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餐廳店鋪的室內

澤新建筑WZWX Architecture Group
追求高質量與原創性的空間設計團隊,擅長處理建筑設計與室內設計。公司由新西蘭長大、在倫敦受教育的王惟澤博士與王惟新博士兩兄弟創立,至今在上海、臺北、與淮安有三個工作據點。自2014年設立以來澤新建筑的作品已榮獲12座國際級建筑與室內設計獎。指標級獎項包含2018德國紅點獎之最高榮譽獎“Best of the Best Award”, 2017 世界建筑節的室內大獎INSIDE Festival of Interiors之全球年度最佳商業空間,2016國際室內設計協會 International Interior Design Association之亞太區年度最佳商業空間,與2015 全球最大建筑網站Arch Daily之國際年度最佳辦公樓。

設計師(從左到右):林秋輝、王惟澤、王惟新、鄺偉立
林秋輝
超過25年建筑工程管理經驗。專長在于整體性的統籌與管理結構設計、幕墻設計、機電設計與內裝工程。曾是實聯水上大樓的工程管理負責人。 該項目在2015年全球最大建筑網站 (ArchDaily)年度票選中獲得該年全球最佳辦公樓獎項。
王惟澤
新西蘭奧克蘭大學建筑系建筑學士,倫敦 AA School of Architecture建筑設計碩士,倫敦Bartlett School of Planning,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城市規劃博士。Alvaro Siza 實聯化工水上辦公樓項目負責人,任職于荷蘭大都會建筑師事務所(OMA),上海同濟大學客座講師(2012年 至 今)倫 敦Bartlett School of Planning,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榮譽研究員 (2011年至今)。
王惟新
新西蘭奧克蘭大學建筑系建筑學士,倫敦 AA School of Architecture建筑設計碩士,倫敦政經學院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城市發展博士。Alvaro Siza 實聯化工水上辦公樓項目負責人,任職于荷蘭大都會建筑師事務所(OMA)。
鄺偉立
新西蘭奧克蘭大學建筑系建筑學士,新西蘭奧克蘭大學建筑系建筑設計碩士。曾任職于HOK(北京)、HOK(香港),奧克蘭大學建筑系導師。
項目年份:2019
建筑面積:24,000 m2
地址:中國臺灣屏東縣屏東農業與生物科技園區神農東路28號
主創建筑師:王惟澤、鄺偉立
設計團隊:鄭文維、謝佳融、黃皓暐

2 平面圖

1 北立面

2 廠房與前面的餐廳店面
臺畜農科廠是目前臺灣最新、規模最大,同時也是最先進的豬肉類加工廠。廠區位于臺灣南部屏東縣的屏東農業與生物科技園區,廠房區域包含主體廠房(22,000 m2)、餐廳、產品店鋪(650 m2),以及一座污水處理廠。本廠房所生產主要的產品有超過250種,其中包含西式的香腸、火腿、培根、高級質人手工煙熏火腿及中式的炸、燉、鹵肉制等各式即食品,以及提供給連鎖餐廳與烘培店的肉類加工原料等等。廠房本身并榮獲美國綠建筑LEED的黃金級標章。
臺畜是臺灣最大也是最老字號的肉類加工品牌,至今有超過50年歷史。當時設計規劃主廠房時有四個目標:第一,產能翻倍。第二,把工廠的食安質量提升到最高來滿足外銷日本、新加坡、美國等國際需求。第三,藉由新廠房的建立重新將臺畜品牌及理念深植消費者心中,其中包含了高品質的產品,永續的發展,與環保的操作。 第四,透過新廠的設計來提升員工的工作環境,因為“好的產品來自于快樂的員工”。
臺灣一般的肉類加工廠大多看起來像個密閉的冷藏鐵皮屋或盒子。在這個廠房上, 設計師嘗試了不同的方向。 試著把大量的自然光與景色帶入廠房來提升員工與干部的體驗。
設計師把工廠內部輔助性的功能區都歸納到了廠房的前面。透過大型的玻璃帷幕提供了很充足的自然光與周遭景色給這些空間,例如辦公區、研發區、品管區、調味研究室、員工食堂、更衣區與廁所。 員工們在一天八小時在密閉的冷藏空間內工作,能透過休息時間與去洗手間的時間看到戶外,適當放松、休息。

3 西北立面

4 被美化的電梯設備塔

1 入口通道與天窗
冷藏與制成類的功能則被歸納到廠房的后面。這部分被很厚的墻體給包覆。墻體有著優越的隔熱功能。制成區內的溫度控制在 -35 度到13度之間。
廠房的外皮用的是表面粗糙的陶磚。在臺灣面磚是非常常見的外墻材料,無論烈陽到雨季的豪雨皆能有效的保護建筑物。 紫咖啡色的粗糙面磚呼應著屏東肥沃的土壤。透過兩種不同紋理的拼配,讓外墻制造出手工火腿的質感與細致的效果。設計師對南面與北面的外墻稍稍做了一些角度傾斜,讓太陽根據時間有變化地投射在這些墻面上,日出日落,陰影變幻萬千。
為了滿足日本與新加坡的肉類外銷標準,廠房內的生區與熟區必須要完全的分開來確保絕對的衛生,這包含了所有人、物品、氣體與水皆不能流通。這些分流從廠房的入口開始。生區與熟區的員工從不同的入口進入廠房。入口走廊的頂部布了一排圓形的天窗。 當員工進出廠房時員工都可以看到自然光。在廠房內, 在所有的通道、 更衣區、食堂都依照生熟區的顏色標注來確保沒有生熟交叉污染的機會。
屋頂上七座生產用的電梯朝向天際。它們的高度雖因為功能需求而被設限,但經由設計師修飾外觀之后,使這些塔看起來更像雕塑品,這些造型呼應著廠區背后的中央山脈。透過他們,設計師給了這個廠房它獨特又穩重的身份。屋頂上的大型開放空間可被用來清洗廠房設備、舉辦特殊活動,或給員工休息。
黃金級的LEED表彰可歸功與三個設計手法。 第一, 透過大量的使用當地制造的建材, 與使用回收原料的建材,例如面磚、水泥與玻璃,來降低碳的排放量。 第二, 高效能的機電與空調設計節約了大約20%的用電量。 第三, 透過高效能的龍頭與雨水集中再利用系統,節約了1/3的水用量。 綠化上盡量利用當地的原生態種。過了一年的養護期,基本上這些物種就不需要而外的澆灌。
業主對于新的廠房非常滿意。 廠長在一次訪談中提到這個新工廠大大提升了生產的效能,也同時提升了員工士氣。 把自然光與景色帶入工廠讓員工的工作環境提升了不少。 員工們更有動力及效率,產品的品質亦跟著提升。 在這種較為嚴峻的工作環境的產業,新的工廠已經使員工的離職率降低了一半, 亦更容易招募優秀人才。
90年末爆發的口蹄疫, 使臺灣面臨了長達20年的限制肉品出口。明年2020年, 臺灣有機會可以重新出口肉制品。臺畜農科廠成功地與競爭對手拉開距離。

2 黃昏時的廠房

3 廠區與周邊環境(背景是臺灣的中央山脈)