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穎
摘 要:近些年來,幼兒教育存在著違背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和教育規律的“小學化”現象,嚴重危害了幼兒的成長和教育的健康發展。本文通過對部分幼兒園教育進行調查,分析當前幼兒教育“小學化”的現狀,探尋其成因,分析其危害,進而提出改善對策。
關鍵詞:幼兒教育; 小學化; 健康發展
中圖分類號:G610?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3315(2019)04-099-001
本文主要圍繞“幼兒教育小學化”問題進行了調查,通過發現存在的問題,分析其危害及原因,進而提出預防的措施。
一、幼兒教育小學化的概述
(一)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內涵
目前,關于幼兒教育小學化國內外專家和學者提出了兩種模式:其一是從理論的層面出發,認為“幼兒教育小學化”主要是指幼兒園將小學的課程資源、教學觀念、評價標準、管理模式、教學方式及方法等引入、滲透到幼兒教育的實踐當中,使之常規化、教學化及狀態化,,進而普遍化和趨勢化的一種功利性的教育現象和錯誤的教育傾向。其二是從實踐層面出發,認為“幼兒教育小學化”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在課程內容上的小學化,另外一方面是對幼兒的行為要求及幼兒教育形式的小學化。我認為,“幼兒教育小學化”是指幼兒園在違背幼兒身心發展水平的情形下,過早的教幼兒讀、寫、算等應試知識的一種錯誤教育方式。
(二)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具體表現
首先,片面追求知識的傳授。其次,教學方法陳舊。通過調查發現,當前我國的幼兒教育還處于起步階段,辦學方式多樣,幼兒教師在教學方法上基本走兩個極端,一是以帶領孩子玩為主,一是以教孩子知識為主,能把兩者很好的結合起來的幼兒教師非常少。再次,在教育評價上重結果,忽視過程。
三、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危害及原因分析
(一)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危害
首先,不利于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其次,不利于幼兒個性的形成。人們在對幼兒進行教育的同時,卻忽視了幼兒個性的形成。在幼兒園,教師們喜歡的是聽話的孩子,忽視那些不聽話、調皮搗蛋的孩子。但實際上那些孩子常常是非常有想象力的。教師甚至對那部分孩子問的那些看似奇怪的問題的態度比較冷淡,長此以往,孩子問問題的欲望也就隨之熄滅了。
(二)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原因分析
首先,家長方面。現在愈來愈多的家長認為衡量一個幼兒園的好壞,只看孩子在幼兒園認了多少字、會背多少詩、能做多少算術題等,家長這種“望子成龍,盼女成鳳”,“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急功近利思想,讓很多幼兒園很難堅持基本的辦園理念。
其次,幼兒園方面。一些園長素質不高,辦園宗旨理念不端正。他們不是把培育幼兒全面發展、促進健康成長作為辦園宗旨,而是受經濟利益的驅使,一味的“向錢看”,目標就是多收幼兒、多賺錢;一些園長不顧幼兒的年齡和身心發育狀況,為了應和家長的“口味”,開設一些不該開設的課程,向幼兒提出過高的學習要求,以求幼兒拿出成績來,滿足家長的虛榮心,并以此作為“辦園成績”向社會炫耀,以提高幼兒園的吸引力和競爭力。
再次,受應試教育的影響。當前,素質教育推進遇到了困難,中小學階段“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傾向不但沒有得到有效的糾正,而且趨于低齡化。在這種應試“指揮棒”的指引下,幼兒園成了小學的預備班,成為小學教育向幼兒階段的延伸。
三、預防幼兒教育小學化的措施及建議
(一)幼兒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
學前期的幼兒有其特殊的身心特點,特殊的發展任務和特殊的活動方式。幼兒期是人生中最美好最純真的時期,兒童有權利快樂充實的過好它,成人不應該為了自己的功利目標而剝奪兒童的快樂。作為一線教育工作者也應處理好理論與實踐的關系、教育目標與教育過程的關系、教育傳統與教育改革的關系、教育內容與兒童發展的關系,真正貫徹一切為兒童發展的原則,尊重兒童心理發展的固有規律,不應過高估計幼兒的發展,做好家園共育,避免部分家長對孩子期望過高,使孩子壓力過大,負擔過重。強制性的灌輸和無休止的加壓,以犧牲兒童的樂趣來換取成人的奢望,這是對兒童“有情的摧殘”。
(二)幼兒園要根據實際情況,實行因材施教,特色辦學
目前,我國大多數幼兒園不管規模大小、水平高低,興趣班似乎都有存在。這些學校認為似乎沒有興趣班就少了特色。很多幼兒家長也是出于多方面的原因,只要是幼兒園開設的興趣班,并且在他們的經濟范圍承受之內,都要求孩子學習。但是心理學方面的原理告訴我們: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雖然幼兒的個性還沒有形成,很多心理還處于發展和變化當中,但是每個幼兒的心理活動總是存在差異。因此,幼兒教育應遵循不同的幼兒身心發展特點,根據幼兒的個別差異,實行因材施教。事實上, 每一個幼兒園的孩子之間都有著較大的差異,幼兒園在對幼兒進行教育上,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個體差異,這樣才能讓幼兒接受適合他們的教育,也才能開發他們的潛能和心智。如果幼兒園是為了增加額外收入,來提高職工的薪酬和改善辦學條件等,家長是出于和幼兒園、教師搞好關系或者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等原因,卻不顧孩子的興趣,盲目的對其進行教育,這不但達不到教育目的,反而會影響孩子對幼兒園的向往和對知識的渴求,致使孩子小小年紀就產生厭學的情緒,最終適得其反。
綜上所述,幼兒教育作為我國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關系到幼兒的健康成長,因此,學前教育工作者應當攜家長和社會,集合各個方面的有益力量,一切從幼兒的快樂出發,采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尊重幼兒的認知發展水平,循序漸進,讓幼兒在快樂中獲得本領和知識,實現幼兒教育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周小青.探討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問題與對策[J]當代教育論壇(管理研究),2011(08)
[2]李大維,劉秀麗.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現狀與對策[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06)
[3]葉巧燕.莫讓“破布條”纏住孩子的金色童年——解決幼兒教育小學化問題的對策[J]麗水學院學報,2011(02)
[4]董志偉,張振平,趙國秀,彭賢智.我看幼兒教育“小學化”現象[J]河北教育(綜合),2010(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