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層黨組織建設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環節之一,該項工作直接影響高校教育和發展等活動,需予以重視和完善。基于此,本文以創新高校基層黨組織建設的必要性作為切入點,予以簡述,再以此為基礎,論述創新高校基層黨組織建設面臨的實際問題。最后重點論述“三大合力”下,創新高校基層黨組織建設機制的方法,并就管理合力、建設合力、載體合力等內容進行具體分析,服務于后續工作。
關鍵詞:“三大合力”;基層黨組織建設
前言:
高校是培育人才的搖籃,也是從事科學研究、推動技術進步、加快社會發展的重要載體,這對高校管理提出了很高要求,也使高校基層黨組織建設得到普遍重視。黨組織的完善建設,可保證高校發展具有明確的方向指導,也能通過以點帶面的積極效應,使黨的號召、精神得到積極響應和擴散,助力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本文嘗試分析高校基層黨組織建設的問題,以及“三大合力”下相關問題的解決方式,為高校基層黨組織建設機制創新提供理論參考。
一、創新高校基層黨組織建設的必要性
(一)高校改革的需要
我國高校數目眾多,學術研究、教育活動的重點存在差異,著眼于長期發展,大部分高校均面臨改革需求。包括教學模式的改革、研究模式的改革、研究重點的變化等等。各項改革活動是否能夠契合時代發展、符合社會主義建設需要、充分履行高校社會責任,需要來自黨組織的領導,黨組織領導的基本方式和載體則是完善的基層黨建活動。在高校工作中,黨建具有重大意義,加強院級基層黨組織建設是堅持黨對高校領導的基礎,是促進高校改革的重要依托,可視作保證高校各項工作高質量有序開展的先決條件。
(二)人才培育的需要
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二十三次全國高等學校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加強對高校黨的建設工作的領導和指導,堅持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切實把黨要管黨、從嚴治黨落到實處。”我國社會自20世紀中后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建設成就,這與人才的大量培育直接相關,也與黨組織的有效領導密不可分。高校黨組織建設作為高校工作的核心內容,對人才培育具有決定性影響,包括人才培育的方向、人才培育的規模、力度等,嘗試進一步發揮高校培育人才的作用,也必須強化高校基層黨組織建設。
(三)社會發展的需要
基層黨組織是貫徹、執行黨政策、號召的重要一環,《黨章》明確規定“黨的基層組織是黨在社會基層組織中的戰斗堡壘,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黨的十九大也明確指出了基層黨組織的“堡壘作用”。高校工作中,院級基層黨組織同樣具有上述作用,其培育的人才,能夠在學校發揮積極價值,也是未來社會建設的骨干力量。從社會發展的角度來看,高校院級基層黨組織的作用與其他機構黨組織作用相同,甚至更為突出,這也要求不斷加強、創新高校基層黨組織建設,發揮其應有作用。
二、創新高校基層黨組織建設面臨的實際問題
(一)權責不清晰
創新高校基層黨組織建設需要來自多個部門和工作人員的支持,因我國高校中很多領導崗位工作人員工作熱情飽滿,且存在行政管理人員兼顧思政工作管理的情況,過度高漲的管理熱情,使黨組織建設出現了權責不清晰的情況。如黨組織建設工作理論上應由黨組織負責人和各級人員配合開展,但在進行積極分子和預備黨員的篩選時,又需要獲取對應人員的檔案資料,有賴于行政部門的幫助和參與,在此過程中,行政工作人員的建議也具有參考價值,針對入黨積極分子和預備黨員的評估出現意見較多、難以確定客觀標準的情況。同樣,在進行宣傳活動組織時,黨組織負責人和行政管理人員也需要配合工作,使得很多環節的責任不夠清晰化,效率也因此下降。
(二)工作片面化
工作片面化的情況,可見于大部分高校黨組織建設工作中,本質上看,高校工作的核心是人才培育和學術研究,黨組織建設屬于基礎性工作,與高校核心工作帶有內在關聯。由于當前高校黨組織功能可以正常履行,沒有嚴重影響基層黨建,其創新需求尚不迫切,工作片面化的情況難以避免。如高校可能選擇投入較多精力進行學術研究、擴大校園面積、采買教學設施等。此外,部分高校雖然嘗試創新學院基層黨組織建設,但缺乏明確方向和指導,工作思路偏狹,或被動接受上級建議、領導,或片面強調擴大黨組織人員規模,沒有獲取最理想的工作框架、也未能明確重點環節,基層黨組織建設態勢并不完全理想。
