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英
摘 要:作為普通高中,學生基礎普遍較差,更多的學生面臨的首要問題是會考。科學的設置作業,既可以減輕教師的負擔,還可以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溫故而知新”,從而達到真正的精準教學;而過多過難的作業,不僅會削弱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降低學習動機,還會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因此,針對我們普通高中的學生來說,作業應重于基礎,適時提高,且應注重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培養。
關鍵詞:普通高中數學作業; 科學設置作業; 基本教育功能; 作業結構
中圖分類號:G633.6? ?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9)04-026-001
2017年浙江省教育廳郭華巍在全省設區市教育局局長暑期讀書會上提出實施“精準教學”,那么,什么是精準教學呢?我認為精準教學中的“精”指“嚴格”要求教師按照知識分類的要求,尤其是在布魯姆認知目標分類學的指導下開展教學,教師不僅要關注教到什么程度,還要關注學生學到什么程度;“準”讓學生應用核心知識,概念或技能來解決實際問題。故而,精準作業應運而生。
數學作業是高中數學教學和數學學習的重要載體之一,而如今市面上的作業本多數都是針對重點高中的學生,以高考為終級目的。對于我們普通高中的學生來說,這樣的作業太難太多,而且無法滿足他們對基礎知識鞏固的要求,而精準作業最重要的就是合適兩個字。
一、目前普通高中數學作業存在的主要弊端
在普通高中數學教學中,數學作業存在的主要弊端有:數學作業相對難度較大,缺乏針對性與有效性;數學作業大部分學生只能完成小部分,缺乏層次性與選擇性;數學作業太過死板單一,學生主動去做的主動性極低,缺乏多樣性與創新性;數學作業僅僅只是簡單的知識鞏固,缺乏啟發性與拓展性[1]。
二、普通高中數學作業布置存在問題的原因
(一)教師方面。對作業的功能認識不到位、不全面,只是簡單的翻書布置;(二)教材方面。教材中的習題是高中生數學作業來源之一,題型比較老,也很死板,很多題目甚至是幾十年前出現的,且無針對性;(三)學校方面。不少學校一味追求升學率,推崇“題海戰術”,各種資料過多過雜,不經過選擇,一味讓學生“做!做!做!”(四)家長方面。很多家長認為,作業的多少與學習成績的好壞緊密相關,甚至有些家長認為老師不給學生布置作業是不負責任,如果讓學生做口頭作業是不務正業的等[1];(五)教輔方面。絕大多數的數學教材僅僅是由大量的數學課題從練習冊的積累或習題集的集合中進行的,而在教學中,許多高中教師直接將補充信息(幾個)作為主要來源的例子和作業,這進一步加重了學生的負擔,使數學學習成為了“無止境的埋頭解題”。
三、作業結構應做的調整
我認為普通高中數學作業要進行的基本教育功能主要是:
其一,感受數學解題過程,積累數學解題經驗。通過“經驗”解題,不斷積累和豐富解題經驗[1]。
其二,鞏固數學“雙基”,形成數學能力。通過解決適當的數學問題,學生可以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提高和鞏固自己的解題能力。
其三,形成用數學眼光和數學方式解決問題的意識與能力。學習數學的根本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以及用數學的方法觀察世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其四,感受數學魅力,培養數學興趣。數學的魅力以及學習數學的樂趣也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才能感受的更加全面和深刻。
終上所述,普通高中數學精準作業結構應進行以下調整:
1.自選作業。具體操作方法:教師按教學單元提供一定的數學鞏固性作業,教師規定每天完成作業的最少量是多少,剩下的讓學生自主選擇完成多少。
特點與優點:這樣尊重學生的選擇,讓作業的質量更高,同時也讓學生有主人翁的意識。
2.分層矯正作業。具體操作方法:老師在每一章結束時進行“即時測試”,再根據測試的結果把學生分“已過關”和“要加油”兩個類別。老師再出一些加強型作業,讓“要加油”的學生自己完成后請求“已過關”的學生給他們批改并講解。
特點與優點:現在這種班級教學下,學生的學習成績參差不齊,“即時測試”結束后學生進行層次劃分,這樣有利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自己選擇適合自己的作業。而矯正作業的分層次要求有助于形成班級互相幫助的學習氛圍,以此提高學生完成作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2]。
3.設計作業評價體系。在評價指標的設計過程中要考慮學生的知識學習和掌握能力進行了解,故評價應該對學生的綜合能力水平進行考核,因此作業的設計應該要更加全面化,并且最好能夠涵蓋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各個方面的考核[3]。對作業設計的評價應該要從作業的類型、作業效果、學生對作業的認可程度以及接受程度等多方面著手,以提高高中數學作業的水平[4]。而對于普通高中的學生來說,老師在評價作業時的多樣化,重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四、結語
大部分的學生基礎相對薄弱,學好數學的信心不足,所以我們的作業應該注重知識的鞏固,而且在評價作業時,應側重學生信心的提升。當然,到底怎樣的作業設計才能讓大部分的學生學有所獲,同時又能讓部分學有余力的同學不斷提升,這需要我們所有的老師共同去不斷的思考與探索。
參考文獻:
[1]羅增儒.數學解題學引論[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26-29.
[2]張雪波.數學作業批改的若干思考[J]基礎教育論壇,2011,(5):19-20.
[3]陳永勝.調整高中數學作業結構,提高學習效果
[4]錢國康.精心批改作業促進有效教學[J]江蘇教育研究,20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