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承軍,1988年畢業于西南師范大學美術系,1995年結業于中央美術學院壁畫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貴州省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貴州省美術家協會主席團成員,貴州省油畫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貴陽市美協副主席,市管專家,貴陽學院美術學院院長,教授。
主要藝術活動:
2012年 油畫《昨夜微雨》參加第14屆美國“華盛頓中國文化節”作品展。
2014年 榮獲2013年度“貴州省特別奉獻美術家”稱號。
2014年 榮獲2013年度“貴州省優秀美術家”稱號。
2014年 油畫《暢晚》參加貴州省美術大展獲金獎。
2015年 榮獲“貴州美術2014年度優秀美術家”稱號。
2015年 榮獲“貴州美術2014年度優秀美術工作者”稱號。
2016年 在保利藝術中心舉辦“彭承軍油畫作品展”個展。
彭承軍自述:
在戶外對景寫生是近幾年的事。和在室內寫生有很多不同,戶外受環境影響各種干擾、嘈雜常常很難專注,這點有別于室內。
關于取景
在寫生之前通常情況下我會思考清楚即在心中畫一遍過一遍,也算是做到“心中有數”吧,基本上是設計好了再動手。捕捉最有興趣的內容,什么點打動內心、讓人興奮往往是直覺感受,與以往的經驗認識有關。我個人比較看重場景的趣味性,強調現場感,不做過多的改造,否則會失去寫生的意義。
關于歸納
現場寫生一定要有取舍,所有的取舍無外乎在形和色上,讓形色符合畫面的節奏和構成的需要,色彩除了要服從畫面的調子外,最終控制好色彩的冷暖和強弱,這是最難的,往往差之毫厘,繆以千里,有點話好說事難做的感覺。任何對形色的改造都有個度的問題,這個度可以說就是個性化的一個標準,這個標準因人而異。寫生好壞的標準大概也在于此吧!
關于塑造
任何想法都是需要呈現和表達出來,如何表達好、呈現好是個大問題。我習慣于從一個局部逐漸展開最終推完整個畫面,這個辦法最大的好處就是畫到任何地方都是新鮮的敏感的。不從整體入手并不是不講整體,只是這個整體感一定是在心中的,即以局部形式的方式展現心中的整體樣式。
最后調整
幾乎所有的寫生都是需要調整的。畫面的強弱、調子、節奏等不可能一次性到位,特別是畫面的瑣碎、生動、明暗、冷暖都是重要調整,反復推敲打磨使之符合整體需求,在寫生過程中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