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國強 程惠敏 張成欣
(1. 河北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24; 2. 石家莊市第二中學,河北 石家莊 050004)
生態文明建設不僅僅是強調自然環境的優化,教育環境也需要建立生態觀念.生態化的課堂教學強調在真實的環境下研究教育規律和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強調營造合理的教育環境,提高教育效益.將課堂抽象成微觀的生態系統,調節各種因子相對穩定的動態平衡,可以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觀,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為了能更好地測量學生的課堂表現,本文基于生態課堂理論指導下對高中生課堂表現觀察指標體系進行了建構.
生態課堂立足于生態學,強調生態系統中的各個要素在平等和諧的共同發展演變下組成完整的生態系統.課堂互動中物質、能量、信息的流動是課堂教學的紐帶,學生的學習應該是一個既有同化又有順應的演變過程.這一過程離不開課堂教學各個生態因子的相互配合和協調.[1]
高中物理生態課堂除了具有教學系統所具有的共性之外,還具有以下特點: (1) 整體性:把物理課堂教學這一整體劃分為課堂環境、教師教學、學生學習和教學評價這4個相互聯合的部分,每個部分具有自己獨特的“生態位”.通過教學系統的整體統一發展使物理生態課堂有條不紊的進行.(2) 動態開放性:高中物理生態課堂是開放的、遠離平衡的熱力學體系,它們從外界輸入能量和物質的同時也會有輸出,輸入的變化往往會引起輸出的變化.這一變化需要物質和能量來維持.這時候它就會經歷由無序到有序、再從新的有序到新的無序這樣的動態發展變化過程.(3) 科學探究性:學習物理的意義是使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過程中體會科學家在對自然探索的過程中所積累的思維方式和研究方法,從而發展自己的科學探究能力.(4) 可持續發展性:高中物理生態課堂認為學生要獲得物理學科的知識,也要獲得學習知識所必備的能力,還應當養成良好的世界觀和價值觀.重視自身的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將學到的知識用于解決社會生活中的問題.[2]
根據筆者的研究,將高中物理生態課堂按照教學環境、教師教學、學生學習、教學效果和教學反饋進行劃分,總結出高中物理生態課堂的基本觀察點,如圖1所示.[3]

圖1 高中物理生態課堂的基本觀察點
本研究參考《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2017版)》,將高中物理生態課堂學生課堂表現的觀察依據劃分為自主學習能力、活動參與以及信息交流3個方面,每個方面劃分了具體的行為目標.[4]
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表現在學生的學習意識和習慣、學習態度和興趣以及學習方法和策略.[5]學生的學習意識和習慣主要體現在學生表現出的積極思考的行為,學生的學習意識和習慣稱為物理學習中的智慧能力,主要體現在觀察能力、記憶能力、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學習態度和興趣,主要體現在強烈的求知欲,學生學習的學習動機、自我認同感都會影響到其學習效率.新課程標準強調:應當針對學生學習興趣、發揮潛能和今后升學工作需要,設計多樣化的課程模塊以促進學生富有個性的學習;學習方法和策略主要體現在自我內定的反復循環過程,是綜合學習能力的體現,學生反復實踐并綜合自身的條件和特征選擇恰當的學習策略,對學習過程進行有效監控,加大學習的目的性.
課堂活動參與分為凸顯學生思維能力的認知參與、顯示心理動態的情感參與和學生具體表現的行為參與.學生的認知參與按照引起學生思維活動的層次分為淺層次認知參與、深層次認知參與以及依賴教師和學生.淺層次的認知主要體現在背記公式和概念,掌握基本的實驗操作等常規行為表現.深層次認知參與則表現在科學探究、學科交叉、物理模型建構等需要進行高層次思維活動行為.這個層次更能體現學生是否具有物理學科核心素養所要求的能力.依賴教師和學生不同于前面兩種層次,它更多的是體現出學生認知上的缺陷,屬于依賴策略,能反映出其認知的獨立性.學生的情感參與是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它包括樂趣感、厭倦感、成就感和緊張感.行為參與從程度上分為參與深度和參與廣度兩個方面,參與廣度就是學生參與的廣泛性,即能否全程參與課堂教學,能否全面參與課堂活動.而參與深度則代表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深刻程度,反映在學生根據教學內容進行反思和拓展,完成布置合理的課堂作業,發表獨特的見解等方面,[6]側面反映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及科學思維能力發展程度.
信息交流是生態課堂的重要體現,教育生態學強調:教育生態系統中的各個生態因子,是和諧統一的,如果每個生態因子都把自己封閉在一個獨特的環境中,那么這個生態系統會很快癱瘓.[7]教師在整個教學活動中起到的作用應該是合理的“引導”;學生之間的交流頻繁而密切,生態課堂中學生之間互相分享經驗和信息,產生更多的靈感和思路;科學態度與責任是指在認識科學本質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探索自然的內在動力,嚴謹認真、實事求是和持之以恒的科學態度以及遵守道德規范,保護環境并推動可持續發展的責任感;STSE即科學·技術·社會·環境,高中物理生態課堂應當放眼于先進的科學技術,以及伴隨科學技術的發展所帶來的種種變化,豐富學生知識面的同時也培養其愛國情懷與社會責任感,同時使學生形成學習科學的內在動力.
總之,高中物理生態課堂學生的課堂表現應該符合觀察依據中所給出的行為目標,詳細內容如表1所示.

表1 高中物理生態課堂學生課堂表現的觀察指標
(1) 高中物理生態課堂具有整體性、動態開放性、科學探究性和可持續發展性的特點.
(2) 總結出高中物理生態課堂的基本觀察點:課堂環境、教師教學、學生學習和教學評價.
(3) 確立了以學生課堂表現中自主學習、活動參與和信息交流為主要觀察指標
的高中物理生態課堂學生課堂表現的觀察指標體系.
通過建構高中物理生態課堂學生課堂表現觀察指標體系,發現課堂中存在的非生態現象,指導課堂觀察、教學評價以及改進教學.在觀察指標體系使用過程中,可以對本觀察指標體系進行改進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