(三)積極性有限
積極性有限的情況并不普遍存在于各地高校,主要體現在部分環節、部分人員對工作認知的偏差、執行不到位等方面。如高校在進行基層黨組織建設的過程中謀求創新,并鼓勵所有黨員就黨建工作獻言獻策,理論上有助于基層黨建更加靈活、多元化開展。但黨員對于黨建工作的重點不夠了解,因此獻言獻策的過程中內容較為混亂,無法進行高質量的匯總分析,對實際工作的幫助有限,這使得其積極價值削弱,黨員在后續工作中參與基層黨建的熱情和積極性也可能下降。此外,因高校各個學院的黨組織發展態勢和需求并不完全相同,完全分散開展的基層黨建、高度集中進行的基層黨建都缺乏適用性,也會影響人員積極性。
三、“三大合力”下創新高校基層黨組織建設機制的方法
(一)管理合力下的高校基層黨組織建設機制創新方法
管理合力,是指在現有基層黨組織建設管理、學院行政管理等工作的基礎上,謀求管理活動、模式、組織上的有機結合,使此前割裂開展的各項工作能夠得到統一。基本方式包括提升黨員教師素質、結合黨建與常規業務、加強黨員作用三個方面。黨員教師素質的提升,可借助“三會一課”模式積極進行,每周均選取固定時間,對學院內的黨員教師進行輪流培育,使其政治理論素質得到提升,堅定黨性,并積極將職業需求和黨性培養融為一體,投入到實際工作中,這一舉措使基層黨組織建設和教學管理形成合力。
黨建與常規業務的結合,則重視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加強黨建活動滲透。如學院內教師考取職稱的過程中,需要進行資料學習,以掌握過硬的專業知識。學院可將該項工作和基層黨組織建設謀求結合,組織嘗試考取職稱的教師進行集中學習,教師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也向其傳遞黨組織建設的理論,對覺悟較高和黨性堅強的教師,均予以記錄,積極分子等也應進行培育加強。該模式下,教師可通過集中學習提升學習效果,以求獲取理想的職稱考核結果。集中進行的黨建工作也能獲取范圍化成效,管理結合了個人發展、基層黨建兩個層面,價值突出。
加強黨員作用,主要強調結合現有黨員管理工作以及學院基層黨組織建設工作。如“黨員先鋒工程”,強調發揮基層黨組織和黨員作用,通過“黨員先鋒工程”的組織實施,學院基層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得以進一步發揮。可在學院日常工作中,要求黨員承擔更多責任、履行更多義務,如在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號召對院內貧困學生進行一對一幫扶,號召廣大黨員對品學兼優的貧困學生進行幫助和考察,吸納其中思想堅定、覺悟較高的學生作為積極分子和預備黨員,并在合適的時機下將其介紹入黨。該模式下,“黨員先鋒工程”提升了現有黨員的管理效果,也擴大了黨組織影響力,有助于優化學院基層黨組織的創新建設效果。
(二)建設合力下的高校基層黨組織建設機制創新方法
建設合力,是指將基層黨組織建設和學院常規建設予以結合,實現二者的起頭并進,扎實推進高校全面發展、基層黨組織建設完善。具體措施包括制度規范化建設、領導模式建設、學科建設三個方面。制度規范化建設,要求將基層黨支部與學院建設實現思路上的統一,尤其是長期思路。如高校某學院的規模持續較大,未來三年內預計招生數目達到現有規模的1.5倍,這使得黨支部工作人員數目不足。以制度規范化建設為要求,應擬定基層黨組織擴展計劃,當年內宣傳部門應增加1-2名黨員,組織部需增加1-2名黨員以契合工作擴大需要。三年內基層黨組織的黨員數目應在現有基礎上增加10%-20%,實現與學院規模的同步擴大。該模式下,以制度指導建設行為,推進基層黨組織科學有序進行創新建設。
領導模式建設重視將黨組織領導人和學院行政事務領導人的作用進行有機統一,在明確各自工作權責的基礎上,互相監督、互相幫助,確保黨組織創新建設活動高效進行,也確保學校日常工作扎實推進。建議每個月組織一次校內監督表彰會,由黨組織工作人員指出學院日常工作的不足,并給出能夠有效履行份內工作責任、工作積極努力的人員予以表彰;由行政事務工作人員指出學院黨組織工作的不足,并給出優秀人員、積極分子名單等,予以表彰、酌情吸納入黨。該模式下,領導權責明確,工作上也能相互推動,形成合力后,可使基層黨組織建設逐步完善,影響力和黨員質量、思想覺悟等也可得到提升。
