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慶良
內容摘要:規范、端正、整潔地書寫漢字是有效進行書面交流的基本保證,是學生學習語文和其他課程,形成終身學習能力的基礎;熱愛祖國文字,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具備熟練的寫字技能,并有初步的書法欣賞能力是現代中國公民應有的基本素養,也是基礎教育課程的之一。
關鍵詞:寫字技能 素質教育 全面發展
少兒時期,是學習寫字的最佳時期。郭沫若先生曾說過:“培養中小學生寫好字,不一定人人都成為書法家,但總要把字寫得合乎規范,比較端正、干凈、容易認,這樣養成的習慣,才有好處,能使人細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體貼,草草了事,粗枝大葉,獨行專斷是容易誤事的,練習寫字,可以逐漸免除這些毛病。”《語文教學大綱》明確規定:“字要寫得規范、端正、整潔。”
實施素質教育,規范、端正、整潔地書寫漢字不僅僅在于實用,其更大的意義在于練字過程就是提升自己綜合素養的過程。寫字是一種心智活動,又是一種藝術,它是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必然。書法教育在少兒階段的開展是不可缺少的,起著影響少兒大腦發育、培養少兒的愛國主義精神、提高少兒的道德修養等的重要作用。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練字的過程也是學生性情、態度、審美趣味養成的過程。以下從五個方面談談培養寫字技能的重要性:
漢字是世界上少數以“象形”為基礎的現存的文字,較字母文字,它要復雜的多。要把單個字寫好更是一種美,這好比個人的修養,要使很多單個字很好的組合那又是另一種美,這就需要團結,需要集體的凝聚力。人們常說“字如其人”,即將作者主觀的思維與精神狀態表現在書法創作當中,反映出超形質的神采來,所以惹人喜愛。所謂書品即人品,換言之,書法的美育功能,對于培養學生愛祖國、愛社會、愛生活、陶冶情操、提高修養是一條理想的途徑。
漢字書寫除其具有記事功能外,還具有美的欣賞價值。我國書法藝術所具有的美學特征,主要是它具有文學意義,其中包涵著情、理;有形象點畫、結體的造型美;音樂的旋律美,這些是組成書法美學的重要因素。所以說書法藝術是外美其形式,內蘊其義理,能觸目動心,人皆愛之。此外,書法的內在美更需學生去審視。因為每一個字的點捺都有生命的頓挫,每一根線條的流走都有人性的重量和質感,學生透過文字的痕跡可以感受到書法者的喜怒哀樂與悲歡情愁,感受魅力。
中國的漢字是講究間架結構的,學生在練字的過程中,會有意無意地形成一絲不茍的習慣,久而久之,就會培養學生嚴謹認真的作風,不但在寫字上是這樣,在學習上,在生活上都會有潛移默化的影響。而且要想把字練好并非一日之功,要經過長時間的耐心的臨摹才會有所收獲,學生循序漸進地按一定的規范進行寫字訓練,可以有效地鍛練學生的毅力,去掉浮躁、務虛的不良習性,并養成一種良好的踏實的作風。
教育應該培養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觀,熱愛生活、熱愛自然,能依靠自己的生活常識、工作技能在社會上幸福生活,能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具有可持續發展的思想,有著正確的價值觀和批判性態度。學習漢字書法不僅能學得書法藝術知識,掌握書寫的基本技能,而且在長期的書寫練習中,由于經常用分辨美丑的眼光審視自己的書寫,就自然而然地培養了審美的觀念,提高了審美的水平,形成了追求美的習慣,美化、凈化了心靈,修煉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在繼承中創新,以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對待生活、社會、國家,這種精神和態度正是素質教育所追求的最本質的人文精神,在繼承中創新也是當今素質教育所倡導的。書法教育身兼對學生的德育、美育兩大重任,在素質教育中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在全國上下大力提倡素質教育、創新教育的時候,在中小學開展書法教育,是時代的需要,也會為傳承民族文化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我國自古素有“字如其人”、“書品即人品”之說,人品重于書品。在具體施教過程中,一個人學習寫字,要想達到一定境界,不僅僅是技巧上的刻苦練習,更重要的是自身品德的修養和人格的塑造。在習書的過程中,養浩然之氣,去甜媚之俗,學書的過程與德育的過程是一致的。小學生是富有熱情的,但缺乏恒心。他們注意力容易轉移,要堅持長期單調枯燥的練習書法,那是需要意志努力的。實踐表明,學習書法急功近利,反而欲速則不達。要心靜氣和、端正姿勢、持之以恒地苦練。如果沒有長期艱苦的磨煉,就無法領悟到藝術真諦。
總之,寫字技能在素質教育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視,我們要充分挖掘和發揮寫字教學的素質教育功能,并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加以運用,努力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本文為甘肅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課題立項號:GS〔2018〕GHB1034)“書法技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甘肅省通渭縣西關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