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
摘 要:筆者從2008年開始從教高中地理教學,所在地區為經濟較落后的蘇北地區,教育方法比較單調。為緩解這一局面,筆者開始嘗試引用地理情境到課堂教學中,經過幾年來的教學實踐,感覺地理情境教學在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教學氣氛、培養學生發現、探究地理問題方面,比起傳統教學方法有著較大的優勢。筆者歸納教學中的幾種情景,在以往的教學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關鍵詞:地理課堂; 情境教學; 樂趣
中圖分類號:G633.55?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9)04-040-001
一節地理課的成敗,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開頭開的是否精彩、是否吸引學生眼球、是否能激發學生的感同身受。而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題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發展的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的核心在于激發學生的情感。以下是筆者羅列的幾種情境教學的方法。
一、走出校園,親身實踐,感受生活情境,讓學生自我完成學習任務
地理是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一門科學。地理和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高中地理必修課程:自然地理中地球上晝夜長短變化、四季變化、各種巖石、天氣氣候變化,水循環,外力作用的表現,自然帶更替等知識都能以直觀的圖片、動漫、視頻等展現情境,人文地理的學習更是可以借用在生活中的情境。區域地理更是可以進行角色扮演來創設情境。
例如在教學“水稻種植業”這一知識時,教者帶領學生走出校園,走進農田,放下書本,領略農田風光,可以讓部分學生體驗插秧的過程。分配任務讓部分學生向農民伯伯請教水稻播種、生長、管理、收割等各個方面的經驗,了解響水地區種植水稻的優勢與不足之處,了解現代水稻種植與以前的不同之處,了解響水地區水稻未來的發展趨勢。通過這一活動可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全部學生當天非常興奮,情緒激昂,充分發揚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超額完成教者布置的任務)。在回到學校之后,對于這部分知識的學習,教者基本不需要再多講解什么,學生完全可以自己解決。而且在以后的教學測試中,學生對于這部分知識的掌握也是印象最深刻的。雖然該活動花費時間較長,但取得的成績、效果是顯而易見的。
生活中的情境是直觀的、形象的、具體生動的。但是由于學生的認知范圍的局限,對一些知識的理解有難度。而創建合適的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變被動為主動,可以幫助學生加深理解,可以提高學習效率等。
二、善用網絡多媒體資源,創設動畫、視頻情境,點燃學生的興奮點
恰當使用多媒體,能夠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這體現在學生在觀看多媒體視頻的過程中,激發起大腦中對原有或已學過知識的回顧和再現,并創造性地應用舊知識學習新知識,同時引起對新知識的興趣、好奇、記憶和情感,從而產生主動學習的渴望。
教者在講解必修一第一單元活動《辨別地理方向》時,就播放了名偵探柯南033【探險隊生還事件】視頻。在該視頻中少年偵探團再次踏上尋寶之路,柯南多次利用各種方式來辨別方向。比如在野外用手表確認方向:當短針指向太陽時,短針和十二點之間1/2的方向就是南方,東方在南方的九十度角。像這樣的方法在教材中也提到了,而學生觀看視頻時注意力高度集中,部分學生一邊看一邊動手實踐,這樣可以將知識內化成為一種類似本能的行為。這樣的學習不會因為時間流逝而改變,是真正的學習。
多媒體視頻可以有效促進記憶,培養記憶能力。多媒體集圖、文、聲、像多重刺激于一體,使學生大腦的視覺、聽覺等中樞都處于興奮狀態,相關知識在大腦中就會留下深刻印象。多媒體符合人類的記憶過程,多媒體展示知識空間的聯系,將知識系統化,形成網絡,有利于學生對知識進行比較、加工、歸納,形成理解基礎上的記憶。
三、善用教材,巧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思維,體驗成功的喜悅
高中地理教材中更能突出學生三維目標的教育,強調學生探究意識、學習積極性和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所以幾乎在每一章節或者每一單元之后,都會涉及一些探究性的問題或者一些實踐活動。這些活動的開展其實就是課堂的延伸,也為學生的學習創設了一定的真實情境,為學生理解、消化和運用知識提供了平臺。在實踐或者實驗活動的情境下,學生的探究意識、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能力都會得到激發和提升,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也是非常有幫助的。比如在學習《城市垃圾污染的防治》內容時,教師就可以設計一些實踐探究活動,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家庭小當家?!痹谧约旱募彝ト粘I钪?,會產生哪些垃圾?這些垃圾可以回收利用嗎?會產生哪些影響?作為一名學生,我們可以為城市垃圾的防治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可以向全校園、全社會發出倡議書——《響水是我家,環境靠大家》。大家一起行動起來,為我們的城市優美環境出一份力。
在這樣的問題情境中,學生無論什么層次,都能起到作用,讓學生行動起來,參與進來,收獲成功的喜悅。這種成功體驗是長時間的、持續性的,將對學生主動學習起到巨大推動作用。
四、巧設“奇異”的情境
“奇異”的情境能以強大的刺激力作用于人的感官,引起大腦神經系統的強烈興奮。有奇必有思,因此要求教師要善于用奇,以奇引疑,以奇誘思。例如在講述《水循環》一節時,就將李白的名詩《將進酒》之佳句“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引入課堂,讓學生朗誦,來體會一代詩仙的大氣磅礴。話鋒一轉批評他如果學了地理,就不該這么寫。一下激起了學生的不滿情緒,帶著這樣的問題,師生一起學習。在活動中我請學生從水循環的角度來修改,黃河之水海里來,奔流到海也復回才符合我們的科學道理,但文學作家不一定會完全遵循,達到了我追求的教學效果。
地理教學中的情境教學以模擬情境為主,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對呈現的典型地理情境進行分析、探究。它順應了新課程改革的潮流,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注入式教學為啟發式教學,使學生處于積極參與狀態,這對于改進傳統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探究和創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