學科建設方面,強調提升思想政治相關內容占比,由學院黨組織根據專業開設課程的情況,提出建議,增加思政工作的課時和滲透性,優化學科建設的同時使黨組織建設工作靈活融入日常工作中。此外,還應提升教育教學培養質量,發揮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優勢,集思廣益、匯聚各種資源,使學院的學術研究在現有基礎上向思政方向擴展,借助學術研究擴大黨組織的影響力,提升基層黨組織的創新建設效果。
(三)載體合力下的高校基層黨組織建設機制創新方法
載體合力,是指更新高校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方式,利用更多的渠道載體,使基層黨組織的建設工作能夠在更大范圍內開展。具體方式包括網絡載體運用、課外遠程載體運用、多平臺統籌運用三個方面。網絡載體運用,是指在常規教學活動、黨建活動中,保持一般性的組織形式,在此基礎上應用網絡工具,便捷的收集和運用各類資源,同時提升信息交互效率,學生、教師能夠在吸收知識的同時獲取黨組織宣傳的信息內容,黨建工作和教育、培育工作同步開展,傳統載體和網絡載體共同使用,提升工作效率和時間利用率。
課外遠程載體運用,是指將基層黨組織建設工作的范圍擴大,延及日常生活和課下活動中。如學院吸納了一批學生積極分子,在校期間,積極分子學習壓力偏大,無法充分進行黨組織工作、理論學習。可在課下遠程發送各類學習資料,鼓勵積極分子利用課外時間進行學習。校內、校外的教育載體實現結合,這一模式有利于人員靈活分配時間,提升學習效果,并最終提升學院基層黨組織建設機制創新成效。多平臺統籌運用需要黨組織和學院其他管理部門進行交流,使不同平臺的優勢得以發揮,同時避免相似平臺作用沖突,導致事倍功半的問題。如課堂媒體平臺和遠程平臺相似,教師與學院黨組織可就教育內容進行溝通,避免重復,教師重視傳遞各類與課堂知識相關的思政教育內容,黨組織則重視做宏觀指導,給出與基層黨建關聯度較高的結構化理論,使載體實現間接融合,高校基層黨組織建設機制得到創新、完善。
總結:
綜上,創新高校基層黨組織建設機制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著眼于高校改革、人才培育、社會發展三個視角,均需要在現有基礎上謀求高校各項工作的完善。目前高校基層黨組織建設面臨的實際問題則體現在權責不清晰、工作片面化、積極性不高等方面。為求予以應對,可在“三大合力”的支持下,借助管理合力、建設合力、載體合力從多個角度應對問題,綜合改善高校基層黨建工作。
參考文獻:
[1]滕建勇,曹鵬,楊成龍.高校落實基層黨建工作責任制現狀分析及對策——基于上海高校的調研[J].思想理論教育,2016 (12):74-79.
[2]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建工作的系列講話精神[R].
[3]教育部.關于加強普通高校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意見[Z].2007.
[4]戴志偉.高校二級學院黨建工作[J].寧波工程學院學報,2009 (4):28-31.
[5]王丹瓊.高校二級學院黨建體制研究[J].科技資訊,2008 (13):113-114.
[6]孫培龍,馬駿,黃一嵐,等.加強高校二級學院黨建工作的思考[J].高教與經濟,2012 (1),47-51.
[7]劉申.新時期加強高校二級學院黨建工作的基本思路-以海南大學熱帶農林學院為例[J].現代商貿工業,2017 (19):133-134.
[8]邱金英,沈文靜.高校二級學院黨政聯席會議制度規范化運行模式構建[J].現代交際,2017 (9):18-19.
[9]馬瑩.落實從嚴治黨強化基礎黨組織建設[J].企業文化,2018 (7):40.
基金項目:2018年度遼寧省高校黨建研究課題:“助推“三大合力”創新高校基層黨組織建設機制”(2018GXDJ-QN025)。
作者簡介:趙寧(1988-)女,遼寧凌海人,碩士學位,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基層黨組織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