力指學生在該學年內所發表的科研論文和參加課題的情況。等級的評定由科研處制定政策并通過專家鑒定予以量化。社會實踐、社團活動指標旨在鼓勵大學生應積極參加第二課堂。指標的評定由學校團委提供。各類競賽的加分指分別參加國家、省(市)、學校所舉辦的各類競賽活動中獲得前三等獎者,學校所舉辦的各類競賽是否加分由學生工作處確認。
3.實例分析
4.結果分析
越先聚為一類的對象,近似程度越高,素質越靠近。體現了“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思想。說明模糊聚類分析方法在評價大學生素質中具有較好的效果。
用模糊聚類分析方法與用綜合評定不同,排除了綜合評定方法中“權重”選擇的主觀性,最大限度保證了結果的客觀性與科學性。同時,也不是分數的簡單相加。
為了對大學生素質進行評價,可選取適當的λ,在本例中,可以根據具體的要求,取λ的值。說明模糊聚類分析方法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和靈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